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菜籽經濟研究

中國油菜籽經濟研究

《中國油菜籽經濟研究》是2008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瓊。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油菜籽經濟研究 
  • 作者:沈瓊 
  • ISBN:9787505875326
  • 類別:專著 
  • 頁數:225 
  • 定價:16.00元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9
內容介紹
《中國油菜籽經濟研究:基於生產消費和貿易的重點分析》主要內容:我國油菜籽產業肩負著國內油料供給的重任,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其產業的發展中既有潛力也有不足。我國油菜籽生產覆蓋近1.4 億農民,油菜籽生產每年給種植農民帶來219.3 5億元的淨收入(按2003年價格計算),同時也給油菜籽收購、加工、運輸、銷售系統以及國家財政帶來可觀的利潤和稅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油菜籽生產得到快速發展。科技進步對油菜籽產量增長的貢獻份額低於對全國種植業平均水平。我國油菜籽生產增長主要來源於面積的擴張,生產處於規模效益遞增階段。勞動投入效率低下,化肥投入有較高的經濟效益。1978年後市場價格對油菜籽供給影響較大,我國油菜籽播種面積完成一次調整時間大約需要7年。從各產區來看,調整速度較快的省份是陝西省、浙江省和湖南省,速度較低的是湖北省和貴州省。我國油菜籽生產效率較低,主要表現為油菜籽主產省——湖北省和江西省生產效率低下,湖北省油菜籽生產成本過高,江西省油菜籽單產水平很低,制約了收益的提高,導致整體效率水平低下。
中國和加拿大油菜籽生產成本的比較發現,加拿大油菜籽單位面積生產成本遠低於中國,而種植者收益高於中國。肥料費用、活勞動費用、土地費用、稅收和成本外支出是中國油菜籽生產成本高於加拿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從降本增效的角度出發,我國油菜籽生產可以從勞動力和肥料投入上發揮更大的效益。
油菜籽加工需求是推動國內油菜籽需求增長的主要原因。同其他國家比較,我國人均菜籽油消費水平較低,人均菜籽油消費量不及加拿大的15%,與印度消費水平相當。影響我國植物油消費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化水平、收入和價格等。從植物油消費需求的可變彈性模型分析結果來看,隨著居民實際收入水平的增長,植物油需求的收入彈性均存在顯著遞減的趨勢。我國未來若干年內城鎮居民植物油需求的收入彈性大致穩定在0.08,而農村居民植物油需求的收入彈性穩定在0.1 5。利用幾乎理想需求系統模型分析各種植物油消費特徵發現,菜籽油消費與城鎮居民的日常植物油消費緊密相連,是居民植物油消費中的基本消費品。菜籽油和花生油、大豆油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替代性。
1986年我國成為菜籽油淨進口國,1994年我國又成為油菜籽淨進口國。影響我國油菜籽及製品貿易的因素包括國內油脂、蛋白餅粕的供需缺口,國際市場油菜籽及製品價格變化,貿易政策及替代品需求變動。分析表明我國進口油料及植物油之間替代關係明顯,油菜籽進口量不僅受自身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而且受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的影響,菜籽油與大豆油之間的替代關係顯著。
中國油菜籽和菜籽油均缺乏國際競爭力,難以與加拿大油菜籽及製品在國際油脂市場上抗衡,但中國油菜籽及製品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表明中國油菜籽及菜籽油的“抵抗力”較強。我國油菜產業在氣候、品種等生產條件上和市場需求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競爭劣勢主要表現為油菜籽質量差和流通和加工環節效率低下。
為了我國油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油菜籽及製品的國際競爭能力,政府需要制訂相應的國內油料產業扶持政策,利用技術性貿易措施保護我國油菜產業,加快油菜籽產業化經營,加強“雙低油菜”質量控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