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08

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08

《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08)》對民間組織作了系統的梳理和述評,並選取了上海、浙江、四川、廣東四個省市,分別介紹了當地民間組織在政府購買服務、促進經濟發展和參與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重要經驗,最後根據考察英國、俄羅斯和波蘭等國家,總結介紹了英國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公私夥伴關係,俄羅斯與波蘭民間組織對轉型過程的推動,希望這些經驗對我國的民間組織管理和發展有些借鑑和啟發。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08
  • 作者:黃曉勇
  • 出版日期:2008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703274, 7509703271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外文名:Annual Report On Chinese Civil Organizations(2008)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418頁
  • 開本:16
  • 定價:59.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民間組織藍皮書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08)》是第一本國家權威機構發布的民間組織藍皮書,參與撰寫的專家主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地方社會科學院和部分高校。《民間組織藍皮書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08)》綜合研究篇包括三篇文章,分別是對民間組織的相關研究所作的系統梳理和述評、歷史發展源流的探究和總結,以及所面臨法制環境的法律視角考察。地方發展篇則選取了上海、浙江、四川、廣東四個省市,分別介紹了當地民間組織在政府購買服務、促進經濟發展和參與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重要經驗。域外鏡鑒篇以課題組考察的英國、俄羅斯和波蘭等國家為代表,總結介紹了英國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公私夥伴關係,俄羅斯與波蘭民間組織對轉型過程的推動作用。這些經驗對我國的民間組織管理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鑑和啟發意義。

作者簡介

黃曉勇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MPA教育中心主任、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等。自20世紀80年代起,主要研究日本企業經營戰略與日本的產業政策,後重點研究日美經濟貿易關係及中日經濟比較與合作等問題。先後三次總計三年在日本明治大學、東京大學、愛知大學經營(經濟)學部從事客座研究和講學。主要著譯(含主編)有:《再論日本名列第一》、《日本的產業政策》、《日本概覽》、《簡明日本百科全書》、《中日流通業比較》、《日本的經驗與中國的改革》等。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任《要報》主編期間,結合國家重大外交活動與政策需要,先後組織院內外研究國際學科的專家學者召開專題研討會、座談會等,組織撰寫了大批重大國際問題研究的專題報告,上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和高度重視。現主要研究領域為世界經濟、國際能源安全、民間組織等。
高 翔 199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中國青聯全國社會科學工作者聯誼會副會長、中國期刊協會常務理事等。主要論著有《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專著)、《近代的初曙:18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專著)、《略論清朝中央權力分配體制--對內閣、軍機處和皇權關係的再認識》、《五十年來的清史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道路》等。
潘晨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出國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林牧漁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口學會理事、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中央組織部《全國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專家組成員等。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從事人才與人力資源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主持完成國家“十一五”信息化專項規劃重大研究課題“我國信息化人才戰略研究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國情調研項目“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研究”、“中國農村人才與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等。多次參加中央組織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部門的重要課題研究。主編《中國人才發展報告》藍皮書、《中國人才前沿》系列、 《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學術文庫》系列叢書,以及《社會科學前沿問題思考》、《中國博士後學術報告》等著作。同時,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內部參閱中發表論文、調研報告等若干篇。

圖書目錄

總 報 告
中國民間組織的現狀、作用以及政策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間組織發展研究”課題組 黃曉勇 蔡禮強 執筆/001

綜合研究篇
中國民間組織:研究綜述李 萌 張克劍 王燦發 焦雲霞/055
中國歷史上的民間組織張佐良/086
中國民間組織的合法性困境謝海定/130

地方發展篇
上海民間組織報告鄭樂平/164
廣東民間組織報告鄧智平 鄭梓楨/208
浙江民間組織報告徐劍鋒 汪俊昌/235
四川民間組織報告杜受祜 秦琳丁一 李曉燕 俞雅乖 王彬彬/267

域外鏡鑒篇
英國政府與民間組織:戰略、政策與措施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間組織發展研究”課題組 徐彤武 執筆/307
俄羅斯非商業組織的歷史、發展與特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間組織發展研究”課題組 黃立茀 王 丹 執筆/348
非政府組織在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間組織發展研究”課題組 劉影翔 執筆/390

