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雲肩:繁花似錦之紋飾

中國最美雲肩:繁花似錦之紋飾

《中國最美雲肩:繁花似錦之紋飾》共分為四章,主要內容包括:一片式雲肩、層疊式雲肩、連綴式雲肩、混合式雲肩。雲肩是一種古代婦女披在肩部的服飾品,由宗教人物服飾演化而來也常見於隋唐五代至元朝的異族服飾中。明清被漢族女性吸收搭配於服飾中,自此成為漢族服飾的一個組成部分,清末民初逐漸從日常生活中淡出,轉化為戲曲服飾,而發展到民間則成為婚嫁服飾,雲肩有獨特的款式豐富多樣的紋飾,逼真的圖案和鮮艷的色彩,雲肩是一種超越語言和文字的符號傳遞著佩戴者的情感、愛好身份以及生活背景和宗教信仰。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最美雲肩:繁花似錦之紋飾
  •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 頁數:239頁
  • 開本:16
  • 品牌:河南文藝出版社
  • 作者:王曉予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65715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最美雲肩:繁花似錦之紋飾》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曉予

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藝術設計系主任

河南大學學士、北京服裝學院碩士、江南大學博士(在讀)

河南省優秀教師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

河南省教育廳認定的學術技術帶頭人

國家留學基金委全額資助公派訪問學者

河南省包裝技術協會副秘書長

研究方向以視覺傳達和設計理論為主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一片式雲肩
第二章層疊式雲肩
第三章連綴式雲肩
第四章混合式雲肩
後記

