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析了中、日、韓三國流通及物流領域的產業結構以及行業現狀,在法律制度、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的標準化等方面明確了各國政府目前所面臨的課題,闡述了中、日、韓國際合作方面的情況。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日本韓國流通及物流聯合報告書
- 出版社: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 頁數:604頁
- ISBN:9787801815248, 7801815246
- 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日本國經濟產業省
- 出版日期:2006年5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貿易和投資的推動下,三國在流通及物流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也進入了新階段。本書是中日韓三國流通及物流領域合作與交流的歷史記錄。在中日韓三國政府、協會、企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三國流通及物流領域的合作會更加深入,流通及物流的合作機制將更加完善,在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中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圖書目錄
中國部分
第一部分 總報告
第一章 中國流通業發展總體評價
一、中國流通業的深刻變化與巨大成就
(一)流通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二)流通產業的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
(三)流通業的先導作用不斷增強
(四)多元市場主體競爭格局基本形成
(五)新型業態和現代流通方式迅猛發展
(六)市場體系建設不斷發展
(七)對外開放的規模、水平不斷提高
(八)流通企業制度改革逐步深入
(九)政府管理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十)法律體系建設取得進展,流通秩序進一步規範
二、中國流通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流通立法滯後,政策促進體系尚需完善
(二)信用體系缺乏,市場秩序需要進一步規範
(三)市場主體發育不成熟,核心競爭力有待提升
第二章中國流通業發展環境與趨勢預測
一、中國流通業的巨觀發展環境
(一)國際經濟環境風險加大,競爭加劇
(二)國內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二、中國流通業發展趨勢預測
(一)流通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穩定發展
(二)未來時期內(“十一五”期間)的發展數據指標
(三)到2010年基本形成五大體系
(四)流通現代化水平提高,流通方式進一步發展,流通企業競爭力提升
第三章 中國流通業發展政策取向
一、樹立科學發展觀
(一)統籌城市流通業發展與農村流通業發展
(二)統籌流通業區域發展
(三)統籌流通業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繼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四)統籌流通業規模擴大、發展速度提高與流通業質量效益提升的關係
二、努力開拓市場,擴大消費
(一)開拓市場,擴大消費是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二)開拓市場、擴大消費是未來中國流通業的主題和重要工作任務
(三)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主要手段,大力開拓農村市場
(四)以社區商業“雙進”工程為切入點,努力開拓城市市場
三、加快流通體制改革,調整流通產業結構
(一)建立統一規範、穩定公開、順暢高效的流通管理體制
(二)實施“人才強商”戰略,為流通業發展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
(三)對中國流通產業結構進行全方位調整,保持產業內部各行業的協調快速發展
(四)深化流通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四、深化流通企業改革,提高流通企業競爭力
(一)制定和實施有利於流通業發展的公平、優惠政策
(二)大力推進國有流通企業改組改制
(三)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業集團
(四)進一步放開搞活中小流通企業
(五)加大對流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財政資助和巨觀管理
(六)推進流通及物流領域的對外開放及國際合作
五、加強流通及物流業法制化、標準化建設和產業發展規劃,營造公開、公平、有效的市場競爭環境
(一)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
(二)加快制定流通領域的法律法規
(三)開展市場專項整治,加強法制宣傳
(四)實事求是,科學論證,規劃先行
(五)加強商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
(六)加強標準制定和推廣工作
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
第二部分 專題發展報告
第一章 流通業專題發展報告
一、批發業的發展
