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創新補償研究:理論構建與實證分析

《中國汽車產業創新補償研究:理論構建與實證分析》是依託清華大學,由李顯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汽車產業創新補償研究:理論構建與實證分析
  • 依託單位:清華大學
  • 項目負責人:李顯君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主流創新理論還不能對我國汽車產業創新及競爭實踐做出合理解釋。本研究針對該產業的創新缺陷提出了創新補償概念,選擇四個國家汽車產業和國內四個產業作為實證分析,運用以建立理論為目標的多案例研究方法,輔助統計分析方法,建立我國汽車產業創新補償理論。這對豐富產業創新理論、推動我國在創新研究領域走在國際學術界前沿具有重要意義。擬根據本研究所建立的理論,回答我國汽車產業創新實踐中的一些關鍵問題。例如,為什麼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沒能培養出一家汽車跨國公司、沒能創造出一個世界級品牌?為什麼汽車產業20多年合資與技術引進,仍沒有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而我國的家電、信息、航天等產業卻建立起相對的國際優勢?中國汽車產業創新系統到底存在哪些缺陷、根源是什麼?能否超越現有創新模式、尋求新的範式和軌道,實現創新的根本突破?本課題組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如負責人曾在美國一年訪問研究項目便是中日美汽車產業創新系統比較。

結題摘要

主流創新理論還不能對我國汽車產業創新及競爭實踐做出合理解釋。本研究基於產業創新補償視角,運用以建立理論為目標的多案例研究方法,輔助結構方程式及統計分析方法,通過對國內外案例產業及案例企業的深入實證分析及比較,界定了產業創新系統邊界、並提出它的一般分析框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創新機制、創新過程與創新政策對產業創新系統績效的理論假設,並對假設進行了實證檢驗。 主要發現是:中國汽車產業創新系統存在結構、過程、機制和政策四個方面缺陷。在產業創新系統的邏輯關係上,創新機制對創新績效具有正向作用,但不同機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動力機制對產業創新過程的正向作用最強,激勵機制的作用強於運行機制,物質激勵大於非物質激勵。創新管理機制對創新投入能力、組織聯結能力和創新產出能力均具有正向作用,以政府為主導的創新管理機制對產業創新能力形成的全部環節都具有重要作用。創新學習機制對創新投入能力具有正向作用,創新學習機制可以從本質上激勵整個產業加強創新投入。不同創新政策對創新績效影響程度不是均等的:政府採購政策對自主創新的正向作用最大,其他政策對自主創新的正向作用從大到小依次為政府重點投入政策、財稅政策、管理政策、金融政策和環境政策。 根據研究成果及我國汽車產業創新系統的內在缺陷,本研究從四個方面提出創新補償對策:一是充實產業創新系統結構,重點降低國有企業比重、加強資本市場對創新的支持;二是完善產業創新系統過程,重點強化技術積累和聯合開發、提高研發投入強度和技術吸收能力;三是健全產業創新系統機制,重點取消限購限行、培育和壯大企業家群體、建立關鍵共性技術國家級平台;四是最佳化產業創新系統政策,重點完善創新政策反饋調節機制、加大政府採購自主品牌汽車力度、對影響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共性技術國家要重點集中投入。 研究成果有助於對產業創新系統演化規律的認識、豐富產業創新系統理論,也是對後發國家產業創新的一種探索。研究成果將為我國政府和汽車企業制定有效的創新戰略和對策提供理論指導和可操作性工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