序言

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至秦漢的“素紗禪衣”,到盛唐的“飛天襦裙”,我國古代服飾文化具有悠遠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發展過程中滋生繁衍的本土文化,是廣大民眾自己創造的文化,是源頭、根基,聯繫著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優雅、和諧、端莊、艷麗、柔美始終是主流的審美傾向。而雲肩更是我國服飾文化中的代表之作,是我國眾多精美服飾中的一朵奇葩。
雲肩是一種裝飾於肩部的服飾品,由宗教人物服飾演化而來,也常見於隋唐五代至元朝的異族服飾中,明清被漢族女性吸收搭配於服飾中,自此成為漢民族女性代表身份地位的符號,清末民初漸漸消逝,轉化為戲曲服飾,而發展到民間,則成為婚嫁服飾。
雲肩從獨特的款式到精美絕倫的裝飾圖案,無不展現出獨具特色的藝術語言,富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寓意和社會文化底蘊,是表述民族歷史文化流變和社會發展的外在視覺語言,是記述民間情感和習俗積澱、凝結及發展民俗文化的內在元素,是民間造型藝術與工藝技術從單一走向多元化的促進因素,啟示著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脈絡,蘊含著民族情懷和質樸豁達的審美情趣。從精神意義上說,它是一個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載體,是精神和審美的直接表現,是一種生活文化,是和生活融為一體的。
因此,從不同的視角(使用、社會文化、民俗、藝術、人類學等)審視雲肩,它既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實用品,同時,它在創造過程中又孕育了豐富且深遠的象徵性文化符號:禮儀的符號,表現身份和自身地位的符號,傳情達意的符號,藝術審美的符號,文化遺產的符號。
雲肩是社會身份的體現
從造物的角度看,雲肩源於自然物質世界,而一種物質的產生必然被賦予其獨特的意義。在雲肩製作、使用、裝飾和造型等的變化中也傳達出了深層次的文化含義,反映出人們的身份地位、文化交際、心理、價值觀念、審美意識、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內容。
明清時期女子出嫁時佩戴的雲肩精緻繁複,不輸現在時尚典雅的高級定製。雲肩向我們傳遞著這樣的信息和符號:逼真的圖案描繪,鮮艷且富有情趣和感情的色彩,精美絕倫的工藝技術,獨具匠心的款式……共同演繹著當時上流社會中各種^物的社會活動特徵。漢民族服飾文化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在這不斷變化和發展中,雲肩的形制、製作以及穿著的場合與人群都在發生著變化,逐漸成為漢民族女性彰顯社會地位的重要載體。因此,它不僅能體現古代婦女的審美文化,還能表現傳統女性的社會角色,二者相得益彰。
表現宛如天上雲彩鋪灑,又洽似錦繡繁花的主要是刺繡藝術。刺繡是展現傳統女性自身價值和家庭地位的工具。在我國廣大民間,女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繡花、剪花樣等“女紅”技藝,這是傳統文化中衡量女『生是否“心靈手巧”和決定其在家庭中身份、地位和關係的象徵物的標誌之一,同樣也是女性出嫁後在夫家地位高低、是否受到尊重的一種衡量標準。女子出嫁之時,不僅以嫁妝的形式帶來許多織好的布、縫好的衣、繡好的物件,還用自己精心製作的荷包、鞋墊等贈送親友,以確定與新家庭的人際關係,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繡品便是雲肩,作為繡工最為繁複的一件裝飾品,是新嫁娘女紅技藝的最好展示,於是一件小小的繡品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婦女裝飾技藝出於自尊和確立自我地位的需要,針線活不再是女性唯一的職責,它的目的也不再是為家庭成員提供衣服、鞋子和床上用品。刺繡變成了個人創造力的一種自我選擇方式”。因此,在民間,容貌美麗和心靈手巧是舊時女子尋找好的婆家和婚後在夫家樹立自身地位的孿生條件,而最直接表現“心靈手巧”程度的就是該女子的刺繡手藝如何。