(一)批發業總體狀況
(二)現階段批發業發展的主要特徵
(三)批發業存在的問題
(四)批發業的發展趨勢
二、零售業的發展
(一)零售業的發展現狀
(二)零售業發展的新進展
(三)零售業存在的問題
(四)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三、消費品市場發展報告
(一)消費品市場發展現狀
(二)消費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三)消費品市場的發展趨勢
四、生產資料市場發展報告
(一)2004年生產資料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二)生產資料市場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
(三)當前生產資料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2005年生產資料市場形勢展望
五、商業利用外資報告
(一)商業領域對外資開放政策
(二)中國商業領域對外資開放的現狀
(三)外商投資商業發展趨勢
第二章 物流業專題發展報告
一、中國物流發展回顧與評析(2004年以前)
(一)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物流(1978年前)
(二)物流概念的引進和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中國物流(1978—1998年)
(三)世紀之交中國物流的發展(1999—2003年)
二、2004年中國物流發展的環境
(一)國家實施巨觀調控政策,中國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
(二)國務院領導重視物流發展,政府有關部門大力推動
(三)各地方政府對物流發展的支持更加務實具體
(四)外資、外貿高速增長,物流市場進一步開放
三、2004年中國物流的新進展
(一)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增長,物流對經濟社會的支撐和帶動作用更為顯著
(二)物流需求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中聚集和釋放
(三)物流企業在整合與改造中發展壯大
(四)外資物流企業加速擴張
(五)樞紐港成為區域物流發展的“引擎”
(六)物流管理、技術和服務創新出現新的“亮點”
(七)物流信息化深入推進
(八)物流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持續更新
(九)物流行業基礎性工作穩步推進
(十)物流理論研究、新聞宣傳和人才培養都有新的進展
四、2004年中國物流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粗放經營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
(二)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三)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更為突出
(四)物流發展的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
五、中、日、韓物流技術交流回顧
(一)技術交流:會議搭建中、日、韓交流平台
(二)項目推進:托盤標準化與亞洲托盤共用系統建設成為重點
第三章 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專題報告
一、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發展回顧
(一)國際貨運代理業的概念與服務範圍
(二)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體制的演變與業務發展
(三)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的對外開放與相關的加入世貿組織承諾
(四)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行業協會的建立與發展
二、2004年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的新進展-
(一)中國國際貨代業政策的重大調整:由行政審批制改為備案制
(二)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市場2004年的新發展
(三)中國貨代行業協會的作用得到加強一
三、2004年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需要加快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中國貨代行業管理體制
(二)行業主體是中小企業,競爭力不強,發展物流困難
(三)市場開放使傳統貨代業務的發展受到擠壓
四、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發展趨勢
(一)從經營主體看,民營化、股份制企業將成為趨向,形成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外資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從經營環境看,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市場秩序漸趨規範
(三)從經營策略看,專業化和物流化是兩條基本的發展道路
(四)從經營內容看,貨代企業的內涵和外延將擴大
(五)從經營方式看,併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方式會加速
