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是中央電視台製作播出的民歌競技類節目,節目由朱軍董卿領銜主持,朱迅張澤群管彤李思思尼格買提·熱合曼任魯豫張蕾馬躍宮岩維妮娜周宇聯袂主持,共四期。

該節目以中國民族民間原聲歌曲為內容主體,旨在通過舞台還原原生態場景的方式,將各民族、各地區的民歌瑰寶展現給中國觀眾。

該節目於2016年10月2日起每晚20:05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於2016年10月9日正式收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 國家/地區:中國
  • 類型:民歌競技類節目
  • 主持人: 朱軍(總主持)、董卿(總主持)
  • 製作公司:中央電視台
  • 首播時間:2016年10月2日
  • 播出頻道: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
  • 播出狀態:已完結
  • 線上播放平台:央視網
  • 上線時間:每晚20:05
  • 完結時間:2016年10月9日
  • 總期數:共四期
  • 總導演:鄒為
節目形式,節目設計,節目環節,創作團隊,節目列表,參演嘉賓,主持人,點評嘉賓,獲獎記錄,播出信息,節目評價,

節目形式

節目設計

節目以“講好中國故事,唱響時代讚歌”為主題,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以中國民族民間原生歌曲為內容主體,通過準確的思想定位、精心的總體設計、豐富的藝術手段、精美的景觀呈現,用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的縱坐標,共同組成一幅色彩絢麗的“中國民歌版圖”,來唱響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好聲音,體現民歌與祖國秀麗山川、人民生活勞作的緊密關係,呈現一檔具備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三性統一的民族音樂節目,全方位展示中國民歌藝術的魅力。
節目規劃
節目以中國民歌為傳播主體,以參演者的演唱為承載方式,以民歌的傳統演唱形式——賽歌打擂為呈現手段。通過民歌故事的挖掘,尋找“看得到的故事”,推廣中國民歌經典作品,普及傳統民俗知識,開掘民族音樂寶藏,推動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打造2016年中國民歌的大匯演。鑒於中國幅員遼闊、地域廣闊,民歌種類豐富多彩,文化內涵深邃多元,節目用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的縱坐標,與邊疆、黃河、長江、沿海等不同地域的橫坐標,共同組成一幅色彩絢麗的“中國民歌版圖”。
選曲依據
根據色彩、節奏、旋律性、民族特性、傳播度等因素,以中國民族民間原生歌曲為主。鑒於民歌的獨特性與區域性,節目邀請業界專家對民歌的屬性、區域、題材做了嚴格界定。同時,在節目中將民歌作品與其相應的原生民歌集合展示,既是對民歌知識的普及,也體現了民歌的傳承與發展。

節目環節

第一環節:為我而“站”
該環節由短片、表演、採訪、點評四個內容構成。
短片:節目組首次派出十幾位主持人,歷時兩個多月,走遍祖國的30多個省、市、自治區,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足跡遍布數十萬公里,為節目尋找最美的聲線,探尋音樂的本源,蒐集民歌的故事。
表演:歌手用方言演唱一首本民族、本地域的代表性民歌,展示原汁原味的民歌魅力,同時在舞蹈包裝中融入當地的民風民俗。
採訪:採訪講述關於民歌背後的故事。
點評:嘉賓從音樂、民俗、知識三個方面進行點評。比如嘉賓在現場為觀眾講解侗族大歌的特點。侗族有三寶,鼓樓、大歌、風雨橋。諸如此類的地域文化歷史藝術知識將貫穿整個節目中。該環節,觀眾以“站起來”的形式投票,決出第一環節的總體排名。
第二環節:五穀雜糧
環節內容:按照第一環節的排名順序,八組歌手通過邀請助演嘉賓搭檔的形式(老師、家人或朋友),完成一段傳統民歌的演唱,以此體現民歌的繼承和發揚,時長60秒以內。在該環節的採訪中,將充分展示傳承人的互動性。
評比方式:該環節由傳承人作為評審,採用“五穀雜糧”的投票方式。每個歌手面前放一個容器,節目為傳承人準備一個笸籮。如果傾向於哪位歌手,傳承人可以用笸籮把雜糧裝進歌手的容器里。最後,現場推出一把巨型秤,分別秤出八組歌手各收穫了多少斤的五穀雜糧,分量重的成為該期擂主。
第三環節:誰是擂主
環節內容:獲勝組的四個選手進行內部比拼,通過邀請助演嘉賓演唱的形式(老師、家人或朋友),完成一段傳統民歌的演唱,時長90秒以內。
評比方式:由點評嘉賓投票,他們的票數加上第一環節的觀眾票數,評出該期擂主。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創作團隊

