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主同盟廣東省汕尾市委員會
- 簡稱:民盟汕尾市委員會
- 職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
簡介,基本情況,歷屆市委會,第一屆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第三屆委員會,第四屆委員會,第五屆委員會,第六屆委員會,
簡介
中國民主同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1941年3月19日,民盟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的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參加的黨派有: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後改稱民主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後改稱農工民主黨)、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協會等。同年10月,在香港創辦《光明報》,發表成立宣言和“十大綱領”。1942年“救國會”也參加了民盟,並稱“三黨三派”。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將名稱改為“中國民主同盟”,由團體會員制改為個人申請參加。
基本情況
中國民主同盟廣東省汕尾市委員會
解放前,海陸豐地區沒有中國民主同盟的組織和成員。1946年至1947年,余國強、肖兆麟、鐘谷豐、賴振波等先後在馬來西亞加入胡愈之領導的民盟組織,從事愛國革命活動。後來他們受到英殖民政府的排擠迫害回歸海豐而帶回民盟組織關係。解放初期至1962年,海豐縣的盟員由民盟廣東省委直接領導,1963年由民盟汕頭市委領導,同年成立海豐縣民盟籌備小組,余國強為籌備小組組長。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民盟組織停止活動,1981年成立民盟海豐縣小組,選舉余國強為組長。1983年10月成立民盟海豐縣支部委員會,選舉呂自謀為主任委員,余國強為副主任委員,陳革、梁思、彭武權為委員。1984年,由於行政區域劃歸變動,海豐民盟由民盟惠州市委領導。1985年2月成立民盟海豐縣總支委員會,選舉呂自謀為主任委員,余國強、陳革、梁思為副主任委員,彭武權、陳伯群、陳華威為委員。1987年3月成立民盟海豐縣委員會,選舉呂自謀為主任委員,梁思為副主任委員,彭武權、陳伯群、陳華威為委員。1988年汕尾建地級市,1989年1月成立民盟汕尾市委員會籌備組,呂自謀為籌備組組長,梁思、彭武權為籌備組成員。1991年10月召開民盟汕尾市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呂自謀為主任委員,古漢儒為副主任委員,卓孝義、莫石松、蔡福臨、蔡德華為委員。
民盟汕尾市委員會下轄海豐1個縣級委員會,市城區、陸豐2個總支部委員會,23個支部委員會。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有盟員305人。廣東省人大代表1人;汕尾市人大代表6人,其中常委1人,汕尾市政協委員14人,其中副主席1人,常委1人;縣(市、區)人大代表8人,其中副主任2人,常委2人,縣(市、區)政協委員21人,其中常委2人。
歷屆市委會
第一屆委員會
(1991.10~1997.04)
主任委員:呂自謀
副主任委員:古漢儒
委員:卓孝義、莫石松、蔡福臨、蔡德華
第二屆委員會
(1997.04~2002.03)
主任委員:彭武權
副主任委員:吳毓才、莫石松
委員:陳軍、陳慶華、卓孝義、卓榮光、賴一心
第三屆委員會
(2002.03~2008.06)
主任委員:彭武權
副主任委員:呂珠龍、陳慶華
委員:卓孝義、戴南興、余家沛、林小玲、艾綺璇
第四屆委員會
(2008.06~2011.08)
主任委員:呂珠龍
副主任委員:陳賽齊、許家塔
委員:艾綺璇、辛炳流、李萬堡、陳志雄、卓孝義
第五屆委員會
(2011.08~2016.07)
主任委員:呂珠龍
副主任委員:陳賽齊、許家塔、陳志雄
委員:馬偉飈、王聲效、辛炳流、李萬堡
第六屆委員會
(2016.07~)
主任委員:呂珠龍
副主任委員:陳賽齊、陳志雄
委員:馬偉飈、王聲效、張美坤、葉甫良、唐萬里、魯春琴、黎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