(六)從行業發展看,行業協會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五、中日韓三國國際貨代與物流業的合作
(一)中日韓三國貨代與物流業國際合作概況
(二)2004年中日韓三國召開首屆物流與國際合作論壇
第三部分 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二、中韓經貿交流
(一)中韓經貿交流及投資
(二)韓國主要商業流通企業在華情況
(三)韓國主要物流企業在華情況
三、中日經貿交流
(一)中日貿易和投資
(二)日本商業流通企業在華情況
(三)日本物流企業在華情況
四、日韓流通企業在華經營特點
(一)商業流通業是重點投資領域
(二)物流發展迅速
五、中國流通國際合作大事記
六、中國商業對外開放大事記
附錄
一、有關流通、物流的政策法規
二、國際貨代業主要的政策、法規
日本部分
第一章 日本貿易發展概況
一、日本的貿易動態
二、海外投資情況
第二章 流通體系現狀
一、日本流通體系的動態
(一)巨觀動態
(二)消費動態(需求結構的變化)
(三)各種商業業態動向(供給結構變化)
二、日本流通業的特點
(一)消費者的購物頻率
(二)追求高品質和商品管理
(三)規模與成本
三、國際化的流通業
(一)商品供給體制的全球化
(二)外資流通業投資日本國內市場
第三章 物流體系的現狀
一、有關物流的環境變化
(一)經濟社會的變化
(二)有關物流方面的社會問題
二、物流體系的動態一
(一)貨物運輸動態
(二)貨物流通設施的動態
(三)企業數量狀況
(四)社會資本配置狀況
(五)國際合作狀況
第四章 流通物流業面臨的課題
一、物流相關社會資本的充實與管理
(一)物流據點的配置
(二)物流網路的完善
(三)大城市地區相關設施的建設
二、流通物流相關制度以及行業習慣形成的瓶頸問題
三、通過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流通物流效率
(一)信息化建設提高物流效率
(二)電子標籤的實用化
(三)物流載體的標準化
四、加強人才培養,適應物流服務多樣化需要
五、地球環境問題的對策
(一)運輸部門的對策
(二)物流領域環境措施的推進
(三)綠色物流夥伴關係
(四)相關法律的制定與推進
(五)對企業實施環境對策提供支援
(六)構築循環型社會(構築靜脈物流系統等)
六、強化物流安全,保證高效的物流服務
七、加強東亞地區的合作
(一)加強與東協的合作
(二)加強與中國韓國的合作
(三)日本海外投資企業存在的問題
第五章 今後的流通物流政策
一、推進國際、國內物流一體化進程
(一)提高國際中心港口機場的物流功能
(二)構築國內外物流網路
(三)提高國際物流功能
二、提高物流效率,減小環境負荷
(一)綠色物流的推進
(二)推進貨物交通的高效管理
(三)物流信息化與標準化的推進
(四)培育物流人才
(五)關於物流業務對策措施的探討
三、完善物流系統,保障國民生活安全
(一)確保物流安全
(二)交通安全的確保
(三)災害時的應對方案
(四)建立符合消費者需要的流通系統,確保食品安全
第六章 未來流通、物流政策的具體示例
一、發展高效的、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物流”
(一)示範事業補助金
(二)綠色物流的開發和普及(標識等的選定)
(三)完善定量核算降低二氧化碳效果的系統
二、發展重視需求方的高效的物流體系
(一)構建商品信息的國家數據池(NDP)
(二)網路EDI的標準化與普及
(三)運用電子標籤,實現製造業、批發業、零售業SCM的高效化—日本式的未來商店
(四)國際標準化推進體制與聯合
(五)電子債權制度的套用
附錄A 數據集
附錄B 綜合物流施政大綱(2005—2009)
韓國部分
第一章 韓國流通及物流產業的特徵及動向
一、流通產業的特徵及動向
(一)流通產業的特徵
(二)新業態出現帶來流通產業變化
(三)流通產業的發展趨勢
二、物流產業的特徵和發展趨勢
(一)物流產業的特徵
(二)物流產業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 韓國流通及物流產業的統計資料
一、批發業
(一)概況
(二)批發額的變化趨勢
(三)批發業的行業發展趨勢
二、零售業
(一)概況
(二)零售業結構的變化趨勢
(三)零售業的行業發展趨勢
(四)零售業業態的發展趨勢
(五)零售業各類商品的發展趨勢
三、價格變動狀況
(一)消費物價指數
(二)生產物價指數
四、物流產業
(一)國家物流費用及企業物流費用現狀
(二)物流效率指標現狀
(三)貨物運輸現狀
(四)物流附加價值的測算
(五)各行業銷售額及企業數量現狀
(六)物流業基礎統計
五、對外貿易狀況
(一)概況
(二)進出口動向
(三)港口進出口吞吐量變化趨勢
第三章 流通及物流產業的管理體系
一、流通產業的管理體系
(一)概要
(二)政府機構
(三)民間經濟團體組織
(四)有關團體及協會
(五)政府出資的研究機構及學會
二、物流業的管理體系
(一)概要
(二)政府組織
(三)有關機構
(四)政府資助的研究院
(五)協會及學會
第四章 流通及物流產業政策和法規.
一、政府基本政策
(一)流通產業發展基本計畫(2004~2008年).
(二)國家流通基本計畫
(三)推進東北亞物流中心路線圖
二、2005年主要措施
(一)農林部
(二)產業資源部
(三)保健福利部
(四)建設交通部
(五)海洋水產部
(六)中小企業廳
(七)公正交易委員會
(八)國稅廳
三、流通以及物流相關法規
(一)流通相關的法規
(二)物流相關的法規
第五章 韓國流通產業的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
一、韓國流通市場的開放進程
(一)開放背景
(二)流通市場開放的內容及進程
二、外商投資現狀
(一)批發零售業(流通)部門的外商投資
(二)中國對韓國的投資
(三)日本對韓國的投資
三、國際交流合作事項
(一)大韓商工會議所
(二)韓國流通物流振興院
(三)韓國流通學會
(四)韓國流通科學會
(五)韓國連鎖商店協會
(六)韓國百貨商店協會
(七)韓國聯網線上協會
(八)韓國特許系統協會
(九)韓國特許系統經濟人協會
四、政府主辦的主要國際會議和交流活動
(一)創建韓中流通物流政策協定會
(二)派遣赴中國投資的考察團
