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文學流派作品選:桐城文選》選錄37位作家的81篇作品,以桐城籍人為主,兼及桐城派中外鄉人,試圖較全面地展示桐城派古文之歷史風貌。《中國歷代文學流派作品選:桐城文選》選文取向,一是重淵源,兼及桐城文學與桐城派文學之關係。二是突出重點,以展示桐城古文創作主要成就,故以戴、方、劉、姚文章為重鎮。三是兼顧桐城古文理論成就,所以除了體現於創作中的理論思想(均見具體品評),對諸家“論文書”亦不避篇幅之長,予以選錄。四是以古文為中心而兼及他體,以儘可能地顯示桐城文學之全貌,其中如對學術(如《詩經》學)、詩歌(如《桐舊集》)、辭賦(賦序與賦文)、時文(相關評論)的關注,也是其選錄特點。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代文學流派作品選:桐城文選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頁數:236頁
- 開本:32
- 品牌:鳳凰出版社
- 作者:許結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0612556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方學漸
《心學宗》序
方以智
《物理小識》自序
錢澄之
停雲軒賦序
方孝標
鈍齋記
戴名世
魏其論
鄰女說
畫網巾先生傳
答伍張兩生書
《唐宋八大家文選》序
《國小論選》序
河墅記
醉鄉記
方苞
讀《周官》
轅馬說
鹿青山人詩序
又書《貨殖傳》後
書《歸震川文集》後
贈淳安方文輔序
二貞婦傳
左忠毅公逸事
獄中雜記
陳馭虛墓志銘
重建陽明祠堂記
七夕賦
劉大榭
時文論
騾說
樵髯傳
送姚姬傳南歸序
潘在澗時文序
游萬柳堂記
游凌雲圖記
論文偶記(二則)
姚鼐
李斯論
《海愚詩鈔》序
《述庵文鈔》序
左仲郛浮渡詩序
答翁學士書
復魯絮非書
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
程朴亭家傳
姚休那先生墓表
游媚筆泉記
登泰山記
《古文辭類纂》序目
吳定
姚姬傳先生時文序
王灼
答姚石甫書
惲敬
上曹儷笙侍郎書
鮑桂星
《賦則》序
吳德旋
鷦園記
陳用光
重訂姚先生四書文選
方東樹
答葉溥求論古文書
書惜抱先生墓誌後
昭昧詹言(選錄兩則)
徐□
《桐舊集》引
管同
餓鄉記
馬瑞辰
詩入樂說
劉開
與阮芸台宮保論文書
《開軒對綠疇圖》記
姚瑩
復陸次山論文書
捕鼠說
梅曾亮
缽山餘霞閣記
馬樹華
《樅陽詩選》定本序
朱琦
名實說
吳嘉賓
得一齋記
魯一同
與左君論文書
曾國藩
《歐陽生文集》序
戴鈞衡
游披雪洞記
《潛虛先生文集目錄》敘
龍啟瑞
病說
王拯
《□磁課誦圖》記
方宗誠
《桐城文錄》序
張裕釗
答吳摯甫書
蕭穆
桃花塢記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
《天演論》序
方守彝
《網舊聞齋調刁集》題記
馬其昶
《桐城耆舊傳》序
雜說
姚永朴
《桐城耆舊言行錄》序
答方倫叔書
姚永概
書《經義述聞》《讀書雜誌》後
序言
所謂“文學流派”,《辭海》(第六版縮印本)釋義為:“在一定歷史時期和活動範圍內,對文學與現實相互關係的認識以及藝術志趣相近的作家自覺或不自覺的組合。”“相近風格的作家可以並不屬於同一流派,而同一流派的作家風格又可不盡一致。文學流派的豐富多樣是一個時代和一定社會的文化和文學繁榮發展的標誌之一。”然就傳承方面言之,不拘於一定時期、一定範圍、一定社會,千百年間仍有來者續其流,嗣其響,或同其體裁,或同其主張,或同其身份地位,或仿其藝術風格,或仿創作技巧,不一而足。如,中國古代描寫山水的詩歌一路吟誦到魏晉南北朝,在謝靈運的繼承和開創下,成為一個深刻影響中國人文性格的詩派。降及唐代,王維、孟浩然等人的創作更是將此派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流韻遠播後世。又如,邊塞詩在漢魏六朝時已萌芽,到盛唐時已成流派。隨著國家疆域的開拓,詩歌內容、形式渙然出新,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一批作者勃然興起,他們的作品不僅描繪壯闊蒼涼、絢麗多采的邊塞風光,而且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及征人離婦惜別思戀之情,思想上有一定深度。又如,豪放詞派、婉約詞派為宋詞兩大流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主要代表,其題材、風格、用調及創作手法上特色鮮明。後者以柳永、李清照為主要代表,詞作大都崇尚委婉含蓄地傳情達意,表現風格則以旖旎綺麗為主,充分發揮了詞“專主情致”的特點。宋室南渡後,格調出現轉折,往往寓含家國之恨、身世之感。兩大詞派不僅震爍有宋一代詞壇,而且深刻影響後來者,由金至清歷代不乏學習蘇、辛、柳、李者。又如,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文壇中堅推動當時的古文運動,結合著對六朝以來講求聲律、辭藻、排偶的駢文文風的變革和對儒學道統的倡復,把散文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自成風格,給當時和後世文壇以深遠的影響。而以方苞、劉大槐、姚鼐為“三祖”的清代桐城文派,大講義理、考據、詞章,注重文中的情感和氣勢。作文觀點鮮明,邏輯性強,寫景狀物多有傳神之筆,描寫世情足能令人動容,流傳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本套叢書即約請蘇州大學教授羅時進、西華師範大學教授佘正松、復旦大學教授王水照、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劉揚忠、武漢大學教授王兆鵬、南京大學教授許結分別對前述流派作品上下縱覽,精選細擇,探源析流,不落窠臼,編為《山水詩選》、《邊塞詩選》、《唐宋古文選》、《豪放詞選》、《婉約詞選》、《桐城文選》。每書均撰寫《前言》,對流派的生成發展、特色、後世影響等進行概述。正文按作者(附小傳)、作品、注釋、品評四部分依次編排。作者小傳包括作者行跡、為官次第及其文學地位、文集存佚等。所選作品以膾炙人口者為首選,並注意在篇目多寡上直觀地顯現該流派的領軍所在。注釋涉及地名、人物、掌故、生僻字詞、重要異文等等。品評涉及作品本事、史上諸家點評、用字特色、詞句賞析、作品內涵等,信息量豐富。作為選本,本套叢書不免有魯迅先生在《選本》一文中所讚賞和批評的優缺點,如言選本“包羅諸作”,讀者能藉以“窺見許多有名作家的作品”,因而比各家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如言選本固然集中了古人文筆的精華,但讀者“卻被選者縮小了眼界”,其實這都非重點,有能力、有追求的讀者自可依照書中提供的線索按圖索驥,在選本以外“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材料”,對感興趣的作家或作品深入了解。重要的是,本套叢書別於當前市面上那些對古人、今人均不負責的粗濫拼湊且令人眼花繚亂的詩、文、詞選本,讀者當披沙揀金!我們希望本套叢書既能陶冶您的性情,豐富您的精神生活,又能帶您完成對歷代重要文學流派追源溯流的旅程,領略異彩紛呈的風景。
鳳凰出版社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