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樂

中國民樂

中國民樂是中國民族樂器和中國民族音樂的統稱。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中國傳統樂器”則種類繁多,有堂鼓花鼓鈴鼓太平鼓書鼓象腳鼓雲鑼,磬塤,排蕭八角鼓笛子嗩吶三弦琵琶箜篌二胡京胡揚琴古琴等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樂
  • 外文名:chinese folk music
  • 又名:中國民族音樂
  • 包含:中國民族樂器和中國民族音樂
  • 分類:民間歌曲等
基本信息,類別,

基本信息

《錠金》、洞房花燭時所奏的《柳青娘》、祭奠燃點香燭時所奏的《哭皇天》等,所以,當地人稱其為“譜子”“小曲”“過場譜”。
廣東音樂的樂隊編制早期與戲曲音樂所用樂器相同,為二弦、提琴(與板胡形制同,但較大)、三弦、月琴、橫簫五件,號稱“五架頭”,亦稱“硬弓組合”。

類別

二、作品選介 廣東音樂形成時期:早期代表曲目有《一枝梅》《三潭印月》《小桃紅》《下漁舟》《三寶佛》《雙星恨》《雙飛蝴蝶》《雨打芭蕉》《步步高》《柳搖金》《昭君怨》《楊翠喜》《餓馬搖鈴》《得勝令》《走馬》《連環扣》《漢宮秋月》等。
第三節 潮州弦詩
概述:潮州弦詩俗稱弦詩樂,主要流行於廣東省潮、汕地區,閩南一帶亦較流行,後隨華僑又傳至東南亞諸國。
有名的潮州弦詩十大名曲為《昭君怨》《小桃紅》《寒鴉戲水》《黃鸝詞》《月兒高》《大八板》《平沙落雁》《鳳求凰》《玉連環》《錦上添花》,其它流行的樂曲還有《獅子戲球》《柳青娘》《浪淘沙》《千家燈》《粉蝶採花》《出水蓮》《紅梅頭》《粉紅蓮》《畫眉跳架》《思春》《深閨怨》等。
第四節 福建南曲
概述:南曲又稱“南音”、“南樂”、“南管”或“管弦”,主要流傳於閩南的泉州市、晉江地區,廈門、龍溪和台灣等地亦很流行。隨著華僑的遷移,在琉球以及南洋群島等地亦多演奏(唱),並被當地華僑和港、澳、台同胞親切地稱呼為“鄉音”。
南曲分“指”、“譜”、“曲”三大類。
指:民間藝人稱為“指譜”“指套”,它是一種有詞、有譜、有指法(琵琶演奏指法)的完整大型套曲(即散曲聯綴),傳統有三十六大套,後增至為四十八大套,每套均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如《白兔記》《劉智遠》《胭脂記》《巫山十二峰》《十八學土》《趁賞花燈》等。曲目主要有《自來》《一紙》《趁堂》《心肝》《為君》五大套。
譜:亦稱“大譜”,即器樂套曲。有琵琶指法,傳統有十二大套,後增至十六大套。著名的套曲有《四時景》《梅花操》《走馬》《百鳥歸巢》四套,簡稱“四、梅、走、歸”。其它套曲有《三不和》《四不應》《陽關三疊》《三面金錢經》《五操金錢經》《八面金錢經》《起手板》等。
曲:即散曲,又叫草曲,均有詞演唱,其數量不下千首,流行地域很廣。曲分長滾、中滾、短滾、序滾、大倍、中倍、小倍等多個“滾門”。各“滾門”均有特定的節拍、調和旋律;“滾門”下有若干牌名,各牌名下又包括許多小曲。
南曲曲譜(器樂部分),主要有三個版本。《文煥堂初刻指譜》《泉南指譜重編》《南音指譜》。
第二章 鼓吹樂
宋朝以前宮廷中鼓吹樂所使用的樂器,管樂多是角、笳、排簫、笛、篳篥、中鳴、長鳴;打擊樂器主要有錞於、鉦、鐃、鐸、鼓、節鼓、大鼓等。
鼓吹樂中瑣吶類樂器的引入,約在金、元時期,當時用於軍樂,儀仗。明朝以在內地人民中廣泛流傳。
