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有錢城市排行榜

2016年中國最有錢城市排行榜出來啦!除了北上深廣這些超一線大城市,今年合肥、鄭州、武漢、長沙等中西部省城的增速表現亮眼,名列前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最有錢城市排行榜
  • 出土地點:無
  • 所屬年代:2016年
最富排名,領銜城市,省城優勢,

最富排名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別名叫“資金總量”,是一個地區或者城市經濟運行的結果,也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之源。在中國,城市資金總量反應的不僅是自身GDP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也跟這個城市在區域的輻射影響力緊密相關。
2016年3月,通過對各主要城市資金總量及增速的統計發現,2015年北京上海深圳仍高居前三,廣州與深圳的差距越發變大。在增速方面,合肥、鄭州、武漢、長沙等中西部省城和南京、深圳這幾個沿海城市的增速名列前茅。

領銜城市

作為強一線城市,北京和上海均是名副其實的全國中心城市,兩城的資金總量均在10萬億以上,遙遙領先於其它城市。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128573億元,比年初增加15248.7億元。上海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03760.60億元,比年初增加13328.75億元
在京滬之後,是深圳和廣州兩個弱一線城市。兩個城市的資金總量之和大致與上海相當,這樣的格局大抵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即北邊有北京、東邊有上海,而南邊的中心則相對平攤到兩個城市裡面。
只不過,雖然同樣是一線城市,但廣州這些年的資金增速相對緩慢。歷史數據顯示,在2000年的時候,廣州的資金總量接近上海、北京,這也是“北上廣”並列的基礎。那時,廣州一個城市的資金總量相當於天津、重慶、杭州三大城市之和,或者相當於兩個深圳。但現如今,廣州的資金總量僅為北京的三分之一,上海的一半不到,更是被深圳反超並逐漸拉下距離。
來自深圳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總額57778.90億元,增長15.6%,比廣州同期高出將近3個百分點。去年股市火爆,受益最大的就是深圳。再加上深圳樓市火爆,資金總量增速也比較快。在總量方面,目前廣州與深圳相差近1.5萬億。
廣州相較其他三個一線城市資金增長緩慢,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這些年廣州的房地產市場比較溫和,目前廣州的房價僅為其他三個一線城市的一半左右。因此沉澱的資金也相對比較少。
其次,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上市公司都比廣州多很多,這些地方都是基金、私募等金融機構最集中的地方。“廣州乾的都是批發市場裡開個店鋪等小買賣,有點小富即安,沒有太多暴發戶。”彭澎說。第三,這些年廣州在創新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方面比較落後,產業結構轉型緩慢也影響了資金的聚集。
不過,雖然廣州的資金增長緩慢,但短期內保住老四的位置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畢竟身後的第五名成都與廣州有1萬多億的差距。在成都之後,杭州、重慶、天津、南京、蘇州分列6到10位。

省城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與各個城市自身的GDP相比,前四名北上深廣大體基本對應,例如GDP第2的北京作為首都眾多央企總部所在地,資金總量超過上海也屬正常,深圳作為深交所的所在地,聚集了大批金融機構,後發趕超廣州也在情理之中。
相比之下,後面的城市資金總量的排名與自身GDP的“錯位度”就比較大。比如GDP總量分列第9和第10的成都和杭州,資金總量高居第5、第6,超過了天津和重慶兩大直轄市。
成都和杭州作為省會,都是所在省的首位度城市,吸收了全省最好的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因此這些省會城市的資金不僅來源於自身,其背後也代表了所在的省份的經濟實力。
像成都、杭州這些生活城市的醫療、教育、文化的資源在所在省份最好,因此對資金的聚集能力很強。比如杭州的環境這么好,浙江省內的富豪們很多都到杭州去居住。
相比之下,一些非省會城市資金總量的排位明顯低於GDP排名,比如經濟總量第七的蘇州,資金總量位居第十,不如省城南京;GDP第12的青島,資金總量第20,不如省城濟南;GDP第13位的無錫,資金總量僅為第19;佛山和東莞的GDP分別位列16和21位,但資金總量分別是22和26位。
在增速方面,省會與非省會城市之間的差距更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39.8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5.3萬億元,增加12.4%。也就是說,低於10%的城市,資金增速明顯跑輸大盤。
這其中,大連、無錫、青島、東莞和佛山這幾個城市的資金增速都低於10%,東莞資金增速只有5.8%,佛山也只有4.02%,無錫也只有6.10%。而蘇州10.5%的增速也不及全國平均水平。
與這些城市相反,省會城市的資金增速可謂十分亮眼。這其中,中部地區的合肥、長沙、武漢和鄭州四個省會城市均大幅領先於全國水平,其中合肥最高,達到了17.3%。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最高的是南京,增速達到了16.9%。杭州也達到了13.9%。非省會城市中,只有深圳達到了15.6%,這主要得益於深圳發達的金融等第三產業和和領先全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