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事訴訟法重點講義

《中國民事訴訟法重點講義》是201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亞新、陳杭平、劉君博。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 王亞新、陳杭平、劉君博
定 價: 41.80元
出版時間: 2017-03-01
ISBN: 978-7-04-047479-4
讀者對象: 高等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學校會計學專業主幹課程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書是在《審計學》(第三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本書內容以註冊會計師審計為主,介紹審計的基本概念、審計目標與審計過程、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重要性與審計風險、內部控制及測試、審計抽樣、信息技術對審計過程的影響、收入循環審計、支出循環審計、存貨和固定資產循環審計、籌資和投資循環審計、貨幣資金業務審計、其他需關注項目的審計、編制審計報告前的工作和審計報告、其他鑑證業務、註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註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與法律責任,此外,還介紹內部審計和政府審計等內容。
本書內容豐富,全面反映了當代審計理論和實務的各個領域和最新發展趨勢,以及《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2010)的新變化和新內容。本書既可作為高等學校會計學專業本科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註冊會計師、審計工作者的培訓教材和業務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本書的構成與使用說明
第2章 訴訟程式中的實體形成
第1節 訴訟請求的構成
2.1.1 訴狀的一般結構
2.1.2 法律關係
2.1.3 訴訟類型
2.1.4 請求權與法定事由
2.1.5 以上內容的示意圖
延伸討論
第2節 程式展開中的實體形成
2.2.1 “重複起訴”的禁止
2.2.2 當事人攻擊防禦中的實體展開
2.2.3 案件實體內容的整體構成
延伸討論
第3章 審判主體(一):受理範圍
第1節 關於審判主體的問題領域及制度構成
延伸討論
3-1 民事審判權的國家間邊界
第2節 對民事案件受理範圍的一般理解
延伸討論
第3節 有關受理範圍的解釋論問題
3.3.1 具有“非對等”性質的糾紛爭議
3.3.2 “非民事領域”的矛盾衝突
3.3.3 因其他制度安排及政策性考慮的排除情形
延伸討論
第4章 審判主體(二):管轄
第1節 關於管轄的一般原理
延伸討論
第2節 我國管轄制度上的基本概念
4.2.1 級別管轄
4.2.2 地域管轄
4.2.3 專屬管轄與協定管轄
延伸討論
第3節 管轄程式操作的動態過程
4.3.1 當事人選擇及法院內部對管轄的調整
4.3.2 管轄權異議及其處理程式
延伸討論
第5章 審判主體(三):審判組織、迴避
第1節 審判組織
5.1.1 獨任制與審判資格
5.1.2 合議庭的構成及相關問題
延伸討論
第2節 迴避制度
延伸討論
第6章 證據
第1節 有關證據的基本問題
6.1.1 證據的概念
6.1.2 證據的性質及分類等
6.1.3 歸納本節內容的圖表
延伸討論
第2節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種類
6.2.1 實物證據
6.2.2 言辭證據
6.2.3 過程型證據
延伸討論
第7章 證明
第1節 證明的過程
7.1.1 證明的認識論結構及在程式上的表現
7.1.2 證據的收集和提出
7.1.3 質證和證據的審查
延伸討論
第2節 有關證明的模式圖與證明標準
7.2.1 證明模式圖
7.2.2 證明標準的內容和表述
延伸討論
第3節 舉證責任及其在當事人之間的分配
7.3.1 舉證責任的概念和功能
7.3.2 舉證責任的分配
7.3.3 舉證責任的倒置與減輕
延伸討論
第8章 訴訟主體:當事人
第1節 當事人:類型與性質特徵
8.1.1 公民(自然人)
8.1.2 法人和其他組織
8.1.3 當事人適格
延伸討論
第2節 訴訟代理人的種類及功能
8.2.1 法定代理與指定代理
8.2.2 委託代理
8.2.3 訴訟代理的分類及其他主體
延伸討論
第9章 共同訴訟
第1節 必要共同訴訟與普通共同訴訟
9.1.1 兩種共同訴訟類型的素描
9.1.2 必要共同訴訟之“不可分”的多種形態
9.1.3 普通共同訴訟所涉及的論點
延伸討論
第2節 “不可分”與“可分”之間:類似的必要共同訴訟
9.2.1 必要共同訴訟之“固有”與“類似”的區別
9.2.2 侵權損害賠償訴訟之“可分”與“不可分”
延伸討論
第3節 共同訴訟的程式進行
9.3.1 當事人的追加
9.3.2 當事人訴訟行為對其他主體的影響
延伸討論
第10章 代表人訴訟
第1節 人數確定的代表人訴訟
10.1.1 訴訟類型及形成方式
10.1.2 程式的進行及相關論點
延伸討論
第2節 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
