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論

《中國新論》1935年4月創刊於江蘇南京,屬於學術類刊物,英文刊名為《The China NewCritic》。該刊由中國新論社編輯負責編輯,由中國新論社發行部負責發行,由中國新論社負責發行與定報,地址位於南京洪武街二十一號,後半搬鼓樓西橋五號;刊物由南京印刷公司負責印刷;刊物為月刊。停刊時間和停刊原因不詳,館藏現存最晚一期為1937年11月第3卷第7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新論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5年
  • 出版周期:月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之所以創刊,實源自於同仁意識到欲“以復興民族為中心”,則必須“廣泛地研求政治經濟教育外交財政等復興之途徑”,必須儘可能擴展復興所需要的知識和渠道,以實現全民族的復興。

欄目方向

該刊並無固定的欄目,其所刊文章多為長篇研究論文,在內容上該刊有以下特點:其一,該刊比較注重關注西方列強的外交政策,跟蹤西方列強之間的政治矛盾和軍事對峙形勢,分析列強的鬥爭局勢對中國外交環境、外交策略的影響;其二,該刊較為關注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帝國主義在華的擴張情況,收集日本在軍事和經濟動員情況,跟蹤日本在華北地區的戰略動向和殖民掠奪,探討國民政府應採取的應對措施;其三,該刊還比較關注中國國內政治派別的政治態度,分析中國各黨派的對日態度;此外,該刊還較多刊登中國新論社的聚會紀略。
《中國新論》作為學術類綜合刊物,出版時間相對較長,現存刊物數量較為豐富,較全面地反映了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在抗戰前的思想動向,有助於讀者了解這一時期中國精英知識分子的救國思想,也為研究者研究這一時期中日戰爭的準備提供較為豐富的參考資料。

文化傳統

《發刊詞》
每一雜誌之問世,例必有發刊詞於其首,以宣示其立言之趣旨與取材之範圍,中國新論為雜誌之一,然則際此創刊問世之時,其所宣示者為何物?曰:以復興民族為中心,廣泛地研求政治經濟教育外交財政社會等所以復興之途徑,而其研求以正於國人也,務期切於具體而實際,力避虛玄無際之理論。
吾人固知此亦卑近平凡之旨趣,在此刊物簇生浩如煙海之今日,此卑近平凡之旨趣者,則更卑平不足道,然則何以明知之而創此趣旨平凡之雜誌以問世乎?則應之曰:政治社會合理的運行,固崇卑平而務實,陳議過高,爭奇斗新,聳人耳目則有餘,裨益事實則不足,在此心意繚亂目迷五色之社會,陳議過高爭奇斗新,尤足以撼動政治社會之基礎,傷及民族奄奄一息之元氣。
吾人之認識如此,吾人尤將秉此認識以邁進,謂之於為卑平,亦非吾人之所計,尤非吾人所樂聞。然則吾人既秉此認識以邁進矣,究如何實現之旨以冀有獻於民族國家乎?吾人認為居今日而言民族之復興,斷難離整個國家健全之發展,欲言整個國家健全之發展,斷難離整個政治組織健全之發展。民族也,國家也,政治組織也,處時代已過之往昔,允為不相連屬之概念,而在今日“民族國家”高度之發展,欲國家對立尖銳突進之時代,則此概念之相關與聯繫,愈形密切而膠著,使非以強力練成三者為整個之一片,則恣談民族復興也,國家愛或政治組織之健全的發展也,悉為似是而非之廢話,絕對無裨於事實。
吾人之認識如此,故吾人絕端高倡民族之復興,高倡國家與政治組織之強化,並高倡詞三者相關之健全的發展;舉凡有裨於此旨之實現者,吾人將不吝求詳以研究之,不吝大聲疾呼以提倡之。大膽主張,無所顧意,大膽批判,無所忌諱,始終如一,不曲不撓,此吾人可志於此者也。惟有一事需反覆聲明者,則吾人所研求與疾呼者,仍基於上述卑平之趣旨,極非陳議過高之論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