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海日本蟳和雙斑蟳分子系統地理學研究》是依託浙江海洋大學,由韓志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沿海日本蟳和雙斑蟳分子系統地理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韓志強
- 依託單位:浙江海洋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蟹類是海洋底棲甲殼動物中種類最豐富的類群,絕大多數種類屬於許多海洋經濟動物的重要食餌。但是,其種群遺傳結構的格局及其影響因素尚缺乏深入研究。本項目計畫以我國沿海常見蟹類日本蟳和雙斑蟳為模式種,運用線粒體DNA和核基因AFLP等分子標記並結合環境因子分析,研究兩種蟹類遺傳多樣性時空格局特徵,探索其群體遺傳結構與海洋環境因子和古氣候變化的相關性,揭示我國沿海蟹類種群遺傳進化的一般規律。研究成果對蟹類遺傳進化機制研究、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維持漁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結題摘要
項目以我國沿海常見蟹類日本蟳和雙斑蟳為模式種,運用線粒體DNA 和核基因AFLP 等分子標記並結合形態學分析,研究兩種蟹類遺傳多樣性時空格局特徵,探索其群體遺傳結構與海洋環境因子變化的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日本蟳在黃東海區存在南北不同種群,海州灣是其分界線,蘇北沿岸流和石島-青島反渦旋是其隔離屏障,同時比較中韓日本蟳群體單倍型頻率和Isolation by distance分析,表明日本蟳個體沿海岸線擴散。而雙斑蟳種群間無遺傳分化。根據日本蟳、雙斑蟳生物學特性和黃海沿岸流分布情況,沿岸分布海洋生物可能基本不受黃海沿岸流影響,而受近岸10m等深線以內的中小尺度海流或渦旋影響;近海分布物種如具有明顯幼體浮游期則受黃海沿岸流影響,在黃東海區不同地理群體基因交流頻繁。因此我們推斷黃東海區沿岸分布的海洋生物雖然幼體浮游期較長但在該區域可能存在種群遺傳分化;而分布靠外的近海型種類如果存在較長浮游期一般不存在顯著遺傳分化。 為驗證該結論,我們還開展了細點圓趾蟹、刀鱭、梭魚種類分子系統地理學研究,結果支持我們的推論。本項目共撰寫研究論文8篇,其中已發表研究論文6篇。該研究結果在國內外首次揭示海州灣區域可能存在隔離屏障,首次對沿岸渦旋對我國沿海海洋生物種群結構影響進行了研究,初步闡明了東黃海區具較長浮游期海洋生物種群地理格局主要環境影響是黃海沿岸流和沿岸渦旋。研究成果對我國海洋生物遺傳進化機制研究、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維持漁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