後 記/416

文摘

2.民間組織發展中的自身制約因素
我國民間組織發展除面臨外部制度環境的限制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可以歸結為外部環境影響下的自身制約因素。清華大學NGO研究所通過調查歸納了我國民間組織面臨的五個主要問題:第一是缺乏資金,第二是缺乏活動場所與辦公設備,第三是缺乏人才,第四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第五是組織內部管理混亂。上海被調查的民間組織在回答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時,認為是“資金”的占總數的37.8%,認為是“人才”的占26.7%,認為是“項目開發”的占13.4%。這說明資金和人才是大多數民間組織所面臨的最大挑戰。②缺乏活動場所和辦公設備可以說是缺乏資金導致的結果,政府支持力度不夠主要是外部制度環境問題。綜合兩種調研結果,可以將我國民間組織面臨的自身制約因素概括為資金、人才、自身能力建設三個方面的問題。
(1)發展經費缺乏。目前,我國大多數民間組織經費匱乏,經費來源單一。從清華大學分別於1999年、2001年、2004年開展的三次大規模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幾乎所有的民間組織反映最突出的問題都是資金不足。⑧可以說,經費不足是制約民間組織發展的“瓶頸”,極大地限制和影響了民間組織的健康發展。
從世界普遍情況來看,民間組織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經費來源,一是來自政府部門的支持,二是慈善收入,三是提供服務的收費收入。薩拉蒙等人的研究發現,收費收入是民間組織經費的主要來源,第二大經費來源是政府機構或準政府機構通過撥款和契約等方式來提供,來自公共部門的支持非常顯著,私人慈善捐贈作用有限,所占收入比例較小。薩拉蒙等人對34個國家的收入結構進行的中,24個國家是以收費收入為主要經費來源,10個國家是政府主導型模式,政府支持是民間組織收入的最大來源。

後記

本研究報告正在進行緊張編校的過程中,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從天而降。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強度最大、波及範圍最廣、救援難度最大的芮氏8.0級地震。在這場驚天大災面前,我國政府反應迅速、救援有力。救災的公開性、透明度和有效性贏得了全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也讓一些有偏見的西方政要、媒體和國際組織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
多難興邦。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眾志成城式抗震救災,極大地喚起和激發了我國的志願精神和慈善力量。國家救援體系在大地震中行動迅速有力,發揮著救災的主導作用,而大量的民間組織同樣反應敏捷,積極參與,發揮了十分重要的補充作用。地震發生後不到兩個小時,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公司董事長陳游標已經集結和動員了100餘人的民間救援力量,攜帶60台大型機械設備趕赴災區;地震發生的當天晚上,數十家草根民間組織通過網路發動民間救援,一大批民間組織迅即回響,共同組成了鬆散型的民間團體賑災援助行動小組“NGO四川救災聯合辦公室”,開展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災行動。至於各種自發的捐款捐物,更是不斷創造和刷新著中國志願捐贈的歷史新紀錄。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截至6月17日12時,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457.68億元。民間組織和社會力量在這場地震災害中的全面參與,讓我們看到了除政府外的另一種力量。而政府組織與民間組織和社會力量的有機配合,所發揮的共同合力也是災害救助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證。
災難讓我們國家的凝聚力空前加強。在這場特殊的考驗面前,中國政府全面展示了一個公開、高效、透明、有力的責任政府形象;而民間組織的積極參與和優異表現,也使我們重新認識了民間組織在災害拯救中的重要作用。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政府與民間組織公私夥伴關係的建立,或許可以說我國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邁向政府與民間組織並肩攜手的公共治理新時代。

