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南寧市委員會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於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的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主同盟南寧市委員會
  • 性質:地方組織
  • 地區:南寧市
  • 內設機構:辦公室等
背景介紹,發展現狀,組成人員,機構設定,

背景介紹

民盟在南寧市的活動始於1947年初,當時國立桂林師範學院遷至南寧,民盟廣西省支部以該院的20多民盟員為主體,建立了民盟南寧地方組織。1951年初召開南寧市第一次盟員大會,成立民盟南寧市分部委員會;1956年改稱為民盟南寧市委員會,至今已歷第十二屆。民盟南寧市第十二屆委員會設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教育科技文化工作委員會、社會服務聯誼工作委員會;民盟南寧市委員會機關設駐會副主委、秘書長、辦公室、組織科、宣傳科、社會服務科,共有機關專職人員11人。下設江南、青秀、興寧、西鄉塘、邕寧等5個總支部、30個支部(小組)。至2006年底止,所屬盟員528人。其中教育界346人,占65.5%;科技界(含醫衛)68人,占12.9%;文化界18人,占3.4%;其他96人,占18.2%。盟員中具有高級職稱者186人,占35.2%;中級職稱者253人,占47.9%。現在,共有17位盟員任各級人大代表。其中:1人任全國人大代表,2人任自治區人大代表,10人任市人大代表,4人任縣區人大代表(1人任縣區人大副主任)。有50位盟員擔任各級政協委員。其中:4人任自治區政協委員,20人任市政協委員(1人任市政協副主席,4人任市政協常委),28人任縣區政協委員(3人任縣區政協副主席、4人任縣區政協常委)。有1位盟員任市政協副秘書長,2位盟員任市政府副局長,2位盟員任市人大、市政協專委副主任。
中國民主同盟南寧市委員會

發展現狀

民盟南寧市地方組織建立之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當時的反美、愛國學生運動。1949年解放前夕,民盟負責人劉潤賢等按中共省委、市工委的布置,開展社會調查和收集情報工作,同時對舊警政人員進行策反工作,民盟盟員為迎接南寧解放做出了貢獻。建國以來,民盟南寧市委員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帶領廣大盟員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新世紀新階段,民盟南寧市委員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引導盟員投身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民盟南寧市第十二屆委員會自2006年8月換屆選舉產生以來,在民盟廣西區委和中共南寧市委的領導下,在中共南寧市委統戰部的指導下,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上屆委員會卓有成效工作的基礎上,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堅持“以政治交接為主線,以自身建設和參政議政為重點”的工作方針,繼續深入開展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繼承和發揚民盟的優良傳統;回響中共南寧市委的號召,在全市民盟基層組織中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堅持開展“一總支一調研、一支部一提案、一人一議”活動,重點落實“黨委出題、黨派調研”任務,切實履行參政議政職能。按照民盟中央的要求,積極開展“農村教育燭光行動”, 切實拓展服務社會形式和深度。在市委統戰部的倡導下,在全市盟員中開展“雙崗創優爭先”活動,號召盟員為建設南寧建功立業。倡導盟員開展“泛北部灣建設問題”研究,為泛北部灣建設獻計獻策。
民盟南寧市委員會,正帶領所屬基層組織和廣大盟員,為我市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構建和諧南寧而努力奮鬥。

組成人員

中國民主同盟南寧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主任委員:崔建國
副主任委員:潘永鐘、田 力、陳小萍
秘書長:林 海
常委(按姓氏筆劃為序):
龍長明、田 力、馮 路、李 聰、李紹華、陳小萍、林 海、崔建國、謝桂荃、譚士華、潘永鐘
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馬少華、龍長明、田 力、馮 路、劉 軍、劉春妮、蘇品技、李 明、李 聰、李紹華、李德仁、何 偉、陳小 萍、陳桂娟、林 海、郭向陽、黃振飛、崔建國、覃 勇、曾素萍、謝友平、謝桂荃、蒙力力、譚士華、潘永鐘

機構設定

中國民主同盟南寧市委員會機關機構設定及人員
駐會副主委:陳小萍
秘書長:林 海
辦公室主任:覃 勇;主任科員:楊一松
組織科科長:張翠群
宣傳科科長:何應光;副科長:覃紫斌
社會服務科科長:李德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