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巍山卷》編輯推薦:從古至今,巍山都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現居住著的漢、彝、回、白、苗、傈僳等民族都是巍山境內定居百年以上的世居民族。眾多的民族各自有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在各民族中間,蘊藏著豐富的民間文學,就故事傳說而言,主要有關於人類起源、南詔崛起、機智人物、地名、寺廟宮觀、風景名勝、宗教信仰、風俗民情等方面的內容。這些故事傳說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充滿了哲理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從不同角度折射出了歷史的光輝。
圖書目錄
大理山茶別樣紅(代前言)
神 話
太陽姐姐和月亮弟弟
阿玉哺和葫蘆、竹子
山神封獸王
鳥語
傳 說
風物、習俗傳說
三鶴樓
五印山八景
巍寶山八景
石缸山
五台山
雞鳴山
筆架山
烏龜山
觀音山
范家寺
天摩牙寺
伏虎寺(一)
伏虎寺(二)
降龍寺
玄龍寺和圓覺寺
桃山和桃山寺
玉峰寺
茶山寺
北山寺
魏鐘橋
永濟橋
石佛哨
新橋
長壽橋
滴淚橋
雙龍洞
藏金洞和壠圩山
龍眼田
髮油箐
二月八的來歷
清明節插柳的來歷
嘗新米飯先餵狗
打鞦韆的傳說
把齋節的傳說
祭密枯的來歷
天地樹
耍龍的來由
接三公主的傳說
龍王和土主傳說
水沖廟街
人心不足蛇吞象
仙草
好白花
箐雞和烏鴉
一對山鳥
天綿羊
漏
走馬皇帝
笑 話
媒體推薦
民間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數千年以來創造的極其豐富和寶貴的文化財富,是我們民族情感、道德傳統、個性特徵以及凝聚力和親和力的載體,也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以及提高綜合國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資源。
——馮驥才
後記
在州、縣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由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牽頭編輯的《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巍山卷》正式出版了。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部,是建置歷史悠久的地方。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屬滇國地;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設邪龍縣;唐代,是南詔國的發祥地。
從古至今,巍山都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現居住著的漢、彝、回、白、苗、傈僳等民族都是巍山境內定居百年以上的世居民族。眾多的民族各自有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在各民族中間,蘊藏著豐富的民間文學,就故事傳說而言,主要有關於人類起源、南詔崛起、機智人物、地名、寺廟宮觀、風景名勝、宗教信仰、風俗民情等方面的內容。這些故事傳說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充滿了哲理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從不同角度折射出了歷史的光輝。
作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項目的《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巍山卷》,得到了諸多方面的關注。該書在採用了《巍山民間故事選》中部分故事的基礎上,又吸收了新的內容。該書收入的故事堅持全面性、科學性,以求“全”、求“真”。忠實保持口傳文學的特點、地方特點和民族特點;保持原創作品的原汁原味和鮮活性,所收故事均在巍山境內各民族中流傳,又充分體現出口頭性和流傳性。
該書的編輯出版,得到了巍山縣楊化宇、茶崇亮、字紹華、吉向陽,熊艷平等黨、政領導的支持;在具體業務工作中,有李繼武、范輝、羅永貴等同志的熱情幫助;有楊光糅,字開春,朱介林三同志為該書提供了照片,在此一併致謝!
序言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雲南大理分卷》(縣卷本,包括12個縣市)的編纂工作,在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雲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大理州委、州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經該州各地文化部門及民間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如期完成,即將由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這是繼“三套集成”之後的又一重大文化工程。它的編纂出版,無疑對於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搶救、保護民間文化遺產,弘揚祖國文化和進行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將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於雲南西部。它東連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與思茅、臨滄地區毗鄰,西接保山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北與麗江市接壤。總面積達29 459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3.7%,壩區僅占16.3%。全州境內有108個大小盆地(當地叫壩子),是人口主要聚居區和農業耕作區。
大理大部分為縱谷區,屬橫斷山脈南端。地勢呈南北走向。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山為劍川西部的雪邦山,海拔4 295.3米,最低點是雲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24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元江)穿境而過,160多條大小河流遍布全州。境內湖泊主要有洱海、劍湖、茈碧湖、西湖、海西海、青海湖、草海、天池等。
大理地區山脈屬雲嶺山脈和怒山山脈。著名的蒼山十九峰將全州切割為東西兩部不同的地理環境。西部是崇山峻岭,高山峽谷,東部則地勢平緩開闊。大理名山不少,除著名的點蒼山外,還有羅坪山、雪邦山、老君山、無量山、哀牢山、雞足山、馬鞍山、天馬山、石寶山等。
蒼山,又名熊山,白語叫“極造賽”,意為老熊出沒的地方。這裡由於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很適合於植物生長。據有關部門統計,森林中高等植物類,僅大理蒼山上就有182種之多。
雲南八大名花山茶花、杜鵑花、玉蘭花、報春花、百合花、龍膽花、蘭花、綠絨蒿,蒼山上都有生長,尤以山茶為最。大理是山茶的故鄉,素有“雲南山茶甲天下,大理山茶甲雲南”之譽。
在這塊廣袤、富饒、美麗的土地上,1956年11月22日,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州現轄12個縣、市,即大理市、洱源縣、雲龍縣、劍川縣、鶴慶縣、賓川縣、彌渡縣、祥雲縣、永平縣、漾濞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自治州首府設在大理市。大理市距省會昆明398公里,是國道214線及320線的交匯點。大理自古以來既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滇西的交通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大理的交通事業有了飛速的發展。如今被當地民眾稱為“鐵公雞(機)”的廣(通)大(理)鐵路,楚(雄)大、大麗(江)、大保(山)高速公路、大理機場均已全線開通,大大地縮短了祖國邊陲大理與內地的距離,大大促進了大理地區工農業、文化以及旅遊事業的發展,這是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大理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個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全州現有人口326.09萬(1999年末),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60.5萬人,占人口總數的49.22%。少數民族人口中白族108.5萬人,占總人口的33.27%,大理州內漢族不少,約占自治州人口的半數左右。人們喜歡把少數民族稱為兄弟民族,這不無道理。因為很多民族的創世神話,都說各民族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居住在大理的各民族,歷來都友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