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大規律

中國歷史大規律

《中國歷史大規律》是2008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丁曉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歷史大規律
  •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 開本:16 開
  • 定價:29.00
  • 作者:丁曉山
  •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 ISBN:9787503539510
內容簡介
古人當然不了解什麼叫“規律”,他們只是閱讀大量史籍,結合自身的感受用中國式的語言歸納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現象,比如什麼“分久必合”;“一動一靜,一治一亂”;“大亂居鄉,小亂居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官多者其世盛。大官多者其世衰”……這些質樸的結論。為我們研究中國歷史的發展規律,提供了最有益的養分。
寫在前面
盛世的首要表現就在政通人和
“政通”比“政清”重要
社會中層是關鍵
“通”與“和”植根於人心的“順”
今天是“盛世”嗎
亂世的徵兆之一:貪污腐敗
時勢造貪官
海瑞也曾接受“饋贈”
士人難成“社會良心”
“紗帽”與財主的世界
中國歷史上的“反貪”規律
功臣政治與功臣子孫政治
亂世的徵兆之二:盜匪遍地
“王法難犯,飢餓難當”
“撿票子”、“烤票子”、“撕票子”
“兵匪”血洗禹城
更可怕的是“官匪”
亂世的徵兆之三:災害頻現
三千年前的預言家
北旱南澇,天災人禍
亂世是不知不覺中來的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林彪愛談“政變史”
“一號令”成為導火索
“挖牆腳”與“摻沙子”
動用一個連也要毛澤東批准
歷史統治者抓“槍桿子”的幾條措施
一個王朝能活多久
開國二三代內總多事端
盛衰轉折多在中期
明朝的春夏秋冬
“五德說”和“三統論”
我們如何逃脫這一興亡周期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話說天下大勢”
有關“合”的四個結論
統一有利於發展,分裂隱含著競爭
衰落導致入侵
盛衰周期年
黃河流域的衰落
長江流域也衰落了
南宋以後缺少“豁達閎大之風”
優勢轉眼成劣勢
中國曾是農業強國
早熟的孩子長不大
盛極而衰,優劣轉換
“權力統治著財產”
有權可使閻王推磨
剝奪富人的五種途徑
以權致富,以權守之
虛假的市場,潛在的貧困
長不大的“資本主義萌芽”
偽“商品”與假市場
利潤最厚的是奢侈品
“中國潛在的貧困無所不在”
窮則思變:一條千古不變的鐵律
“男不與女斗,富不與窮斗”
“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
有關“窮則思變”的兩點思考
促你發展,卻又不願你長大
外國資本不可能占據所有市場
“倚洋人則生,冒洋人則安”
從來就沒有什麼“雙贏”
經濟發展的波形振盪周期
改朝換代與經濟振盪
建國以來的五次經濟波動
年或年或是一個轉折點
從來沒有鐵板一塊
銀行家與蔣介石的矛盾
宋子文與孔祥熙
可悲的“傳統”
總有那么一點走樣
變了味的“土改”
“中國之人,下愚而上詐”
“顯規則”今日依然存在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為什麼是五代
《紅樓夢》中的五代人
富貴怕見開花
“故家舊族”與“中產之家”
“存在決定意識”
歷史地看待國民素質
兵馬俑眼中的殺氣與自尊
“只為衣冠無義俠”
農民遊民化,士人貧困化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規律
“想活不能活”、“想富不能富”
官沒去逼,民也要反
起義多發於“隙地”
烏合之眾與秘密宗教
農民負擔的歷史規律
秀才造反,未必不成
中國歷史上的土地分配規律
干預??失敗??再干預??再失敗
公??私??公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