顧問
田青、李松、樊祖蔭、趙塔里木、張振濤、李月紅、錢茸、姚藝君、徐講真、周青青
策劃
闞兆江、梁紅、秦新民、任為新、王冼平、邢時苗
總導演
鄒為
撰稿
郝婧
舞蹈總監
莫莉、戴兵
導演
李超、馬玲、曹宇寧、蘭夢、劉晟、胡俊柯、劉靺子、劉盈、張鵬、於嘉棋、顏芳、劉磊、逸波、呂朋、馬揚、江蘇、張益銘、顏昊中、臧亞男
音樂總監
陳妍虹
燈光總設計
董江
技術總監
徐進、智衛、李躍山
後期統籌
劉茹、孫凱、李藝、陳輝、王偉
音頻監製
關朝洋、陳晨
美術總監
劉軍、張沖
工程總監
陳宏
道具
郭建平、任華建、趙元亮
製片主任
敬婷
製片人
陳臨春
總製片人
郎昆
總監製
聶辰席
註: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節目片尾字

節目列表

第一期:河水天上來(上)
播出時間:2016-10-02
來自陝西的賀國豐、高琳、野強強帶來《祈雨調》《女孩擔水》《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來自山西的石占明帶來《桃花紅杏花白》;來自青海的吳玉蘭、索南孫斌帶來《花兒與少年》《雪白的鴿子》;來自寧夏的安宇歌、張建軍帶來《尕妹子彈得是口弦子》《一心兒想著你了》。
第一期:河水天上來(下)
播出時間:2016-10-03
來自河南的姜婉、周彬帶來《慢對花燈調》《編花籃》;來自山東的李海鷗帶來《趕集》《誰不說俺家鄉好》;來自四川的毛華雨、雲朵、雨禾帶來《康定溜溜調》《康定情歌》;來自內蒙古的都蘭、巴音布拉格帶來《茉莉瑪》《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第二期:長歌萬里行(上)
播出時間:2016-10-04
來自廣西的黃春燕、王予嘉、韋心妍帶來《石榴青》《山歌好比春江水》;來自甘肅的阿依吉斯、安梅、道爾吉帶來《割草歌》、《牧歌》和《薩娜瑪珂》;來自黑龍江的尤明昊、尤文蘭、孫中馗、齊艷華為代表的八岔鄉赫哲族漁業村藝術團、同江市赫哲族伊瑪堪藝術團帶來《狩獵的哥哥回來了》《烏蘇里芒目》《烏蘇里船歌》;來自雲南的高洪章、張美珍帶來彝族“打歌”、“海菜腔”。
第二期:長歌萬里行(下)
播出時間:2016-10-05
來自內蒙古的奈熱樂隊帶來《鴻嘎魯》《鴻雁》;來自新疆的阿洪尼克、古麗娜爾、哈密木卡姆表演團帶來《阿拉木汗》《古麗碧塔》;來自西藏的索朗達吉、扎西巴姆帶來《金色的故鄉》、工布民歌《無價之寶》、《北京的金山上》;來自吉林的全花子、崔麗玲、金詩研帶來《阿里郎》組歌。
第三期:共飲一江水(上)
播出時間:2016-10-06
來自雲南的拉伯阿新等(納西族)、李建英(白族)、李兆元(白族)、娜日(佤族)帶來《幸福萬年長》(納西族)《洱源白族調》(白族,《蝴蝶泉邊》)《白鷳鳥》(佤族,《阿佤人民唱新歌》);來自江蘇的顧燕華、王瑞如帶來《大九連環》《拔根蘆柴花》;來自湖北的撒葉兒嗬組合、陳涓帶來《龍船調》《土家撒葉兒嗬》《黃四姐》;來自湖南的龍仙娥、潘興周帶來《馬桑樹兒搭燈台》《賀郎歌》《挑擔茶葉上北京》。
第三期:共飲一江水(下)
播出時間:2016-10-07
來自貴州的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團帶來侗族琵琶歌《單身羅漢多快活》侗族大歌《十二月勞動歌》;來自安徽的袁媛、梅媛軍帶來《摘石榴》《打豬草》(《對花》選段);來自江西的張紅英、劉果林、長征源合唱團帶來《送郎調》《韭菜開花一條心》《打鐵不怕火星燒》;來自重慶的曹光裕、楊興勇、楊中合帶來《川江號子》《羅兒調》《抬工號子》。
第四期:大海故鄉情(上)
播出時間:2016-10-08
來自廣東的周炎敏、中山市東升鎮勝龍國小帶來《春潮》《落雨大》;來自海南的儋州調聲表演隊、黃寶培、董建忠帶來《八月十五月光影》《五指山歌》《萬泉河水清又清》;來自河北的肖文、劉秀文帶來《小放牛》;來自遼寧的王超、楊興力帶來《反對花》《正對花》。
第四期:大海故鄉情(下)
播出時間:2016-10-09
來自台灣的杵音文化藝術團帶來《豐年祭》《飲酒歡樂歌》《回家的歌》;來自福建的雷美容、雷清梅、葉靜、張興艷、黃惠彬、廖素清帶來《採茶歌》《採茶燈》;來自浙江的黃作波、宋婷帶來《對鳥》;來自廣西的哈妹組合、盤芬、林振玉、富川蝴蝶大歌表演隊帶來《過橋風吹》《流水歡歌迎客來》。
參考資

