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兩晉1·司馬開基(典藏版)》作者以飽滿的愛國熱情,謳歌了歷朝保衛和振興祖國的英雄人物,鞭撻和抨擊了歷代統治階級的兇殘、荒淫和偽善,還以較大篇幅描繪出舊中國政治黑暗,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慘烈圖景。《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兩晉1·司馬開基》在記述歷朝史事和人物時,顯現了許多寶貴的歷史經驗,對資治平亂、休養生息、治學為政之道,書中均有精彩的闡發和獨到的見解,給讀者帶來豐厚的教益與啟示。因此,《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兩晉1·司馬開基》是一部進行中國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歷史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兩晉1•司馬開基
- 出版社: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
- 頁數:183頁
- 開本:16
- 定價:28.00
- 作者:蔡東藩
-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2037796, 9787212037796
- 品牌:安徽人民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兩晉1·司馬開基(典藏版)》是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蕭山臨浦鎮人。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元年(1909)中省優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辛亥革命後,應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國小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後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040回、600餘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文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註,自寫評述。
圖書目錄
第一回 祀南郊司馬開基 立東宮庸雛伏禍
第二回 墮詭計儲君納婦 慰痴情少女偷香
第三回 楊皇后枕膝留言 左貴嬪攄才上頌
第四回 圖東吳羊枯定謀 討西虜馬隆奏捷
第五回 搗金陵數路並舉 俘孫皓二將爭功
第六回 納群娃羊車恣幸 繼外孫螟子亂宗
第七回 指御座諷諫無功 侍帝榻權豪擅政
第八回 怙勢招殃楊氏赤 族逞凶滅紀賈后廢姑
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後援周處捐軀
第十回 諷大廷徙戎著論 誘小吏侍宴肆淫
第十一回 草逆書醉酒逼儲 君傳偽敕稱兵廢悍後
第十二回 墜名樓名姝殉難 奪御璽御駕被遷
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殺王豹擅權拒諫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齊王畢 命中詐降計李特敗亡
第十五回 討逆蠻力平荊土 拒君命冤殺陸機
第十六回 劉刺史抗忠盡節 皇太弟挾駕還都
第十七回 劉淵擁眾稱漢王 張方恃強劫惠帝
第十八回 作盟主東海起兵 誅惡賊河間失勢
第十九回 偽都督敗回 江左呆皇帝暴斃宮中
第二十回 戰陽平苟唏破賊 壘佐琅琊王導集名流
第二十一回 北宮純力破群盜 太傅越擅殺諸臣
第二+二回 乘內亂劉聰據國 借外援猗盧受封
第二十三回 傾國出師權相畢 命覆巢同盡太尉知非
