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一書的出版社是甘肅人民出版社,作者是江西省萍鄉市政協 編 ,出版時間是2011-9。

基本介紹

  • 作者:江西省萍鄉市政協 編 
  • ISBN:9787226041659
  • 頁數:195
  • 定價:30.00元
  •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9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分為傳記、先生著述、紀念與研究三部分。傳略方面,先生生前沒有年譜自傳,沒有日記信札,除逝世後居正撰寫的《湯公介先生事略》外,至今連一個生平簡歷也沒有留下。時過百年,海內外關於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史傳叢書不計其數,所載各種社會歷史人物數以千計,被稱為“開國耆碩”的湯增璧卻未見著錄,資料缺乏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筆者撰寫先生傳略與研究,沒有現成資料可供參考,只能是把他分散於各處與之相關的片斷以至零星的資料拼裝連線起來,使成為前後一貫比較系統完整的記錄,缺漏雖然很多,但依據的《江西》雜誌、《東橋湯氏三修族譜》、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孫中山年譜長編》檔案以及湯氏後人過去所寫的回憶等原始資料,言之有據,務求真實可信。

作者介紹

萍鄉的人民政協工作,可以追溯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1949年7月,萍鄉獲得解放。10月,中共萍鄉縣委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組織通則》之規定,與全市各界人民協商,推選代表,建立萍鄉縣委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從1949年11月至1954年3月的五年中,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為全縣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土地改革、協助政府動員人民參加政治、文化、經濟建設以及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1954年3月,萍鄉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標誌著萍鄉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作為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人民政協即將誕生。1955年2月,政協萍鄉縣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市的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當時有委員35名,分別代表16個界別。此後至“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一年裡,萍鄉市政協先後組成第二至第五屆委員會,委員人數增加到89人,代表21個界別。這段時期,政協開展了大量工作:組織委員和各界人士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的方針政策,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對人民關心的一些重大事情進行政治協商,積極開展愛國統一戰線的工作,著手文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1966年開始,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市政協被迫中斷活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萍鄉的人民政協事業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1980年1月,萍鄉市政協恢復活動。1982年5月,市政協召開六屆一次會議,出席會議的委員116人。從市政協恢復活動到十屆委員會的二十多年裡,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開創了新的局面。通過“文革”後二十多年的發展,萍鄉市的統一戰線空前廣泛。到目前為止,市政協已歷經十屆,現有委員界別22個,委員人數由“文革”前的89人增加到315人。各縣(區)也建立了政協組織,全市各級政協委員發展到1000多人。委員知識層次不斷提高,委員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大幅度增加。人民政協團結的基礎更加鞏固,團結的功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二十多年來,市政協在萍鄉人民政治生活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歷屆政協為不斷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政協工作的新路子,並結合自身實際,相繼建立和修訂了一系列政協工作制度,有效推進了政協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程式化;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眾多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提出了提案4000多件,深入開展調查視察210多次,寫出調研報告和建議案210多份;廣泛收集信息,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了大量的社情民意,為協助黨委、政府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加快萍鄉的發展,維護萍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歷屆政協徵集了大量文史資料,編輯出版了《萍瀏醴起義資料彙編》、《萍鄉抗日戰爭史料》、《萍鄉當代科技名人》、《萍鄉儺文化尋蹤》等文史資料近30種。市政協機關設有6個專門委員會:即提案委員會、經濟科技委員會、教文衛體委員會、社會法制和港澳台僑委員會、學習和文史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和辦公室,辦公室下設秘書科、調研信息科、老幹部科、《萍鄉政協》編輯部、後勤服務中心。機關行政編制27個,事業編制14個,共有在職幹部職工44名。
新的世紀、新的任務,為人民政協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萍鄉市政協正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旗幟,突出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開拓創新,努力工作,為構建和諧平安萍鄉、實現萍鄉爭當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目標,作出新的業績。

作品目錄

傳記
湯增璧先生傳略與研究
湯增璧著述
人世之悲觀
崇俠篇
哀政聞社員
陸軍學生之無告(時評)
亞洲和親之希望(時評)
革命之心理
康梁之今昔(時評)
湖廣總督之滑稽(時評)
劉道一(未完)
《江西》發刊詞
警告全贛書
國民道德之悚言(未完)
讀《東亞月報》之感(時評)
比較贛人與江浙人之對路事(時評)
林開謨與傅春官(時評)
贛事拾遺(雜記)
同盟感舊錄
《滇粹》序
同盟會時代民報始末記
東橋湯氏三修族譜序
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上所作
蘇武牧羊圖題詞(《江西》雜誌插圖
為曼殊大師畫題詞
詩一首
《挽劉道一》詩(代孫總理撰)
1913年新春代黃興為漢口《民國日報》題詩
為段詩園家書集題詩
紀念與研究
湯公介先生事略
關於父親湯增璧的一些片斷回憶
斯諾《西行漫記》唐某姓氏事跡考略
同盟會員湯增璧先生二三事
百年風雷猶在耳
——緬懷辛亥革命先驅湯增璧
民主革命的堅強戰士湯增璧
湯增璧軼聞
“此聯獨無恙”
——記黃興書贈湯增璧的兩副對聯
君子之交同志之誼
——黃興書贈湯增璧
關於調查湯氏祖墳地的情況匯報
家事點滴話當年
革命軍中馬前卒
晚清的崇俠之士
——以湯增璧為觀察中心
依自不依他
——湯增璧早期革命思想初識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