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四土經營與民族整合》是2011年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早期四土經營與民族整合
- 頁數: 376頁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7565005827, 9787565005824
條形碼: 9787565005824
尺寸: 23.6 x 17 x 2.6 cm
重量: 621 g
作者簡介
1967年生,河南新密人,1992年一1998年分別於河南大學、南開大學師從唐嘉弘、朱鳳瀚教授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先後任職於河北師範大學、河南大學、湘潭大學,現為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從事先秦史、歷史地理學與中國學術史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早期四土經營與民族整合”等七項,出版學術專著《中國早期國家結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西周王朝經營四土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合作完成《中國社會通史·先秦卷》、《河北經濟史》、《中國文化概要》、《中國社會史教程》、《中國五千年中央與地方關係》等著作,在《史學理論研究》、《文史》、《學術月刊》、《人文雜誌》、《江海學刊》、《考古與文物》、《四川大學學報》、《山東大學學報》、《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
內容簡介
《中國早期四土經營與民族整合》,本書從不同視角、層面較為深入系統地論述了早期中國國家疆域拓展與民族整合的歷史進程,勾畫出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先民開拓四土疆域與實現民族整合的發展脈絡,剖析了中國早期四土經營與民族整合的深厚的文化基礎。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早期國家的起源與發展,先秦時期的民族關係,中國邊疆史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於科學地闡述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錄
導言
一、研究現狀與意義
二、主要內容、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創新之處
三、幾個基本概念的界定
上編 虞、夏、商時期
第一章 虞、夏之際的部落戰爭與族群間的滲透融合
第一節 舜流四凶,投諸四裔傳說的由來及其歷史真相
一、舜與四凶的族屬問題
二、流刑的起源與舜“流四凶族”的歷史真相
第二節 部族間的滲透融合及族群間關係的調整與加強
一、戰爭的頻繁與早期國家地域基礎和組織原則的奠定
二、族群間關係的調整與加強
第二章 夏代國家的開拓經營與夷夏關係的演變
第一節 夏夷之爭與夏代對四土的開拓
一、夷夏東西說的檢討
二、夷夏之爭與夏代對東方地區的軍事征服
三、夏朝對長江流域的政治、軍事影響
四、夏文化對西南、西北和北方地區的輻射
第二節 “於夷來賓”、“九夷來御”:夷夏等級從屬關係的初步建立
一、朝聘之制的社會政治功能
二、會盟之制的政治軍事色彩
三、早期貢賦制度的政治與經濟意義
第三章 商代四土經營與民族關係的發展
第一節 早商時期商族勢力的擴展與民族融合的擴大
一、商人經營有夏之居與夏商族群的混融
二、商人勢力的大規模擴展與四土格局的初步定型
第二節 中商時期政治中心的轉移與四土政治地理、民族關係的變化
一、商夷同盟的終結與商夷關係的惡化
二、商朝勢力在江淮地區的退縮及在長江中游地區的進一步擴張
三、考古學資料所見商文化在渭河北岸的西進、東退與商周關係蠡測
四、中商文化在晉南地區的退縮及商朝對晉東南地區經營的加強
五、中心聚落的北移與對北土控制的加強
第三節 晚商時期的政治軍事經營對四土政治地理與民族格局的影響
一、對東土的軍事經略和主權管轄
二、對淮河流域的征服與控制
三、對西土的控制及商周關係的變化
四、晚商考古學文化所反映的商朝勢力在山西地區的進出
五、對河北平原的政治、軍事經營及商代北土民族政策的調整
第四節 從外服制看商代四土的藩屬體制與主權形態
一、商代“服”制觀念及外服的職責
二、從外服制看商代四土的藩屬體制
三、外服制與商代四土的主權形態
附錄 濟南大辛莊商代遺址的性質問題
中編 西周時期
第四章 西周王朝對東土的開拓管轄與民族整合的加強
