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中國民族:偉大的中華民族(11)》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俗中國民族:偉大的中華民族(11)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47215746
- 定價:26 元
- 裝幀:平裝
《中國民俗中國民族:偉大的中華民族(11)》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民俗中國民族:偉大的中華民族(11)》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民俗中國民族:偉大的中華民族(10)《中國民俗中國民族:偉大的中華民族(10)》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乾支以定日月度。”上古乾支曆法的制定為...
《話說中國11:民俗》是2012年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翟文明 。內容簡介 《話說中國11:民俗》中國民俗最精彩、最燦爛的內容,《話說中國11:民俗》以地域性和民族性為基點,追溯其起源,勾畫傳承演變,剖析精神內涵,詮釋原始意義,《話說中國11:民俗》使讀者不僅在巨觀上了解絢爛的中華民俗,《話說中國11...
趙廷光(瑤族):曾任雲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委副書記,省政府副省長、雲南中華文明研究會會長。趙乙生(瑤族):曾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常委、組織部部長,南寧市委書記。余益中(瑤族):曾任廣西大學副校長,廣西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廣西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自治區高校工委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俗已絕跡。懸葬 福州地區畲族有懸葬之俗。懸葬又稱岩葬。通常的葬法有2種:一是將盛有骨灰的陶瓮置於高處的石洞和田崖的石穴之中,外疊亂石遮擋。羅源縣安井村灰瓮岩石洞現仍保存3個古時陶瓮及部分骨灰;二是在山上的半崖處挖掘土洞,將棺木置其中,洞口用石塊和泥巴封堵,過三年或...
中國民間技藝是中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繫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造、民族的真善美。我們將把民俗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和真諦展示給包括農民兄弟在內的廣大民眾,...
偉大的中華名族中國民族(3)《偉大的中華名族中國民族(3)》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舞龍(loong dance),俗稱舞龍燈,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舞龍是在龍文化的基礎上,以表現龍精神為載體而產生的,舞龍既是向應龍致敬,又是向上天祈禱 ;漢朝時人們舞龍求雨,龍舞既有禮儀性質,又是娛樂節目。隨著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舞龍文化,已經遍及中國...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農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有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二十多個別稱,是漢族、水族、納西族、藏族、彝族、傣族、仡佬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61] 端午節作為節日,形成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就...
10、民俗:春節、媽祖祭典、徑山茶宴等。 非遺名錄 播報 編輯 中國非遺名錄 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對保護對象予以確認,以便集中有限資源,對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重點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之一。截至2023年12月,中國已經建立起...
在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蝙蝠是好運和幸福的象徵。人們經常說的“五福(蝠)臨門”,就由那五隻蝙蝠組成。這“五福”代表五個吉祥的祝福:壽比南山、恭喜發財、健康安寧、品德高尚、善始善終。傳統習俗中,五福(蝠)合起來就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福”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期盼;亦是圓滿、和諧...
2006年5月20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高蹺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簡介 踩高蹺不但扮演的人身著戲裝,濃妝艷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裝扮戲曲摺子,踩高蹺的角色,因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異,高低不一。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
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75]。春節民俗眾多,包括喝臘八粥、祭灶神、掃塵、貼春聯、貼年畫、倒貼福字、除夕守歲、吃餃子、壓歲錢、拜年、逛廟會等 [75]。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非洲埃及...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
在該教材的修訂過程中,編者參閱了中國國內外民俗界的相關教材和資料,同時得到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專家陳子艾教授的指導和幫助。2008年10月10日,《中國民族民俗(第二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中國民族民俗(第二版)》共八章,內容包括中國民族,中國民俗概況,生產、生活民俗,禮儀、信仰...
《春秋左傳正義》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華。華夏來源 伏羲氏作為“...
中國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明,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又造就了色彩紛呈的節日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傳統節日始終與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縱觀其發展軌跡,我們不難看出:中國歲時節日自漢魏形成之後,基本上沿著脫離月令時間的方向發展,節氣日地位不斷下降,人文節日愈漸突出。歲時節日中的自然...
中國風迅速走上國際樂壇,是隨著東方文明的復興而成為現實的。但是,我們豐富的傳統音樂遺產還遠遠未被世界所認識。這首先需要我們的專業作曲家正視這個現實,以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向世界展示我們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而我們對這件工作的意義的認識還不夠充分。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藝復興運動,都是以不同民族、...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的世俗民風節日裡,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除夕 ——年獸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
鄧恩銘是水族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人。他有如此影響,其因有二,第一,是中共一大代表,凡是知道中共是怎樣建立的人,都知道他;第二,2001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行《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一)》紀念郵票一組,鄧恩銘的形象在第三枚郵票上,凡是集郵的人或收到貼有這枚郵票的郵件...
作為“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而形成的“二十四節氣”,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經過千百年的發展...
陝西剪紙有“活化石”之稱,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的觀念。如古老的造型紋樣“魚身人面”“獅身人面”,與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與漢畫像相似的“牛耕圖”等。 陝西剪紙因地區不同而風格各異。陝北剪紙淳厚、粗壯,線條有力,剪紋簡潔;定邊、靖邊剪紙較細緻,線條多直線,流利奔放;宜...
苗年,苗歷的年之首,英文nongx yangx,苗語稱“能央”,是苗族人民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苗年即苗族新年,一般在秋收完畢、一年農活基本結束時舉行,過苗年一是為了悼念五千多年前在部落大戰中罹難的苗族始祖蚩尤,二是慶祝一年勞作的收穫,三是祭祀祖宗神靈及苗族視為保護神的楓木、竹木、岩媽、...
儺文化,其中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儺文化是一種遠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華夏文明中,“儺”是歷史久遠並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具有強烈宗教和藝術色彩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起源於漢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巫術意識。遠古...
龍是中華民族所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徵。龍的普通級別類型是有兩個杈角、蛇身、四足、鱗片、腥味濃烈,非標準類型還有獨角龍等。龍的原型有“新中國龍”化石里的美麗瓦窯龍,有雙角。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中國歷代正史記載的龍...
六禮婚製作從此為漢民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淮南子・泰族訓》記載:民有好色之性,故有大婚之禮;因其好色而制婚姻之禮,故男女有別。周制婚禮 周制婚禮,承啟上古至夏商,集成於禮樂開國的西周,發揚於君子風範的春秋戰國,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終為華夏婚禮之藍本,最終蔚成燦爛的雲霞。那時候的婚禮還叫做...
經過20多年的打造,“闊時節”已成為怒江州最盛大的民族節日,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點,延伸為居住在怒江的傈僳族和各民族展示本民族歌、舞、樂、體育、服飾和飲食等傳統文化的平台,集中突顯傈僳族文化的亮點,成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199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條例》頒布實施...
食用面花或節俗禮饃普遍流行於中國以吃麵食為主的北方各地,沿黃河流域的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各省以及內蒙古、新疆、東北等地農村都有食用面花。麵塑則以北京、山東、江蘇、浙江為主要的產地。北京的麵塑藝術水平最高。木偶藝術 中國木偶藝術從不同側面反映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特徵,從質材、...
而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如今,中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10月1日。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國慶節是聖馬利諾的國慶節,遠在公元301年,聖馬利諾就把9月3日定為自己的國慶節。節日意義 國家象徵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