(三)政府主辦的其他交流活動
第六章 韓國物流產業的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
一、韓國物流市場開放進程
(一)物流市場的開放內容
(二)經濟自由區域發展現狀
二、外商投資現狀
(一)各國投資現狀
(二)各行業吸引外資現狀
三、國際交流合作事項
(一)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
(二)貿易協會
(三)韓國物流協會
(四)韓國國際海運代理商協會
(五)韓國托盤標準化專門協會
(六)流通物流振興院
(七)韓國流通信息中心
四、政府主持的海外投資洽談及交流事項
(一)海外投資洽談會
(二)訪問美國的投資代表團
(三)民間、官方契約及對中國物流投資考察團
(四)政府主辦其他交流活動
第一部分 總報告
第一章 中國流通業發展總體評價
一、中國流通業的深刻變化與巨大成就
(一)流通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二)流通產業的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
(三)流通業的先導作用不斷增強
(四)多元市場主體競爭格局基本形成
(五)新型業態和現代流通方式迅猛發展
(六)市場體系建設不斷發展
(七)對外開放的規模、水平不斷提高
(八)流通企業制度改革逐步深入
(九)政府管理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十)法律體系建設取得進展,流通秩序進一步規範
二、中國流通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流通立法滯後,政策促進體系尚需完善
(二)信用體系缺乏,市場秩序需要進一步規範
(三)市場主體發育不成熟,核心競爭力有待提升
第二章中國流通業發展環境與趨勢預測
一、中國流通業的巨觀發展環境
(一)國際經濟環境風險加大,競爭加劇
(二)國內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二、中國流通業發展趨勢預測
(一)流通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穩定發展
(二)未來時期內(“十一五”期間)的發展數據指標
(三)到2010年基本形成五大體系
(四)流通現代化水平提高,流通方式進一步發展,流通企業競爭力提升
第三章 中國流通業發展政策取向
一、樹立科學發展觀
(一)統籌城市流通業發展與農村流通業發展
(二)統籌流通業區域發展
(三)統籌流通業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繼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四)統籌流通業規模擴大、發展速度提高與流通業質量效益提升的關係
二、努力開拓市場,擴大消費
(一)開拓市場,擴大消費是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二)開拓市場、擴大消費是未來中國流通業的主題和重要工作任務
(三)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主要手段,大力開拓農村市場
(四)以社區商業“雙進”工程為切入點,努力開拓城市市場
三、加快流通體制改革,調整流通產業結構
(一)建立統一規範、穩定公開、順暢高效的流通管理體制
(二)實施“人才強商”戰略,為流通業發展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
(三)對中國流通產業結構進行全方位調整,保持產業內部各行業的協調快速發展
(四)深化流通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四、深化流通企業改革,提高流通企業競爭力
(一)制定和實施有利於流通業發展的公平、優惠政策
(二)大力推進國有流通企業改組改制
(三)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業集團
(四)進一步放開搞活中小流通企業
(五)加大對流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財政資助和巨觀管理
(六)推進流通及物流領域的對外開放及國際合作
五、加強流通及物流業法制化、標準化建設和產業發展規劃,營造公開、公平、有效的市場競爭環境
(一)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
(二)加快制定流通領域的法律法規
(三)開展市場專項整治,加強法制宣傳
(四)實事求是,科學論證,規劃先行
(五)加強商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
(六)加強標準制定和推廣工作
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
第二部分 專題發展報告
第一章 流通業專題發展報告
一、批發業的發展
(一)批發業總體狀況
(二)現階段批發業發展的主要特徵
(三)批發業存在的問題
(四)批發業的發展趨勢
二、零售業的發展
(一)零售業的發展現狀
(二)零售業發展的新進展
(三)零售業存在的問題
(四)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三、消費品市場發展報告
(一)消費品市場發展現狀
(二)消費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三)消費品市場的發展趨勢
四、生產資料市場發展報告
(一)2004年生產資料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二)生產資料市場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