序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間組織發展研究”課題組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順利推出了《中國民間組織報告》藍皮書。在從事本課題研究和編輯這本藍皮書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3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會面貌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深深感到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所展現的美好前景。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在黨和政府所領導的全民抗震救災壯舉中,民間組織迅速行動起來,在向全社會發出行動倡議的同時,積極以捐款捐物、組織志願力量等多種方式投身於抗震救災。投入的志願力量、募集的款物、發揮的作用都創造了歷史新紀錄,以至於有人稱2008年為中國民間組織發展新的歷史元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成為實現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指導方針和強大推動力,同時也標誌著調動和利用一切積極因素的外部環境的極大改善,這些都意味著中國民間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正在發生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並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期。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堅實而有力的步伐,特別是經過世紀交替這十餘年的快速增長,中國的民間組織結構不斷最佳化,質量明顯提高,一個民眾有序參與、業務覆蓋廣泛的發展局面已初露端倪,正在成為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的條件下,我們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認識和發揮民間組織的重要戰略作用。
1民間組織是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載體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一些社團類民間組織在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和發展基層民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民間組織可以為公民有序參與社會決策、監督和評估政府行為提供組織化、制度化途徑;其次,民間組織通過建設性提議、各種形式的利益表達以及參與式合作等方式,可以充分體現和發揮出賦權公民、平衡各種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因此,應把民間組織作為擴大人民民主、發展基層民主的重要途徑和形式,作為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載體,積極培育、規範和引導民間組織的良性發展。
2民間組織的發展有利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2008年3月,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隨後的政府機構改革開始了以大部制為標誌的探索。大部制改革將一些原本由政府承擔的職能轉向社會,民間組織可以承接政府部分職能、承擔政府委託任務,使民間組織有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傳統行政管理向現代新公共管理的加速轉型,民間組織也逐步成為治理結構的重要主體之一。政府要想在新型治理秩序中保持或加強自身在公共治理中的主導地位,首先要學會利用和發揮市場以及民間組織的積極作用。培育和完善民間組織,既有利於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又能促進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從傳統的管理走向新型的公共治理,特別是走向善治。
3民間組織將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職能的轉變,而政府職能轉變的主要目標是建設服務型政府。隨著中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推進,以及由經濟建設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的轉型,社會性公共服務正逐步成為我國政府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從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來看,為了滿足社會和公眾日益增長的對公共物品和服務的需要,政府壟斷的單中心供給體制已轉變為由政府、企業與民間組織分工與協作的多中心供給模式。尤其是在社會性公共服務提供方面,民間組織相對於政府與企業而言,具有比較突出的優勢。近年上海等地向民間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實踐探索表明,民間組織能夠並且必將在中國的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4民間組織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體現了對社會建設問題的高度重視。社會建設內在要求培育和發展數量龐大、種類豐富的民間組織體系,而民間組織則對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創造就業崗位,發揮著重要的促進和補充作用。從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社會建設的經驗來看,他們大都逐步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以各類民間組織為主體,並由社會志願者廣泛參與的社會建設的良性運行和發展機制。同時民間組織建設本身也是我國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社會建設的主要承擔者之一,培育和發展民間組織既可以有效促進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體制,也有利於廣泛凝聚社會力量,充分用好社會資源。
培育和發展民間組織,應從民間組織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以及促進社會建設等多個方面的重要戰略作用出發,順應並主導政府執政模式的轉變趨勢,進一步修訂完善現有民間組織政策法規。應以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重視民間組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精神為指導,以促進和規範我國民間組織的發展和管理為目標,從政府與民間組織之間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的角度,加大政策法規完善力度。在具體管理制度方面,應在總結地方管理中出現的大量有效措施和具體辦法的基礎上,逐步將目前消極被動的控制型監管體制改變成積極主動的引導型監管體制,從以控制為主轉變為以培育和利用為主。可以在逐步擴大備案制探索的同時,逐步實現對民間組織的分類監管;也可以在改善和加強政府監管的同時,引入社會監督機制。通過降低準入門檻、加大監督管理和資源引導等多種手段,逐步實現對民間組織的依法、科學和有效管理。
政府在與民間組織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加大從財政和稅收等方面扶持民間組織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民間組織的評估和監督,建立公益問責和公共部門的社會問責制度。政府要為民間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完善治理機制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既提供發展的內部動力機制,又設定外在的監督約束機制。
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以地震災害所調動和激發的志願精神和慈善力量為新的起點,從發展民間組織所具有的戰略性地位以及實際重要作用出發,加大培育和利用民間組織的政策力度,使民間組織在社會管理和公共領域中發揮更多的作用,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