10.2.1 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之程式結構
10.2.2 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與司法實務
延伸討論
第3節 公益訴訟
10.3.1 公益訴訟的概念與第55條的立法背景
10.3.2 第55條的程式結構及解釋適用
延伸討論
第11章 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1節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11.1.1 訴訟地位與基本形態
11.1.2 程式進行的相關問題
延伸討論
第2節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11.2.1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之不同類型
11.2.2 制度設計的問題與相關司法實務的走向
11.2.3 程式操作中的解釋適用問題
延伸討論
第3節 第三人撤銷之訴
11.3.1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問題
11.3.2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程式設計
延伸討論
第12章 保全、強制措施、訴訟費用
第1節 財產保全
12.1.1 財產保全的申請與審查
12.1.2 財產保全的實施與救濟
延伸討論
第2節 行為保全與先予執行
12.2.1 行為保全
12.2.2 先予執行
延伸討論
第3節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延伸討論
第4節 訴訟費用
延伸討論
第13章 第一審普通程式
第1節 立案程式:起訴與受理
13.1.1 起訴與受理
13.1.2 立案庭的程式活動及多種功能
延伸討論
第2節 審理前的準備
13.2.1 送達
13.2.2 答辯、舉證時限及相關的程式事項
13.2.3 其他準備活動和庭前會議
延伸討論
第3節 開庭審理
13.3.1 開庭審理的意義
13.3.2 庭審程式的基本流程
13.3.3 與庭審相關的若干程式進路
延伸討論
第4節 標準流程中斷的若干情形
13.4.1 撤訴與按撤訴處理(視為撤訴)
13.4.2 一方缺席情形下的審理與裁判
13.4.3 訴訟的中止與終結
延伸討論
第14章 簡易程式、小額程式、調解
第1節 簡易程式
14.1.1 簡易程式的基本構成及特點
14.1.2 與簡易程式適用相關的若干論點
延伸討論
14-1 派出法庭及其民事審判活動
第2節 小額程式
14.2.1 小額程式的意義與制度構成
14.2.2 小額程式立法及實際操作的問題點
延伸討論
14-2 “程式分化”廣義的概念及其走向
第3節 調解
14.3.1 調解在訴訟中的多種表現
14.3.2 調解程式的特點、意義及其適用
14.3.3 法院調解的若干解釋論問題
延伸討論
第15章 裁判:判決與裁定等
第1節 裁判的形式和種類
15.1.1 判決
15.1.2 裁定
15.1.3 決定、命令及法院的其他程式安排
延伸討論
第2節 裁判的效力
15.2.1 判決的既判力
15.2.2 判決的其他效力
15.2.3 裁定的效力及裁判生效的時間點
延伸討論
第16章 第二審程式
第1節 抗訴的提起與受理
16.1.1 抗訴的提起
16.1.2 抗訴的受理
延伸討論
第2節 第二審程式的審理
16.2.1 第二審程式的審理範圍
16.2.2 第二審程式的審理方式
16.2.3 抗訴的撤回與二審中的撤訴
延伸討論
第3節 第二審程式的裁判
16.3.1 依法改判
16.3.2 裁定發回重審
16.3.3 二審判決的生效時間
延伸討論
第17章 審判監督程式
第1節 概述
17.1.1 再審的一般原理
17.1.2 我國審判監督程式在立法上的沿革
17.1.3 審判監督程式的基本結構與法院依職權再審
延伸討論
第2節 當事人申請再審
17.2.1 再審申請的事由
17.2.2 再審申請涉及的其他程式事項
17.2.3 再審申請的審查程式
延伸討論
第3節 民事抗訴與再審檢察建議
17.3.1 抗訴
17.3.2 再審檢察建議
延伸討論
第4節 本案再審程式解釋適用的若干問題
17.4.1 本案再審程式的特點
17.4.2 因抗訴和法院依職權提起的本案再審程式
延伸討論
第18章 非訟程式
第1節 非訟程式概述
18.1.1 關於非訟程式的不同類型
18.1.2 程式的一般特點及非訟法理
延伸討論
第2節 特別程式
18.2.1 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
18.2.2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18.2.3 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18.2.4 確認調解協定案件
18.2.5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延伸討論
第3節 督促程式與公示催告程式
18.3.1 督促程式
18.3.2 公示催告程式
延伸討論
附錄一 民事訴訟法相關司法解釋一覽表
附錄二 課堂測驗和期末考試試卷示例
附錄三 案例分析作業示例
附錄四 文內圖表一覽表
附錄五 關鍵字和專門術語索引
附錄六 參考文獻一覽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