第二十四回 執天子洛中遭巨 劫起義旅關右迓親王
第二十五回 貽書歸母難化狼 心行酒為奴終遭鴆毒
第二十六回 詔江東愍帝徵兵 援靈武曲允破虜
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薊 北斃趙染晉相保關中
第二十八回 漢劉後進表救忠 臣晉陶侃合軍破亂賊
第二十九回 小兒女突圍求救 大皇帝銜璧投降
第三十回 牧守聯盟奉箋勸 進君臣屈辱蒙難喪生
第三十一回 晉王睿稱尊嗣 統漢主聰見鬼亡身
第三十二回 誅逆登基羊後專 寵乘釁獨立石勒稱王
第二回 墮詭計儲君納婦 慰痴情少女偷香
第三回 楊皇后枕膝留言 左貴嬪攄才上頌
第四回 圖東吳羊枯定謀 討西虜馬隆奏捷
第五回 搗金陵數路並舉 俘孫皓二將爭功
第六回 納群娃羊車恣幸 繼外孫螟子亂宗
第七回 指御座諷諫無功 侍帝榻權豪擅政
第八回 怙勢招殃楊氏赤 族逞凶滅紀賈后廢姑
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後援周處捐軀
第十回 諷大廷徙戎著論 誘小吏侍宴肆淫
第十一回 草逆書醉酒逼儲 君傳偽敕稱兵廢悍後
第十二回 墜名樓名姝殉難 奪御璽御駕被遷
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殺王豹擅權拒諫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齊王畢 命中詐降計李特敗亡
第十五回 討逆蠻力平荊土 拒君命冤殺陸機
第十六回 劉刺史抗忠盡節 皇太弟挾駕還都
第十七回 劉淵擁眾稱漢王 張方恃強劫惠帝
第十八回 作盟主東海起兵 誅惡賊河間失勢
第十九回 偽都督敗回 江左呆皇帝暴斃宮中
第二十回 戰陽平苟唏破賊 壘佐琅琊王導集名流
第二十一回 北宮純力破群盜 太傅越擅殺諸臣
第二+二回 乘內亂劉聰據國 借外援猗盧受封
第二十三回 傾國出師權相畢 命覆巢同盡太尉知非
第二十四回 執天子洛中遭巨 劫起義旅關右迓親王
第二十五回 貽書歸母難化狼 心行酒為奴終遭鴆毒
第二十六回 詔江東愍帝徵兵 援靈武曲允破虜
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薊 北斃趙染晉相保關中
第二十八回 漢劉後進表救忠 臣晉陶侃合軍破亂賊
第二十九回 小兒女突圍求救 大皇帝銜璧投降
第三十回 牧守聯盟奉箋勸 進君臣屈辱蒙難喪生
第三十一回 晉王睿稱尊嗣 統漢主聰見鬼亡身
第三十二回 誅逆登基羊後專 寵乘釁獨立石勒稱王
文摘
司馬昭聞變入殿,召群臣會議後事,尚書僕射陳泰,流涕語昭道:“現在惟亟誅賈充,尚可少謝天下。”看官!你想賈充是司馬氏功狗,怎肯加誅?當下想就了張冠李戴的狡計,嫁禍成濟,把他推出斬首,還要夷他三族。助力者其視諾!一面令長子中撫軍炎,迎人常道鄉公曹璜,繼承魏祚。璜改名為奐,年僅十五,一切國政,統歸司馬昭辦理。昭復部署兵馬,遣擊蜀漢,驍將鄧艾、锺會,兩路分進,蜀將望風潰敗,好容易攻入成都,收降蜀漢主劉禪。昭引為己功,進位相國,加封晉公,受九錫殊禮。俄而進爵為王,又俄而授炎為副相國,立為晉世子。正擬安排篡魏,偏偏二豎為災,纏繞昭身,不到數日,病人膏肓,一命嗚呼。世子炎得襲父爵,才過兩月,即由司馬家臣,奉書勸進,脅魏受禪。魏主奐早若贅疣,至此只好推位讓國,生死唯命。司馬炎定期即位,設壇南郊。時已冬暮,雨雪盈途,炎卻遵吉稱尊,服袞冕,備鹵簿,安安穩穩的坐了法駕,由文武百官擁至郊外,燔柴告天。炎下車行禮,叩拜穹蒼,當令讀祝官朗聲宣誦道:
皇帝臣司馬炎,敢用玄牡,明告於皇皇后帝。魏帝稽協皇運,紹天明命以命炎。昔者唐堯熙隆大道,禪位虞舜,舜又禪禹。邁德垂訓,多
歷年載。暨漢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指曹操。撥亂濟時,輔翼劉氏,又用受命於漢。粵在魏室,仍世多故,幾於顛墜,實賴有晉匡拯之德,用獲保厥肆祀,弘濟於艱難,此則晉之有大造於魏也。誕惟四方,罔不祗順。廓清梁岷,包懷揚越,八紱同軌,祥瑞屢臻,天人協應,無思不服。肆予憲章三後,用集大命於茲。炎維德不嗣,辭不獲命,於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獻陪隸,暨於百蠻君長,僉曰:“皇天鑒下,求民之瘼,既有成命,固非克讓所得距違。天序不可以無統,人神不可以曠主。”炎虔奉皇運,寅畏天威,敬簡元辰,升壇受禪,告類上帝,永答眾望。