第一節 武王、成康時期東土格局與民族政策
一、周初對殷商王畿的控制與管理
二、營成周、遷殷頑及東國洛政治、軍事中心地位的確立
三、成、康之世對大東一帶的軍事征服與經營
四、宜侯矢簋所見康王時期對吳地的拓殖
第二節 穆王、懿王時期對淮水流域的軍事防禦與平定
一、穆王伐徐、塗山之會與徐人南遷:兼釋古本《紀年》“穆王起師,至於九江”
二、穆王時期對淮夷的軍事防禦
三、史密簋等所見懿王之世反擊淮夷入侵
第三節 厲王、宣王時期對淮水流域的繼續征服與民族整合的加強
一、厲王時期反擊淮夷入侵
二、宣王對淮水流域的繼續征服與徐、淮局勢平定
附錄 《逸周書·世俘》所見周初方國地理考
第五章 西周王朝對南土的經營與民族政策的調整
第一節 從《詩經·國風》二南看西周南國的大致範圍
第二節 西周早期對潁汝、汝淮地區的征服與管轄
一、柞伯鼎與周公南征
二、應監之設及應侯對南夷、淮南夷的征服
三、對潁汝、汝淮地區的封建
第三節 對南陽盆地的經營與管理
一、西周早中期對南陽盆地的拓殖與管理
二、宣王時期對申、呂二國的封建
第四節 西周時期對江漢地區的政治和軍事經營
一、西周早期對江漢地區的征服與控制
二、漢陽諸姬封建時代的推測
三、昭王南征的失利及周人對南土控制減弱
四、厲、宣時期對南國的軍事經營及其成效
第六章 西周王朝的西土格局與民族鬥爭
第一節 克殷後西周王朝對西土控制的加強
一、鎬京的建設及其功能
二、畿內采邑的分封與管理
三、從牆盤銘文看周初對西土之境殷遺民的管理與利用
第二節 西周中期對西北各族的征服與防禦
一、穆王征犬戎再考察——兼論《穆天子傳》
二、恭王滅密的考古學研究
三、懿王時期短暫徙都的探討
四、孝王時期的周、秦關係及西周王朝對秦的封建
第三節 西周晚期同玁狁、西戎各族的鬥爭及其收效
一、對玁狁的軍事征服
二、秦族對西戎的平定與西周王朝末年的周、秦關係
三、宣王對鄭封建的軍事意圖及虢、鄭東遷
第七章 西周王朝對北土的政治和軍事經營及民族關係
第一節 西周初年對北土的軍事征服與平定
一、對殷商殘餘勢力的平定
二、周公滅唐及遷唐於杜
三、小盂鼎所見康王對鬼方的征伐
四、呂行壺、師菥鼎與伯懋父北征
第二節 西周王朝在北土的封建
一、對晉國的封建
二、對韓國的封建
三、對邢國的封建
四、對燕國的封建
第三節 西周王朝向東北地區的開拓與族群流徙
一、冀東與遼西地區青銅文化背景分析
二、西周王朝與肅慎的關係推測
三、箕子走之朝鮮問題
附錄 邢侯簋與西周服制——兼論西周邢國始封地望及有無“遷封”問題
下編 春秋戰國時期
第八章 秦、晉、齊、楚、吳、越對周邊的開發與春秋時期民族關係的發展
第一節 齊桓公“攘夷”及其成效
一、山戎族屬及齊桓公救燕伐山戎
二、狄人伐邢、衛與齊桓公伐狄,攘白狄之地
三、對東南和南方地區的征伐
第二節 晉國對山西一帶的開拓與民族結構的變化
一、春秋時期晉國一帶的民族格局
二、晉略狄土與晉國疆域的拓展
三、春秋時期晉國民族融合的加速與民族結構的變化
第三節 楚國對群濮、群舒的兼併及與吳國對江淮一帶的爭奪
一、春秋早期楚開濮,闢地千里
二、春秋中期楚與群蠻的衝突、聯合及對陸渾之戎的征伐
三、春秋中晚期對江淮流域和湘江洞庭湖地區的開拓
四、楚人民族認同意識的變化
第四節 秦並西戎之地及對西土一帶的經營
一、秦文公獻岐以東之地於周的誤記與兩周之際的周、秦關係
二、秦寧公至武公時期對戎族的繼續征服
三、秦繆(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
四、春秋晚期的秦國局勢與秦國霸業的衰落
第五節 吳、越對東南一帶的開拓及局部地區的統一
一、春秋時期吳、越地區的民族結構
二、春秋晚期吳國對江淮地區的開拓
三、吳越地區的局部統一與民族融合進程
第九章 戰國時期燕、趙、楚、秦對四土的開拓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疆域的初步奠定
第一節 燕攻破東胡與開拓遼東
一、燕將秦開破胡的時代問題
二、燕國在北方地區的行政建置與軍事防禦
第二節 趙國對北方地區的經營及對北方疆土的開拓
一、戰國初年趙氏攻滅代戎
二、趙武靈王攻破林胡、樓煩及對晉北的管轄與防禦
三、攻掠胡地和攻取中山
第三節 楚並百越及對西南地區的經營
一、楚收南越和取得蒼梧
二、黔中郡與江東郡設定的爭議
三、楚對巴、蜀地區的開拓
四、關於莊踏王滇
第四節 秦國對西北、西南地區的經營與治理
一、戰國初年秦國與少數民族的鬥爭
二、秦滅義渠及在西北地區的拓展
三、秦滅巴、蜀及對巴、蜀的羈縻政策
附錄 從青銅技術傳播看中原與廣東嶺南之間的文化聯繫
餘論 文化認同在中國早期國家經略與民族整合過程中的功能
一、文化至上的國家和民族觀對中國早期四土經營與民族整合進程的影響
二、天下觀念與大一統理論主導下文化空間的無限延伸與超地域擴展
三、揆文教,昭文德,流聖化:羈縻綏撫政策對邊疆穩定和民族整合的特殊功效
結語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