參演嘉賓

主持人

總主持人
朱軍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東西南北中》《藝術人生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董卿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朗讀者》《歡樂中國行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領隊主持人
朱迅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正大綜藝》《星光大道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張澤群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12演播室》《舞蹈世界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管彤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青春作證》《中國音樂電視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李思思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回聲嘹亮》《我要上春晚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尼格買提·熱合曼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開門大吉》《星光大道》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任魯豫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想挑戰嗎》《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張蕾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歡樂中國行》《歡樂英雄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馬躍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幸福賬單》《想挑戰嗎》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宮岩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綜藝快報》《舞蹈世界》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維妮娜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黃金100秒》《天天把歌唱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周宇
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主持節目:《藝覽天下》《天天把歌唱》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參考資

點評嘉賓

嘉賓簡介
參演期數
田青,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
1-4
王黎光,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1-2
蒙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1
任桂珍,中國歌劇表演藝術家
1
藍雪霏,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2
李松,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
2-4
李谷一,中國內地女高音歌唱家
3-4
李月紅,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
3-4
參考資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方
獲獎情況
2018年4月3日
電視文藝欄目大獎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
提名
參考資

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
播出時間
播出頻道
播出形式
2016年10月2日至9日
每晚20:05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首播
2016年10月3日至10日
每晚21:30
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
重播
參考資

節目評價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藝術性很強。不是簡單的再現民歌,而是用藝術的美來提升生活的原生態,使其讓觀眾受到感染,感受到美的體驗。與此同時,節目有著極為豐富的道具設定,蒙古包、漁船、織布機、大高台這些表演者日常生活中的實物,都被當作道具搬上舞台。不僅如此,還有許多動物演員參演,孔雀、白馬、汗血寶馬等都活生生地出現在了舞台上,勾勒出了濃厚的生活氣息。(《華西都市報》評)
《中國民歌大會第一季》除了內容好,還有一大重要特點就是接地氣,不僅摒棄了居高臨下、單純說教的方式,還讓主持人下鄉採風,走進田間地頭,真正去接觸民歌的源頭,蒐集不同民族最經典、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傾聽來自鄉野的聲音。這種“讓雙腳走進泥土裡”的做法能夠讓觀眾感受到節目組的誠意所在,對節目敞開心扉,建立信任。節目的舞台布景也極具原生態特色,極大程度地還原了民歌創作早期的生活場景,使觀眾能有強烈的代入感,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民歌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節目評比環節採用的是來自民間的“抓豆子評歌王”的民俗,這種“從民間來,到民間去”的創作理念切切實實抓住了觀眾的心。(人民日報海外版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