(三)當前生產資料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2005年生產資料市場形勢展望
五、商業利用外資報告
(一)商業領域對外資開放政策
(二)中國商業領域對外資開放的現狀
(三)外商投資商業發展趨勢
第二章 物流業專題發展報告
一、中國物流發展回顧與評析(2004年以前)
(一)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物流(1978年前)
(二)物流概念的引進和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中國物流(1978—1998年)
(三)世紀之交中國物流的發展(1999—2003年)
二、2004年中國物流發展的環境
(一)國家實施巨觀調控政策,中國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
(二)國務院領導重視物流發展,政府有關部門大力推動
(三)各地方政府對物流發展的支持更加務實具體
(四)外資、外貿高速增長,物流市場進一步開放
三、2004年中國物流的新進展
(一)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增長,物流對經濟社會的支撐和帶動作用更為顯著
(二)物流需求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中聚集和釋放
(三)物流企業在整合與改造中發展壯大
(四)外資物流企業加速擴張
(五)樞紐港成為區域物流發展的“引擎”
(六)物流管理、技術和服務創新出現新的“亮點”
(七)物流信息化深入推進
(八)物流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持續更新
(九)物流行業基礎性工作穩步推進
(十)物流理論研究、新聞宣傳和人才培養都有新的進展
四、2004年中國物流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粗放經營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
(二)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三)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更為突出
(四)物流發展的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
五、中、日、韓物流技術交流回顧
(一)技術交流:會議搭建中、日、韓交流平台
(二)項目推進:托盤標準化與亞洲托盤共用系統建設成為重點
第三章 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專題報告
一、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發展回顧
(一)國際貨運代理業的概念與服務範圍
(二)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體制的演變與業務發展
(三)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的對外開放與相關的加入世貿組織承諾
(四)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行業協會的建立與發展
二、2004年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的新進展-
(一)中國國際貨代業政策的重大調整:由行政審批制改為備案制
(二)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市場2004年的新發展
(三)中國貨代行業協會的作用得到加強一
三、2004年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需要加快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中國貨代行業管理體制
(二)行業主體是中小企業,競爭力不強,發展物流困難
(三)市場開放使傳統貨代業務的發展受到擠壓
四、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發展趨勢
(一)從經營主體看,民營化、股份制企業將成為趨向,形成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外資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從經營環境看,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市場秩序漸趨規範
(三)從經營策略看,專業化和物流化是兩條基本的發展道路
(四)從經營內容看,貨代企業的內涵和外延將擴大
(五)從經營方式看,併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方式會加速
(六)從行業發展看,行業協會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五、中日韓三國國際貨代與物流業的合作
(一)中日韓三國貨代與物流業國際合作概況
(二)2004年中日韓三國召開首屆物流與國際合作論壇
第三部分 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二、中韓經貿交流
(一)中韓經貿交流及投資
(二)韓國主要商業流通企業在華情況
(三)韓國主要物流企業在華情況
三、中日經貿交流
(一)中日貿易和投資
(二)日本商業流通企業在華情況
(三)日本物流企業在華情況
四、日韓流通企業在華經營特點
(一)商業流通業是重點投資領域
(二)物流發展迅速
五、中國流通國際合作大事記
六、中國商業對外開放大事記
附錄
一、有關流通、物流的政策法規
二、國際貨代業主要的政策、法規
日本部分
第一章 日本貿易發展概況
一、日本的貿易動態
二、海外投資情況
