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出現了眾多的詩歌社團流派(共同體),它們的存在與變化構成了中國新詩發展的主要脈絡。本書運用範式理論和現代美學理論,系統地研究了中國現代新詩的審美範式轉型,突破了傳統的現當代文學的時間界限,歷時性地描述出中國新詩審美範式演變的同時,致力於研究中國新詩審美轉型的內在邏輯關係,注意研究同時期的外來詩歌對中國新詩所產生的影響,或同時期的詩歌共同體之間在審美方面的相互影響,發掘後起的審美範式與已有的審美範式之間的內在關係。在此基礎上,揭示中國新詩審美範式歷史轉型的內在規律,為當下乃至未來的新詩創作提供經驗教訓。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新詩審美範式的歷史轉型
- 作者:呂周聚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外文名:The Historical Transconformation of the Aesthetic Paradigm of Chinese Modem Poetry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385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新詩審美範式的歷史轉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呂周聚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獲南京大學博士學位。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及現代思想文化研究,著有《中國現代主義詩學》、《中國當代先鋒詩歌研究》等,參與主編《簡明巴金詞典》等著作多部,在《文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六十餘篇,榮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獎勵多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清新自然的詩美風格
第一節明白清楚的語言表達
第二節平實淡遠的意境
第三節自然和諧的審美風格
第四節自在本真的詩美本質
第二章狂飈突進的浪漫抒情
第一節非理性的詩歌本體觀
第二節內在韻律的詩化精神
第三節雄渾豪放的氣勢
第四節散文化的文體形式
第三章朦朧含蓄的詩美追求
第一節神秘的主客觀契合理論
第二節模糊暗示的象徵美學
第三節含蓄歧義的語言表達
第四節崇尚直覺通感
第四章形式主義詩歌美學
第一節日常口語與詩化語言
第二節探索現代詩歌格律
第三節建構美的詩形
第四節有意味的詩歌形式
第五章頹廢主義詩歌的唯美追求
第一節’悲觀虛無的人生理念
第二節遁入象牙之塔
第三節貴族浪漫主義的頹廢感傷
第四節致力於發掘惡中之美
第六章承載意識形態的大眾化審美追求
第一節從個人的象牙塔走向大眾的十字街頭
第二節服務于思想啟蒙的大眾化文體形式
第三節蘊含民族精神的大眾化語言
第四節大眾化與通俗化、庸俗化之間的辯證關係
第七章以象徵隱喻玄學的智性美
第一節以“客觀對應物”來實現非個人化
第二節避卻情緒的非個人化
第三節化理性為神奇的密鑰
第四節理性與感性相融合的情感哲學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清新自然的詩美風格
第一節明白清楚的語言表達
第二節平實淡遠的意境
第三節自然和諧的審美風格
第四節自在本真的詩美本質
第二章狂飈突進的浪漫抒情
第一節非理性的詩歌本體觀
第二節內在韻律的詩化精神
第三節雄渾豪放的氣勢
第四節散文化的文體形式
第三章朦朧含蓄的詩美追求
第一節神秘的主客觀契合理論
第二節模糊暗示的象徵美學
第三節含蓄歧義的語言表達
第四節崇尚直覺通感
第四章形式主義詩歌美學
第一節日常口語與詩化語言
第二節探索現代詩歌格律
第三節建構美的詩形
第四節有意味的詩歌形式
第五章頹廢主義詩歌的唯美追求
第一節’悲觀虛無的人生理念
第二節遁入象牙之塔
第三節貴族浪漫主義的頹廢感傷
第四節致力於發掘惡中之美
第六章承載意識形態的大眾化審美追求
第一節從個人的象牙塔走向大眾的十字街頭
第二節服務于思想啟蒙的大眾化文體形式
第三節蘊含民族精神的大眾化語言
第四節大眾化與通俗化、庸俗化之間的辯證關係
第七章以象徵隱喻玄學的智性美
第一節以“客觀對應物”來實現非個人化
第二節避卻情緒的非個人化
第三節化理性為神奇的密鑰
第四節理性與感性相融合的情感哲學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