傳統中國家庭對媳婦的評價標準是“針線茶飯”的水平,這與“衣食住行”中“穿衣”排在第一位是一脈相承的,可見社會生活中穿衣與實現穿衣的技藝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舊時,出嫁前的女子要為自己做嫁妝,要為未來夫婿縫製衣裳和體貼的繡品,要為未來公婆姑叔等親戚準備贈禮,這么多的手工活的完成無異於一場出閣的考試,它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日後其在夫家的地位。民間對此有這樣的說法:“一看窗子二看簾,三看新媳婦蠻不蠻。”意思是:要看新媳婦手藝活有三個方面,一是剪窗花,二是鉸或者繡的門帘,三是看新媳婦身上的新嫁衣是否技藝精巧、妝飾華美。可見對於新娘來說,良好的手藝是邁入人生新起點的重要手段。民謠有述:自己能繡的,就被稱為“巧媳婦”,這個說、那個也說,哪家娶了爪巧媳婦;如果是京貨鋪子買下的,不管花子再好,都要被人說是個“拙媳婦”。“拙媳婦”將很難在村子裡抬起頭來,自然在夫家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雲肩是民間情感的流露
從不同角度和視點審視傳統民間服飾都有不同的文化含義,其中包含了強烈的情感因素。民間婦女在雲肩上憑藉手工刺繡藝術語言和織造工藝技術,結合大自然的動植物和生態現象的特徵,聯想並織繡出她們樸素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這些圖案內涵與織繡意義的表達,沒有簡單的說教和直白的提醒,而是寓教於樂,寓情於景,把中國傳統的文化用一種無聲的藝術語言傳遞給人們,並深深地紮根於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
《女誡·婦行第四》中道:女有四行,一日婦德,二日婦言,三日婦容,四日婦功。這“四行”即是平時我們所說的女子“四德”。作為“四德”之一的婦功又稱“女紅”,可見女紅對於一個女人是多么重要。刺繡作為重要的女紅技藝,注定會成為展現傳統女性自身價值的工具,刺繡作為傳統服飾裝飾技藝的主要表現手法,承載了我國舊時女性的主要生活內容。作為終要嫁作他人婦的女兒,刺繡顯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課,待到摽梅之年,女子要為自己準備嫁妝,要為未來的夫婿縫製衣裳和體貼的繡品,要為未來公婆姑叔等親戚準備贈禮,想來也是極其辛苦浩大的工程,但正是因為這一針一掛念一線一思量的刺繡,讓女子顯得無比細緻貼心。古時的女子大多不知道自己要嫁的是哪位男子,但那套嫁衣卻從不馬虎,尤其雲肩是最為細緻,盤金打籽極盡繁複與精巧。待到著一襲紅衣、披著自己親手縫製的雲肩為人妻子,到一個陌生卻要終其一生的新家,是忐忑是期盼吧,然後是“針線茶飯”周而復始的生活。女人的一生就是絲線纏繞的一生,是百花盛開的一生,都在出嫁之前寄托在了雲肩之上。從此流年似水,紅顏不再,一個女人將她對愛情的甜蜜懷想,對生活的美好期盼,對家人的真誠祝福,全都放到一件件繡品之中,從自己官人蝶戀花的荷包,到給自己子孫虎虎生威的圍嘴,到給公婆縫製的貓蝶(耄耋)胸兜……女紅幾乎貫穿了女子的一生。雲肩在中國延續了千年,可現代的女子連顆扣子都縫不好了,社會的壓力和變化環境也讓手工藝者的生存舉步維艱,每當想到這些就覺得遺憾揪心。
其次,女紅是傳遞情感的藝術符號。傳統女性最重要的女紅就是繡花手藝。貢布里希對裝飾藝術魅力做了論述:“我認為裝飾藝術中這種形式和圖紋的擺弄,只不過是更廣泛的人類創造活動的一個特殊例子。不管是詩歌、音樂、舞蹈、書法,還是任何一種工藝,都證明了人類喜歡節奏、秩序和事物的複雜性。”“這種裝飾藝術的起始是表達民間女子情感和美好願望的手工藝術。在婦女們看來,凡與織物有關者,都可以在其上進行刺繡裝飾,如同過年過節張貼年畫、剪紙和掛門簽,新婚時房間裡所用的繡品,在表達一定願望的同時,渲染著生活的氣氛。這些裝點不在於物質本身的價值,更多的是刺繡作品本身以外的精神內涵,傳情達意,期望美好,寄託愛f青和祝福。因此,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刺繡藝術走向了繁複和堆砌,成為姑娘和媳婦們爭巧鬥豔和互相比美的手段,製作的精細、裝飾工藝的繁複、圖案的奇巧等都在傳達一種視覺和情感符號,是青年女子濃濃情意的信物和寄託載體。而透過這個視覺符號和載體,可以審視製作者的技巧、智慧以及天生流露的審美意識,屬於愛的心理需求,雲肩上繡滿的鳳戲牡丹、瓜瓞綿綿、蝶戀花……在一件件繡品之中,這種種寓意吉祥的圖案寄託著女人們對愛情的甜蜜懷想,對生活的美好期盼,對家人的真誠祝福,這似乎也符合中國人內斂的表達方式一“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同時,年輕女子還會將女紅作品作為信物送給情人以傳遞愛情,民謠為證:“七彩花線細又長,納雙鞋墊送情郎,物輕人重奴l青深,伴君穩步走四方;七彩花線細又長,奴家日夜繡花t}亡,黃連怎知相思苦,萬線千針寄鴛鴦;七彩花線細又長,情人行商在他邦,莫踏野花勿重財,榴子紅時還家鄉。”又有民謠:“王小姣做新娘,趕做嫁衣忙又忙。一更繡完前大襟,牡丹富貴開胸膛;二更繡完衣四角,彩雲朵朵飄四方;三更繡完羅衫邊,喜鵲登梅送吉祥;四更繡完並蒂蓮,早生貴子喜洋洋;五更繡完龍戲鳳,比翼雙飛是鴛鴦。”商洛民歌如是讚美:“一把扇子兩面花,乖姐愛我我愛她。乖姐愛我勞動好,我愛乖姐會繡花。”這是漢民族特有的委婉和含蓄地表達情感的方式。
