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大漢春秋:前漢2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大漢春秋:前漢2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大漢春秋:前漢2(典藏版)》作者以飽滿的愛國熱情,謳歌了歷朝保衛和振興祖國的英雄人物,鞭撻和抨擊了歷代統治階級的兇殘、荒淫和偽善,還以較大篇幅描繪出舊中國政治黑暗,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慘烈圖景。《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大漢春秋:前漢2(典藏版)》在記述歷朝史事和人物時,顯現了許多寶貴的歷史經驗,對資治平亂、休養生息、治學為政之道,書中均有精彩的闡發和獨到的見解,給讀者帶來豐厚的教益與啟示。因此,《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大漢春秋:前漢2(典藏版)》是一部進行中國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歷史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大漢春秋:前漢2
  • 出版社: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
  • 頁數:184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人民出版社
  • 作者:蔡東藩
  •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2038032, 978721203803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大漢春秋:前漢2(典藏版)》是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蕭山臨浦鎮人。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元年(1909)中省優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辛亥革命後,應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國小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後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040回、600餘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文以栽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註,自寫評述。

圖書目錄

第一回 即帝位漢主稱尊 就驛舍田橫自剄
第二回 勸移都婁敬獻議 偽出遊韓信受擒
第三回 序侯封優待蕭丞相 定朝儀功出叔孫通
第四回 謀弒父射死單于 求脫圍賂遺番後
第五回 宴深宮奉觴祝父壽 系詔獄拚死白王冤
第六回 議廢立周昌爭儲 討亂賊陳稀敗走
第七回 悍呂后毒計戮功臣 智陸生善言招蠻酋
第八回 討淮南箭傷御駕 過沛中宴會鄉親
第九回 保儲君四皓與宴 留遺囑高祖升遐
第十回 折雄狐片言杜禍 看人彘少主驚心
第十一回 媚公主觀顏拜母 戲太后嫂語求妻
第十二回 審食其遇救謝恩人 呂娥妁挾權立少帝
第十三回易幼主諸呂加封 得悍婦兩王枉死
第十四回 聽陸生交歡將相 連齊兵合拒權奸
第十五回 奪禁軍捕誅諸呂 迎代王廢死故君
第十六回 兩重喜竇後逢兄弟 一紙書文帝服蠻夷
第十七回 遭眾忌賈誼被遷 正閫儀袁盎強諫
第十八回 辟陽侯受椎斃命 淮南王謀反被囚
第十九回 中行說叛國降虜庭 緹縈女上書贖父罪
第二十回 老郎官犯顏救魏尚 賢丞相當面劾鄧通
第二十一回 爭棋局吳太子亡身 肅軍營周亞夫守法
第二十二回 嘔心血氣死申屠嘉 主首謀變起吳王濞
第二十三回 信袁盎詭謀斬御史 遇趙涉依議出奇兵
第二十四回 平叛軍太尉建功 保孱王鄰封乞命
第二十五回 王美人有緣終作後 栗太子被廢復蒙冤
第二十六回 索罪犯曲全介弟 賜肉食戲弄條侯
第二十七回 嗣帝阼董生進三策 應主召申公陳兩言
第二十八回 迎母姊親馳御駕 訪公主喜遇歌姬
第二十九回 因禍為福仲卿得官 寓正於諧東方善辯
第三十回 挑嫠女即席彈琴 別嬌妻人都獻賦
第三十一回 厭夫貧下堂致悔 開敵釁出塞無功
第三十二回 執國法王恢受誅 罵座客灌夫得罪
第三十三回 遭鬼祟田蚧斃命 撫夷人司馬揚鑣
第三十四回 竇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孫弘變節善承顏

