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春節的來歷民間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每到除夕大家都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年”害怕紅色、對聯(桃符)和炮竹,所以當“年”出來時大家就開始放炮竹、穿紅色的衣服、貼桃符。代代相傳,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放鞭炮、貼紅聯等來驅邪避凶。現在,大家都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在國外華人的驕傲,也使國外友人羨慕的節日,改革開發後在中國的各大城市的青年也接受了過聖誕節,在國外也有許多人在過中國的春節,這就意喻著“春節”不光是中國人的節日,以後的“春節”將受到世界上更多喜歡中國節日的人們的重視,春節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節日。為了傳承中華民俗文化,
中國人民銀行於2002年12月23日發行中國民俗——春節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發行方式
中國民俗—春節金銀紀念幣由瀋陽造幣廠、深圳國寶金幣製造廠鑄造,
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銷售渠道詳見
中國金幣網(該網站由中國金幣公司主辦)。
制幣信息
幣面圖案
| | |
| | | 春節吉祥裝飾圖,綜合了中國結、蓮葉、玉如意、彩雲、鯉魚、綢帶,並刊“春節”字樣和面額。 |
| |
|
錢幣賞析
中國民俗—春節金銀紀念幣在正面圖案的設計上,設計師以臘梅為主要表達元素,巧妙地結合書法漢字,展現了一幅積極向上、氣節高昂的臘梅鬧春圖。幣中梅花簇擁,綴滿枝頭,如禮花盛開,如鞭炮炸響,一片繁華、熱鬧之象,突出了“鬧”的主題。剛勁有力的中國書法“春”字隱在其中,猶抱琵琶半遮面,一種朦朧美與神秘感增添了藝術意境,讓人對春節有了“臘梅鬧春春來早”的期待。
中國民俗—春節金銀紀念幣在背面圖案的設計上,設計師綜合了對中國民族最具代表的象徵物——中國結、蓮葉、玉如意、彩雲、鯉魚、綢帶,設計出了一幅“雙魚吉慶慶新春”的裝飾畫,令人感到振奮、愉悅。畫面看似抽象,但從這些熟悉的象徵物中不難領略到,幣中傳遞著“吉祥如意”和“連年有餘”的新春寄願。“吉祥如意”的寓意很明顯,頂端對稱飄舞的綢帶揉成一個小中國結,一支玉如意壓在中國結上方,有著民族特色的祝福之意已現眼前。在玉如意下方,一片蓮葉連線了綢帶兩邊,並且與下方的大中國結相連,中國結上兩條豐實飽滿的錦鯉搖頭擺尾,充滿樂趣。這裡設計師用了“蓮”與“連”、“魚”與“余”的諧音,表達出了“連年有餘”的富貴內涵。整個畫面充滿動感,把春節的熱鬧氛圍點綴了出來,喜慶、喧鬧與繁華同在,具有感染力。彩帶飄飄,祥雲層層,錦鯉躍躍,一個喜盈盈、財滾滾的吉春似乎已來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