雲肩是裝飾藝術的載體
雲肩是藝術,是古人披在肩上的藝術。
“傳統民間、民俗服飾上的圖案題材大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對自然界形態的模擬或抽象概括,如對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人物形象、自然景觀和喜慶場面以及宗教活動與民間生活場景的描述等等。通過模仿、轉換、聯想、組合、誇張、類比等藝術手段,將它們表現於服飾、服飾品以及家用紡織品上,有的是對傳統圖案形式的變異模仿,有的賦予它們特定的民間、民俗意義,有的是民間藝人或手藝靈巧女子無意識的自由創作傑作,創造了精美無比的紡織、印花圖案藝術和民間刺繡工藝藝術。”
雲肩上繁複的紋飾所展現的是女性心靈美和技藝美。每個地區都有符合當地民俗特色的形制和裝飾工藝,但在製作上,民間裝飾工藝又有一定的創作自由性,有時甚至是隨心所欲的,這種自由性是隨著民間女子的個人喜好和手藝技巧的差異而不同的,心靈手巧程度是我國民間衡量女性才藝和心靈美的主要標誌。筆者在山東沿海民間採風調研時,遇到一些年輕的女性在工作之餘繡著漂亮的鞋墊,她們沒有在鞋墊上畫圖樣就直接在上面繡簡單樸素的花卉和幾何圖形,我問她們為什麼繡這樣的圖案,她們的回答也很簡潔:“隨便繡的呀!”這種創作的“隨便”包含了繡花者的審美認知和對自己手藝的自信,其實對於這些心靈手巧的民間美術家而言,其樣式早已在心裡藏著,她們默記或收集前人的樣式,或照搬,或作為革新的依據。在保持總體的題材、寓意、形式的程式化的同時,尋求個體的變化,這使得“程式”與“求異”成為一組相互對立又相互促進的二元。她們的工作狀態是這樣的,“在刺繡時,也只畫個大樣,而最後的色彩效果、形象變化是在邊繡、邊配線、邊改變圖樣形象中完成的””。
這種肩頭上的藝術、針線上的生命是通過女性習俗化的民族信仰、寄情化的藝術特徵、意寓化的語言法則以及工巧化的技藝來表現的。從性質上來說,雲肩是藝術與生活雙結合的產物。雲肩藝術是一種生活樣子的表達方式,是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各種生活活動的再現,是融合了生活、藝術、技術、功利等因素從而達到群體文化認同的心意信仰。從藝術特徵來說,雲肩是針線藝術的表現,是天人合一、物我一體的結晶。因為雲肩無論從其構造、布局還是用色、圖案來講都是取向於自然界,取向於生活。無論取自於植物、動物,還是建築、器物、節慶習俗,都是來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深層結構上表現的天人合一的意念。雲肩的藝術靈魂就在於應天應地應時的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從內容上來說,雲肩是把人的生活理想、生活態度、生活情思物象化的載體。在女性肩頭上的方寸之間承載出了女性的情緒、情思、情愛、情理等種種理念,而使雲肩藝術各具其形各含其意。從技法上來說,雲肩可說是工巧技美,它賦予針線以靈性,通過針線規律的穿梭來往,以材具來表達意圖,追求技藝的精妙,以求雲肩不同的形態,從而達到以形傳神、以形像神的目的。雲肩的技藝可謂是追求華美,窮工極藝,成為女子爭奇鬥豔的工具。
雲肩以一種特殊的針線語言作為表現精神理想的媒介,極盡造物的工巧,通過表層的物化符號反映深層的文化內涵,表現出天人合一、物我一體的精神理想,使之成為肩頭上別具一格的藝術品。
雲肩是民俗文化的縮影
雲肩中飽含著深邃的民俗文化內涵與豐富的象徵意義。它同時具有民俗文化的物質和社會性、色彩搭配的民族民俗性、民間工藝技術的傳承性,以及裝飾運用的情感象徵性和紋飾的鄉土性含義等等。
