變化趨勢
《報告》顯示,我國
流動人口增速放緩,城鎮之間人口流動日趨活躍。“十二五”時期,我國流動人口年均增長約800萬人,2014年年末達到2.53億人。根據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和城鄉人口變動趨勢預測,到2020年,我國流動遷移人口將逐步增長到2.91億,年均增長600萬人左右,其中,農業轉移人口約2.2億人,城城之間流動人口約7000萬人。“十三五”時期,人口繼續向沿江、沿海、鐵路沿線地區聚集。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區域間經濟聯繫的加強,城鎮之間人口流動將日趨活躍。
公共服務
《報告》顯示,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畫生育服務與社會醫療保險覆蓋率穩步提升。2014年,83%的流動人口接受了孕產婦保健和兒童保健基本公共服務。2013年生育子女的流動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98%,孕產婦保健手冊建冊率為90%。流動兒童保健手冊建冊率為87%,2—6歲流動兒童全程接種比例為94%。流動人口參加社會醫療保險比例持續上升,2014年83%的流動人口至少參加1種基本醫療保險,比2011年上升15個百分點。
王謙說,流動人口服務必須做到均等化,外地人和當地人享受一樣的服務。同時,要做好接續服務,保證服務不由於流動而受到影響。其中,看病就醫是最重要的服務。一是加強國家新農合信息平台建設,推動各省平台和國家平台互聯互通,實現農民工異地就醫即時結算。二是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跨省就醫費用核查和結報,方便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參合患者跨省異地就醫費用核查和結報。三是鼓勵各地探索通過商業醫療保險開展結報。四是農民工輸入地輸出地簽署有關協定,方便農民工報銷就醫費用。同樣看病,在不同地方、不同層級的醫院看,報銷比例可能不同。所以,除了加強信息溝通,還要完善相關制度,儘快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報告》顯示,流動人口子女在現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不斷上升。與2010年相比,2013年流動人口子女在現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上升了23%,達到58%。相應地,在戶籍地出生的比例明顯下降。跨省和省內流動人群都保持了這一趨勢。
婚育證明
王謙說,我國已經全面推行流動人口
婚育證明的電子化。2015年7月,全國流動人口婚育證明電子化查詢平台正式啟用,到10月底,有25個省份已經正式上線套用,預計到11月底會達到29個省份。平台啟用以來,總體來說運行良好,到目前為止全國跨省查詢量86萬人。浙江等12個省份已經取消了紙質婚育證明,這項改革目的就是要藉助信息化手段,實現流動人口婚育證明信息的互聯互通,改變過去流動人口外出需要事先獲得紙質證明的模式,為流動人口在異地獲得計畫生育服務提供很大方便,減少了民眾的麻煩。在解決流動人口辦證難的問題上,衛生計生部門推行了承諾制、首接責任制。在過去的兩年里,民眾反映辦證難的投訴大幅度下降。
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之後,一孩二孩生育登記都已經不再審批了,流動人口生育第二個孩子也可以在現居住地登記。原來用於一孩登記的有關工作程式已經擴展到二孩,比如手續不全可以通過承諾制來做。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生育的數量會大幅度上升。
王謙說,推行育齡婦女婚育證明電子化改革,就是不需要再出示紙質證明。如果有關部門需要了解個人婚育信息,流入與流出地的相關機構在網上就可以溝通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講,流動人口既然出去的時候不需要辦證明,也就不存在在現居住地登記之後再跑回戶籍所在地辦證的問題,因為這些信息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主要類別
《報告》顯示,流動兒童和流動老人規模不斷增長,流動人口中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不斷下降。
調查表明,近九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動人口是夫妻雙方一起流動,與配偶、子女共同流動的約占60%。越來越多流動家庭開始攜帶老人流動。2014年,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約占流動人口總量的78%,較2010年下降2個百分點。流動人口的平均年齡不斷上升,45歲以上的流動人口占全部流動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9.7%上升到2014年的12.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流動人口比例不斷提高,由2010年的7.6%上升到2014年的12.1%。
流動人口的居留穩定性增強,融入城市的願望強烈。2014年,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居住的平均時間超過3年,在現居住地居住3年及以上的占55%,居住5年及以上的占37%。半數以上流動人口有今後在現居住地長期居留的意願,打算在現居住地繼續居住5年及以上的占56%。隨著在現居住地居住時間的增長,流動人口打算今後在本地長期居住的意願增強。
王謙說,流動人口拖家帶口流動的越來越多。流動人口最初是勞動力的流動,接著是夫妻兩個帶著孩子流動,再往後是老人跟著流動。全世界都是這個規律。中國正處在夫妻兩個帶著孩子流動的階段,開始出現老年人跟著流動。2015年國家衛計委已經開展了相關調查,重點是老年人基本健康狀況和參保情況以及利用衛生服務的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