祝文讀畢,祭禮告終。司馬炎還就洛陽宮,御太極前殿,受王公大臣謁賀。這班王公大臣,無非是曹魏勛舊,昨日臣魏,今日臣晉,一些兒不以為怪,反且欣然舞蹈,曲媚新朝。攀龍附風,何代不然?隨即頒發詔旨,大赦天下,國號晉,改元泰始。封魏主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徙居鄴宮。奐不敢逗留,沒奈何上殿辭行,含淚而去。朝中也無人餞送,只太傅司馬孚,拜別故主,欷歔流涕道:“臣已年老,不能有為,但他日身死,尚好算做大魏純臣哩。”看官,道孚為何人?乃是司馬懿次弟,即新主司馬炎的叔祖父,官至太傅,生平嘗潔身遠害,不預朝政,所以司馬受禪,獨孚未曾贊成。
皇帝臣司馬炎,敢用玄牡,明告於皇皇后帝。魏帝稽協皇運,紹天明命以命炎。昔者唐堯熙隆大道,禪位虞舜,舜又禪禹。邁德垂訓,多
歷年載。暨漢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指曹操。撥亂濟時,輔翼劉氏,又用受命於漢。粵在魏室,仍世多故,幾於顛墜,實賴有晉匡拯之德,用獲保厥肆祀,弘濟於艱難,此則晉之有大造於魏也。誕惟四方,罔不祗順。廓清梁岷,包懷揚越,八紱同軌,祥瑞屢臻,天人協應,無思不服。肆予憲章三後,用集大命於茲。炎維德不嗣,辭不獲命,於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獻陪隸,暨於百蠻君長,僉曰:“皇天鑒下,求民之瘼,既有成命,固非克讓所得距違。天序不可以無統,人神不可以曠主。”炎虔奉皇運,寅畏天威,敬簡元辰,升壇受禪,告類上帝,永答眾望。
祝文讀畢,祭禮告終。司馬炎還就洛陽宮,御太極前殿,受王公大臣謁賀。這班王公大臣,無非是曹魏勛舊,昨日臣魏,今日臣晉,一些兒不以為怪,反且欣然舞蹈,曲媚新朝。攀龍附風,何代不然?隨即頒發詔旨,大赦天下,國號晉,改元泰始。封魏主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徙居鄴宮。奐不敢逗留,沒奈何上殿辭行,含淚而去。朝中也無人餞送,只太傅司馬孚,拜別故主,欷歔流涕道:“臣已年老,不能有為,但他日身死,尚好算做大魏純臣哩。”看官,道孚為何人?乃是司馬懿次弟,即新主司馬炎的叔祖父,官至太傅,生平嘗潔身遠害,不預朝政,所以司馬受禪,獨孚未曾贊成。
序言
《晉書》百三十卷,相傳為唐臣房喬等所撰,蓋採集晉朝十有八家之製作,及北魏崔鴻所著之《十六國春秋》等書,會而通之,以成此書。獨宣武二帝紀,與陸機、王羲之傳論,出自唐太宗手筆,故概以御撰稱之,義在尊王,無足怪也。後書評論《晉書》之得失,不一而足,而《涑水通鑑》、《紫陽綱目》敘述晉事,書法與《晉書》相出入者,亦不勝舉焉。愚謂當今之時,以古為鑑,不必問其史筆之得失,但當察其史事之變遷。兩晉之史事繁矣,即此內訌外侮之複雜,已更仆難詳。宮闈之禍,啟自武元;藩王之禍,肇自汝南;胡虜之禍,發自元海;卒致銅駝荊棘,蒿目蒼涼,鰲墜三山,鯨吞九服,君主受青衣之辱,后妃遭赭寇之污,此西晉內訌外侮之大較也。王敦也,蘇峻也,陳敏杜弢祖約也,孫恩盧循徐道復也,而桓玄則為篡逆之尤,此東晉內訌之最大者。二趙也,三秦也,四燕五涼也,成夏也,而拓跋魏則為強胡之首,此為東晉外侮之最甚者。蓋觀於東西兩晉之一百五十六年中,除晉武開國二十餘年外,無在非禍亂侵尋之日,不有內訌,即有外侮,甚矣哉!有史以來未有若兩晉禍亂之烈也。夫內政失修,則內訌必起,內訌起則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蟲生,牆罅蟻人,自古皆然,晉特其較著耳。鄙人愧非論史才,但據歷代之事實,編為演義,自南北朝以迄民國,不下十數冊,大旨在即古證今,懲惡勸善,而於《兩晉演義》之著手,則於內訌外侮之所由始,尤三致意焉。蓋今日之大患,不在外而在內,內訌迭起而未艾,吾恐五胡十六國之禍,不特兩晉為然,而兩晉即今日之前車也。天下寧有蚌鷸相爭,而不授漁人之利乎?若夫辨忠奸,別貞淫,抉明昧,核是非,則為書中應有之餘義,非敢謂上附作者之林,亦聊以寓勸戒之意云爾。惟書成倉猝,不免詿誤,匡我未逮,是所望於閱者諸君。中華民國十三年夏正季秋之月,古越蔡東藩自敘於臨江寄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