雲肩首先作為古代女性傳統服飾的禮儀裝飾品,是種“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是人民長期傳續下來的歷史記憶和情感追求。在人類歷史發展中,是由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人創造的物質財富,它是古時勞動人民創造力的結晶,同時也是人民智慧的結晶。這種物質在製作過程中被賦予新的精神信仰,處處滲透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情感以及風土人隋。在這小小的方寸間,雲肩通過傳統的造型工藝喚起我們對祖先、對地域風情、對歷史的想像,是一種價值觀念、一種精神思想,也是一種獨特的將要或已經完全逝去的文化情懷,收藏這份“物化”了的情懷,就是收藏了我們獨有的生活歷史。
雲肩起源之初,本來是神仙傳說中一些仙人所披戴之物,後由於融入各民族的審美情感,賦予雲肩以新的形態。同時,在歷史的積澱過程中,人們為雲肩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穿著和製作習俗。如李漁在《閒情偶寄》中提道:“雲肩,須與衣同色,近觀則有,遠視若無,斯為得體。即使難於一色,亦須不甚相懸。若衣色極深,而雲肩極淺,或衣色極淺,而雲肩極深,則是自首判然,雖日相連,實同異處,此最不相宜之事也。”同時他還說:“雲肩之色,不惟與衣相同,更須里外合一,如外色是青,則夾里之色亦當用青,外色是藍,則夾里亦當用藍。”。道出了雲肩的用色習慣。另外山東還有習俗稱,雲肩一般在春天做,因為此時手指細膩柔軟,不粘絲線,做出的雲肩明亮、板整。
雲肩,這種活的化石在我們今天的民俗研究中有著顯著的歷史價值。同時它又是勞動人民所創造,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寄予的精神文化,所以又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活動中創造的,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線民族情感的紐帶,它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裡都彰顯著巨大的民族文化價值。
雲肩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雲肩的歷史起源、創作過程、創作技巧及其使用藝術價值中存在的大量閃耀著人性智慧的無形文化,可以有力地證明我國漢民族具有燦爛的民間服裝發展歷史。從雲肩的用途和基本功能來看,屬於物質文化的範疇,是人們為了滿足生活需要而創造出來的實物財富。
從雲肩的視覺形態、內在結構、深層布局等形式來看,雲肩富含深邃的社會與精神文化,反映出的是使用者的地位角色、等級差異、情感寄託、精神信仰等因素,這些部屬於非物質文化的範疇;同時這也表明了雲肩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層面上有著巨大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以及精巧傳統手工技藝的價值。它是前人通過高超的技藝以及偉大的智慧賦予雲肩深厚的文化底蘊。它集中體現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民族情感、風土人情等內容。現如今,審美是傳統手工藝品存在的主要方式,所以一件好的手工藝品需要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才具有藝術價值。而雲肩因其精美的刺繡、獨特的形制、華麗的色彩等內容使其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是一種內外相結合的美的藝術品。
雲肩作為一種“有形的”“靜”的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又是作為一種“無形的”“活”的精神文化的載體而存在的,所以它具有雙重的價值。雲肩是集前人的高超技藝、偉大的智慧以及深厚文化底蘊為一體的物質形態,它反映出民間文化遺產的魅力,是民間藝術的傑出代表,也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保護之列。但是,如今大規模的機器生產代替傳統手工生產,使得標準化的東西越來越多,也致使我們喪失了手工,喪失了趣味,喪失了我們的文化財產,加之現如今的女子已不再學習雲肩的技藝,有很多已經失傳,因此我們要及時搶救這一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保護中國傳統文化,蒐集、保留、研究以及傳承傳統手工技藝,讓雲肩的魅力永世長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