文摘

高祖聽著眾論,越弄得沒有把握,想了多時,還是去召那足智多謀的張子房,商量可否,方能定奪。原來張良佐漢成功,志願已足,遂學導引吐納諸術,不甚食谷,並且杜門不出,謝絕交遊。嘗自語道:“我家累世相韓,韓為秦滅,故不惜重金,替韓復仇。今暴秦已亡,漢室崛興,我但靠著三寸舌,為帝王師,自問也應知足,願從此不問世事,得從赤松子游,方足了我一生!”此乃張子房設詞,看者莫被瞞過。話雖如此,高祖怎肯聽他謝職?不過許令休養,有事仍要入朝。此時為了都城問題,便即遣人宣召。張良不便怠慢,只好應命入見。高祖遂將婁敬所陳,及群臣議論,具述一遍,命良折中裁決,良答道:“洛陽雖有險阻,但中區狹小,不過數百里平原,田地又甚瘠薄,四面受敵,究非用武的地方。若關中左有崤函,右有隴蜀,三面據險,一面東臨諸侯,諸侯安定,可由河渭運漕,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徵發不煩,運輸亦便,昔人所謂金城千里,誠非虛言!婁敬所說,不為無見,請陛下決議施行。”高祖接人道:“子房以為可行,朕就依議便了。”當下擇日移都,命有司整備行裝,不得遲延。百官雖然不願,也只得遵旨辦理。忙碌了好幾天,期限已屆,即排齊儀仗,擺好法駕,請高祖登程。高祖奉著太公及后妃太子等出宮就輦,向西進發,文武百官,統皆隨行。
好容易到了櫟陽,丞相蕭何,當然接駕。高祖與談遷都事宜,蕭何道:“秦關雄固,形勢最佳,惟自項羽入關以後,鹹陽宮統被毀去,就使剩下幾間屋宇,也是殘缺不完,陛下只好暫住櫟陽,俟臣往修宮室,從速竣工,方好遷居呢。”高祖乃就櫟陽住下,使蕭何西入鹹陽,監修宮闕,何領命自去。
忽有一個警報,從北方傳到,乃是燕王臧茶,公然造起反來。是諸侯中第一個造反。高祖大怒道:“臧荼本無大功,我因他見機投降,仍使王燕,他不知感恩,反敢叛我。我當親征便了!”於是部署人馬,克日備齊,星夜趲程,突入燕境。臧荼方議出兵,不料漢軍已至,且由高祖督兵親來,正是迅雷不及掩耳,急得腳忙手亂,魄散魂馳。燕地居民,又皆厭亂思治,不服臧荼,臧茶沒法,只得冒險一戰,脅同部兵,出了薊城,迎敵漢軍。兩下里戰不數合,燕兵已皆潰散,臧荼也只好逃回。高祖麾兵大進,把薊城四面圍住。城中兵民懈體,單靠著臧荼父子兩人,如何濟事?勉強支持了三五天,即被漢兵攻入。臧荼不及逃走,竟為所擒。惟荼子臧衍,開了北門,微服走脫,投奔匈奴去了。為下文誘叛盧綰伏案。高祖既得擒住臧荼,把他梟了首級,懸示燕民,燕民自然降順,燕地遂平。

序言

吾國之有史,由來舊矣,自漢司馬遷創作《史記》,體例獨詳,遂為後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輯成《漢書》,而遷固之名乃並著焉。竊案遷《史》起自黃帝,訖於天漢,大旨在敘古從略,敘秦漢從詳,綜計得百三十篇,共五十二萬六千餘言。班《書》則始於秦季,終於孝平王莽,凡百二十卷,計七十餘萬言,視遷《史》為尤繁矣。後之學者,慕其名,輒購《史》、《漢》二書而庋藏之,問其熟覽與否,則固無以應也。蓋二書繁博,非旬月所能卒讀,且文義精奧,淺見之士,尚不能辨其句讀,一卷未終,懵然生厭,遑問其再四尋繹乎?他若諫水《通鑑》、紫陽《綱目》,以及《通鑑紀事本末》、《通鑑輯覽》、《綱鑑會纂》、《綱鑑易知錄》等書,編年紀事,歷姓相承,而首數卷間,各列秦漢事實,讀史者輒舉而窺之,固求其提要鉤玄,記憶不忘者,亦罕有所聞。至如稗官野史之記載,則一鱗一爪,或猶能稱道之,是無他,稗史之引起觀感,令人悅目,固較正史為尤易也。鄙人不敏,嘗借說部體裁,演歷史故事,由今追昔,湖而上之,以至秦漢。秦自始皇至於嬰歷國三世,第十有五年耳。依事演述,寥寥數回,不足以成卷恢;且名為一朝,但聞暴政,未底於治,實為由周至漢之過渡時代,附人於漢,存其名而已足矣。漢則兩京迭嬗,閱年四百有餘,而前漢二百一十年間,有女寵,有外戚,有方鎮,有夷狄,有嬖倖,有閹宦,有權奸,蓋已舉古今來病國之歷階,匯集其中,故治日少而亂日多。其尤烈者,則為女寵,為外戚。高祖以百戰成帝業,而其權且移於宮闈;文景懲之,聯禍少殺;至武帝尊田蚧,貴衛青,女寵外戚,於此復盛;至許史盛於宣元,王趙丁傅盛於成哀;平帝人嗣,元皇后老而不死,卒貽王莽篡弒之禍;然則謂前漢一代與女寵外戚相終始,亦無不可也。本編兼采正稗,貫徹初終,所有前漢治亂之大凡,備載無遺,而於女寵外戚之興衰,尤再三致意,揭示後人,非敢謂有當史學,但以淺近之詞,演述故乘,期為通俗教育之助云爾。班馬可作,當亦不笑我粗疏也。惟書成倉猝,不無訛詞,匡而正之,是在海內之通儒。中華民國十四年立冬之日,古越蔡東藩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