第二章 流通體系現狀
一、日本流通體系的動態
(一)巨觀動態
(二)消費動態(需求結構的變化)
(三)各種商業業態動向(供給結構變化)
二、日本流通業的特點
(一)消費者的購物頻率
(二)追求高品質和商品管理
(三)規模與成本
三、國際化的流通業
(一)商品供給體制的全球化
(二)外資流通業投資日本國內市場
第三章 物流體系的現狀
一、有關物流的環境變化
(一)經濟社會的變化
(二)有關物流方面的社會問題
二、物流體系的動態一
(一)貨物運輸動態
(二)貨物流通設施的動態
(三)企業數量狀況
(四)社會資本配置狀況
(五)國際合作狀況
第四章 流通物流業面臨的課題
一、物流相關社會資本的充實與管理
(一)物流據點的配置
(二)物流網路的完善
(三)大城市地區相關設施的建設
二、流通物流相關制度以及行業習慣形成的瓶頸問題
三、通過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流通物流效率
(一)信息化建設提高物流效率
(二)電子標籤的實用化
(三)物流載體的標準化
四、加強人才培養,適應物流服務多樣化需要
五、地球環境問題的對策
(一)運輸部門的對策
(二)物流領域環境措施的推進
(三)綠色物流夥伴關係
(四)相關法律的制定與推進
(五)對企業實施環境對策提供支援
(六)構築循環型社會(構築靜脈物流系統等)
六、強化物流安全,保證高效的物流服務
七、加強東亞地區的合作
(一)加強與東協的合作
(二)加強與中國韓國的合作
(三)日本海外投資企業存在的問題
第五章 今後的流通物流政策
一、推進國際、國內物流一體化進程
(一)提高國際中心港口機場的物流功能
(二)構築國內外物流網路
(三)提高國際物流功能
二、提高物流效率,減小環境負荷
(一)綠色物流的推進
(二)推進貨物交通的高效管理
(三)物流信息化與標準化的推進
(四)培育物流人才
(五)關於物流業務對策措施的探討
三、完善物流系統,保障國民生活安全
(一)確保物流安全
(二)交通安全的確保
(三)災害時的應對方案
(四)建立符合消費者需要的流通系統,確保食品安全
第六章 未來流通、物流政策的具體示例
一、發展高效的、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物流”
(一)示範事業補助金
(二)綠色物流的開發和普及(標識等的選定)
(三)完善定量核算降低二氧化碳效果的系統
二、發展重視需求方的高效的物流體系
(一)構建商品信息的國家數據池(NDP)
(二)網路EDI的標準化與普及
(三)運用電子標籤,實現製造業、批發業、零售業SCM的高效化—日本式的未來商店
(四)國際標準化推進體制與聯合
(五)電子債權制度的套用
附錄A 數據集
附錄B 綜合物流施政大綱(2005—2009)
韓國部分
第一章 韓國流通及物流產業的特徵及動向
一、流通產業的特徵及動向
(一)流通產業的特徵
(二)新業態出現帶來流通產業變化
(三)流通產業的發展趨勢
二、物流產業的特徵和發展趨勢
(一)物流產業的特徵
(二)物流產業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 韓國流通及物流產業的統計資料
一、批發業
(一)概況
(二)批發額的變化趨勢
(三)批發業的行業發展趨勢
二、零售業
(一)概況
(二)零售業結構的變化趨勢
(三)零售業的行業發展趨勢
(四)零售業業態的發展趨勢
(五)零售業各類商品的發展趨勢
三、價格變動狀況
(一)消費物價指數
(二)生產物價指數
四、物流產業
(一)國家物流費用及企業物流費用現狀
(二)物流效率指標現狀
(三)貨物運輸現狀
(四)物流附加價值的測算
(五)各行業銷售額及企業數量現狀
(六)物流業基礎統計
五、對外貿易狀況
(一)概況
(二)進出口動向
(三)港口進出口吞吐量變化趨勢
第三章 流通及物流產業的管理體系
一、流通產業的管理體系
(一)概要
(二)政府機構
(三)民間經濟團體組織
(四)有關團體及協會
(五)政府出資的研究機構及學會
二、物流業的管理體系
(一)概要
(二)政府組織
(三)有關機構
(四)政府資助的研究院
(五)協會及學會
第四章 流通及物流產業政策和法規.
一、政府基本政策
(一)流通產業發展基本計畫(2004~2008年).
(二)國家流通基本計畫
(三)推進東北亞物流中心路線圖
二、2005年主要措施
(一)農林部
(二)產業資源部
(三)保健福利部
(四)建設交通部
(五)海洋水產部
(六)中小企業廳
(七)公正交易委員會
(八)國稅廳
三、流通以及物流相關法規
(一)流通相關的法規
(二)物流相關的法規
第五章 韓國流通產業的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
一、韓國流通市場的開放進程
(一)開放背景
(二)流通市場開放的內容及進程
二、外商投資現狀
(一)批發零售業(流通)部門的外商投資
(二)中國對韓國的投資
(三)日本對韓國的投資
三、國際交流合作事項
(一)大韓商工會議所
(二)韓國流通物流振興院
(三)韓國流通學會
(四)韓國流通科學會
(五)韓國連鎖商店協會
(六)韓國百貨商店協會
(七)韓國聯網線上協會
(八)韓國特許系統協會
(九)韓國特許系統經濟人協會
四、政府主辦的主要國際會議和交流活動
(一)創建韓中流通物流政策協定會
(二)派遣赴中國投資的考察團
(三)政府主辦的其他交流活動
第六章 韓國物流產業的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
一、韓國物流市場開放進程
(一)物流市場的開放內容
(二)經濟自由區域發展現狀
二、外商投資現狀
(一)各國投資現狀
(二)各行業吸引外資現狀
三、國際交流合作事項
(一)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
(二)貿易協會
(三)韓國物流協會
(四)韓國國際海運代理商協會
(五)韓國托盤標準化專門協會
(六)流通物流振興院
(七)韓國流通信息中心
四、政府主持的海外投資洽談及交流事項
(一)海外投資洽談會
(二)訪問美國的投資代表團
(三)民間、官方契約及對中國物流投資考察團
(四)政府主辦其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