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南民族關係史

中國東南民族關係史

《中國東南民族關係史》是2007年1月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炳釗、吳綿吉、辛土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東南民族關係史
  • 作者:蔣炳釗、吳綿吉、辛土成
  • 類別:歷史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月
  • 頁數:533 頁
  • 定價:32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152702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民族關係是社會關係的一種,它是受諸多社會因素制約的。在階級社會裡,首先是受階級鬥爭的制約;其次,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影響民族關係的重要因素,正如馬克思所言:“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關係取決於每個民族的生產力、分工和內部交往的發展程度。”歷史傳統和心理素質也是影響民族關係的重要因素。東南地區民族間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從歷史發展進程看,凡是與漢族接觸或受漢文化影響較大的地區,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就較高,大致與當地漢族相當。反之,在一些僻遠山區,由於種種原因,生產力發展比較滯後,交通又較閉塞,受外來文化影響少,這些地方就顯得要後進一些。歷史發展是不平衡的,民族關係發展同樣也是不平衡的。東南地區古今民族關係發展變化比較大。古代的原住民——百越民族消失了,有的發展演變成為現代的一些少數民族;有的被漢族同化,成為當地漢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南地區從一個純粹少數民族聚居區,演變成為以漢族為主的地區,民族關係的變化是很大的。這裡需要提出的是關於“漢化”問題“漢化”是人類社會同化現象的一種,認同是同化的一個標準。“漢化”是指非漢族同化於漢族的現象,應與受漢文化影響很深加以區別。東南民族雖然受漢文化影響很深,但並非全部“漢化”。東南地區漢文化中表現諸多特點,各地也不盡相同,這是漢文化與當地文化相互接觸、吸收的結果。文化互動、族群重組。這也是民族關係中的一個特點。如東南地區的漢族並非靠人遷的漢人的自身繁衍,其中有不少是當地少數民族被同化而成為漢族的。因而東南各族所創造的諸多文化,很自然地為人遷的漢人所接受,並成為漢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該地區的漢文化中含有諸多民族的很好文化,就是文化互動重組的結果。東南地區漢語方言十分複雜,從大範圍可分為越海系(江浙系)、湘贛系、南海系(兩廣本地系)、閩海系(福老系)和客家語系等,如果再細分,每個方言區還可再分為若干小方言區。每個方言區,則成為一個民系.民系與民族的形成不同,民系是漢族人遷於非漢族地區之後,與當地民族長期共處,文化上相互采借與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共同體。客家是漢族中的一支民系,它的形成便是漢人人遷閩粵贛三省交界區後與土著畲族相互接觸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與互動,是民族關係發展中的必然現象。通過對東南民族關係的探述,使我們更加明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與進步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是各族友好關係發展的結晶。編者是基於上述的理論框架來構築全書的一些基本思想的。

圖書目錄

序言
章 史前時代東南地區的居民及其與周鄰的關係
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
第二節 中石器時代文化
第三節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和居民
第二章 商周時期東南民族關係
節 句吳的民族關係
第二節 于越及其與鄰族的關係
第三章 秦漢時期東南民族關係
節 閩越的興起
第二節 南越的立國
第三節 西甌和駱越的歷史活動
第四節 百越民族之間的關係
第五節 秦漢王朝的建立及其與百越民族的關係
第六節 西漢後期至東漢時期百越民族與漢王朝的關係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東南民族關係
節 孫吳的統治與山越的抗爭
第二節 “山夷”與“安家之民”
第三節 相中夷同百越及漢族的關係
第四節 僚、烏滸、俚的歷史活動及其與六朝的關係
第五章 隋代東南民族關係
節 隋代東南民族及其分布
第二節 冼馮家族對維護國家統一的貢獻
第三節 隋代對東南民族的治理
第六章 唐代東南民族關係
節 唐代東南地區的民族分布
第二節 唐王朝對東南民族的統治
第三節 唐代東南地區社會經濟與民族關係的新發展
第四節 唐代東南地區的民族起義
第七章 五代十國時期東南民族關係
節 南漢的立國及其民族關係
第二節 閩國時期的民族關係”
第八章 宋代時期東南民族關係
節 宋朝的統一及其對東南民族的治理措施”
第二節 宋代對壯族的統治”
第三節 宋代對黎族的羈縻統治”
第四節 宋代對東南瑤族的治理”
第五節 宋代對畲族的統治”
第九章 元代東南民族關係”
節 元代對東南民族的統治政策
第二節 元代對壯族的統治”
第三節 元代對黎族的統治
第四節 元代與瑤族的關係
……
第十章 明代東南民族關係
第十一章 清代東南民族關係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