鼓吹樂的演奏形式有三種,分別以嗩吶、管子、笛三種類型樂器主奏。
第一節 冀中管樂
該樂種有擅長吹秦民歌、小調和民眾歌曲的傳統,因此,俗稱“吹歌”。主要流行於河北省中部定縣、徐水、安平、安國、博野等地區,尤以定縣子位村吹歌會和徐水縣遷民莊吹歌會的演奏最為著名。
冀中管樂曲目有僧、道宗教音樂與民間音樂兩大類。僧、道宗教音樂常奏曲目有《大讚》《上橋祭》《集魂祭》《救苦難接救苦贊》《虛空記》《五供養》《大供養》《三獻》《大祝筵》《星主贊》等。
常奏曲目有《放驢》《小二番》《小開門》《萬年歡》《集賢賓》《得勝令》《鬥鵪鶉》《豆葉黃》《脫布衫》《小磨坊》《摘棉花》《慶壽》《紅繡鞋》等。
第二節 山西八大套
山西“八大套”,主要流行於山西省五台、定襄兩縣,忻縣、原平、崞縣次之。
套曲名稱如:《推轆軸套》由《推轆軸》《進蘭房》《撲地蜂》《王大娘》《寄生草》《跌斷橋》《茉莉花》《讀兒燈》《吊幫棰》《撲宮帽》《急毛猴》《八板兒》十二首曲牌組成。
第三節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各地的鼓吹樂,按流行地域和演奏特點,可分為三個部分。流傳於煙臺、萊陽地區的鼓吹樂,演奏形式多以管子主奏;流傳於昌濰、章丘地區的鼓吹樂,演奏形式多以笛子主奏,流傳於菏澤、濟寧、聊城地區的鼓吹樂,演奏形式多以瑣吶、錫笛主奏。流行於山東西南部菏澤、濟寧地區的鼓吹樂,是山東鼓吹樂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在我國享有“嗩吶之鄉”的盛譽。
根據魯西南鼓吹樂(嗩吶、錫笛主奏部分)經常演奏的曲目來看,有些是宋、元以來的雜劇曲牌,如《混江龍》《滾繡球》等,大量的則是明、清時期流傳的小曲、牌子,如《山坡羊》《鎖南枝》《駐雲飛》《一江風》《朝天子》《到春來》《疊斷橋》《採茶兒》等等。
以菏澤地區為中心的鼓吹樂(主要集中在菏澤、巨野二縣),其代表曲目有錫笛主奏的《山坡羊》《駐馬亭》《鎖南枝》《臘花梅》《駐雲飛》等;以嗩吶主奏的《上字開門》、《六字開門》《大合套》《風攪雪》《拜花堂》《抬花轎》《大笛二板》《百鳥朝鳳》《兩夾弦》等。以濟寧地區為中心的鼓吹樂(主要集中在嘉祥、騰縣、鄒縣),其代表曲目有瑣吶主奏的《一枝花》《婚禮曲》《鳳陽歌絞八板》《慶賀令》《集賢賓》《採茶》《十樣景》等。
第四節 遼南鼓吹
遼南鼓吹曲目不少來源於元、明以來南北曲牌子,並吸收了流行於當地的民歌和器樂曲牌而組成。
(一)漢吹
用於喪事,以坐棚形式演奏,常演奏的曲目有《大罵玉郎》《小罵玉郎》《大歐天歌》《小歐天歌》《大朝陽》《小朝陽》《黃鶯》《蘭鶯》《月兒高》《金字經》《南正宮》等。
(二)大牌子曲
用於婚、喪事,以坐棚形式演奏。常演奏的曲目有《四來》《雁兒落》《一枝花》《一條龍》《鷓鴣》《哪吒令》《三風》《四破》等。
(三)小牌子曲
用於婚喪中各種儀式、禮節,如迎送賓客以及婚事的上轎、下轎、行路、入洞房;喪事的擺祭、出靈、裝車、燒行車、大上祭等場合。常演奏的曲目有《柳青娘》《海青歌》《老八板》《小開門》《一江風》《玉芙蓉》《祭槍》《太平調》《哭皇天》《泰山景》《工尺上》《萬年歡》等。
(四)水曲
用於婚、喪場合,喪事套用這類樂曲的情況更多,以坐棚形式演奏。水曲在結構上有多種類型。如只有一段[身子]的樂曲,曲目有《八條龍》《金鈴鎖》等;有[身子] 加[尾巴]的樂曲,曲目有《太平春》《哭長城》《灤州》《大羅江怨》等;有[引子] [身子] [尾巴]的樂曲,曲目有《南疊落》《畫眉序》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