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心理學思想史(中國套用心理學思想史研究)

中國文藝心理學思想史(中國套用心理學思想史研究)

《中國文藝心理學思想史(中國套用心理學思想史研究)》是2019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燕良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文藝心理學思想史(中國套用心理學思想史研究)
  • 作者:燕良軾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8020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套用心理學思想史研究叢書”之一。分上、下兩篇,上篇從理論層面探討了文藝創作與鑑賞的心理思想:文學藝術是民心、民情的晴雨表,文學藝術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療的功能,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品味和人生境界;創作的動力來自虛靜的心態、憤懣的宣洩和遊戲心理。情感、語言、聯想、想像、靈感、才性、學問、言與意、情與理是不可或缺的創作心理要素。設情、酌事、撮辭是文學藝術創作必經的心理階段,*終目標是自成一家新語。心理距離論、移情作用論、知音論、境界論、心物交融論是鑑賞文藝作品的基本觀點。下篇從套用層面闡述了中國人的音樂、繪畫、書法、詩歌、戲劇、小說心理思想。總之,此書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中國文藝心理思想全貌。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文藝心理思想概說1
第一節 藝術與人的心理_3
第二節 文藝的心理功能_7
一、 文藝是民心、民情的晴雨表_7
二、 文藝的心理治療功能_7
三、 文藝的欲望滿足功能_10
本章小結_11
第二章 中國文藝創作的心態與動力論13
第一節 虛靜心態:藝術創作與鑑賞的共識_15
第二節 創作: 對憤懣的宣洩_18
第三節 創作: 對性靈的書寫_21
第四節 創作: 一種人生的遊戲_25
本章小結_29
第三章 中國文藝創作心理要素論31
第一節 情經辭緯說_33
第二節 突破時空界限: 聯想與想像_38
一、 聯想論_38
二、 想像論_42
第三節 靈感: 可遇不可求_54
一、 陸機的靈感狀態論_54
二、 劉勰的靈感情會論_56
三、 金聖歎的靈感機遇論_57
第四節 才性與學問的關係_59
第五節 言與意的關係_62
一、 言不盡意論_63
二、 言盡意論_66
三、 得意忘言論_71
四、 言有盡意無窮論_73
第六節 情與理的關係_75
第七節 創作四要素論_79
一、 氣勢論_81
二、 識度論_84
三、 情韻論_85
四、 趣味論_86
本章小結_87
第四章 創作心理歷程及其他89
第一節 創作必經的心理階段_91
一、 “設情”——創作開始階段_91
二、 “酌事”——創作構思階段_92
三、 “撮辭”——創作表達階段_102
第二節 藝術創作中的形似與神似_106
第三節 藝術創作中的創造性_117
一、 創作:“意新”“語新”“字句新”_117
二、 創作技巧: 心手相應_119
三、 模仿與藝術創作_119
第四節 創作個性與風格_127
一、 個性的構成要素及其關係_128
二、 個性與創作風格_131
第五節 結局的“大團圓”情結_138
本章小結_142
第五章 中國文藝鑑賞心理論145
第一節 心理距離論_147
第二節 移情作用論_151
第三節 知音論_155
第四節 境界論_159
第五節 心物交融論_162
本章小結_163
第六章 中國音樂心理思想167
第一節 中國傳統音樂的源流與構成_171
一、 中國傳統音樂的源流_171
二、 中國傳統音樂的構成_176
第二節 先秦時期的音樂心理思想_179
一、 《左傳》的音樂心理思想_179
二、 《國語》的音樂心理思想_180
三、 《周禮》的音樂心理思想_181
四、 《禮記·樂記》的音樂心理思想_182
五、 孔子及《論語》的音樂心理思想_191
六、 荀子及《樂論》的音樂心理思想_195
七、 《呂氏春秋》的音樂心理思想_200
第三節 秦漢之後的音樂心理思想_209
一、 唐代白居易:“移風俗,莫上于樂”_209
二、 宋代周敦頤: 音樂可以“平天下之情”_210
三、 宋代江少虞:“移風俗,莫上于樂”_210
四、 宋代真德秀:“樂之於人,能變化其氣質”_212
五、 元代方回:“琴者,養心修身化民育物之工具”_212
六、 明代莊元臣:“樂治人之性情”_213
七、 明代邱浚:“審吾之樂者,得吾之政”_213
本章小結_214
第七章 中國繪畫心理思想217
第一節 先秦時期的繪畫心理思想萌芽_219
第二節 漢魏六朝時期的繪畫心理思想_221
一、 關於繪畫的形象思維_221
二、 關於繪畫的心理功能_223
三、 繪畫創作的立意與創新_225
四、 繪畫創作與欣賞的情感共鳴_227
五、 繪畫的創作技能與技巧_228
第三節 隋唐五代時期的繪畫心理思想_230
一、 唐悰的“心靈自悟”與“動筆含真”思想_231
二、 裴孝源的“心存懿跡,默匠儀形”思想_232
三、 竇蒙《畫拾遺》中的繪畫心理思想_232
四、 李嗣真《畫後品》中的繪畫心理思想_233
五、 張懷瓘《畫斷》中的繪畫心理思想_234
六、 李白題畫詩中的繪畫心理思想_235
七、 杜甫題畫詩中的繪畫心理思想_236
八、 符載《觀張員外畫松石圖》中的繪畫心理思想_237
九、 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中的繪畫心理思想_238
十、 《山水訣》和《山水論》中的繪畫心理思想_240
十一、 白居易一文一詩中的繪畫心理思想_242
十二、 元稹《畫松》中的繪畫心理思想_243
十三、 張彥遠與《歷代名畫記》_244
第四節 宋元時期的繪畫心理思想_247
一、 宋代的繪畫心理思想_247
二、 元代的繪畫心理思想_287
第五節 明清時期的繪畫心理思想_298
一、 明代的繪畫心理思想_298
二、 清代的繪畫心理思想_317
第六節 現當代的繪畫心理思想_350
一、 林語堂的繪畫心理思想_350
二、 徐悲鴻的繪畫心理思想_356
三、 齊白石的繪畫心理思想_357
四、 傅抱石的繪畫心理思想_359
五、 吳冠中“推翻成見,創造未知”的繪畫心理思想_364
本章小結_365
第八章 中國書法心理思想369
第一節 先秦時期的書法心理思想萌芽_372
第二節 漢魏六朝時期的書法心理思想_373
一、 兩漢時期的書法心理思想_376
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心理思想_385
第三節 唐五代時期的書法心理思想_401
一、 虞世南的書法心理論_402
二、 李世民的書法心理論_407
三、 孫過庭的書法創作與欣賞心理_410
四、 歐陽詢論形象思維與創作技法_412
五、 李嗣真的“任胸懷”與“有規法”_416
六、 張懷瓘的“天資妙用”說_417
七、 竇臮的自然與忘情_421
八、 韓愈:“外物不膠於心”_422
九、 蔡希綜:“意象之奇”與“因奇立度”_423
十、 顏真卿:“令每一平畫,皆須縱橫有象”_425
十一、 韓方明:“意在筆前,筆居心後”_428
十二、 懷素:“豁然心胸,略無疑滯”_429
十三、 柳公權:“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_432
十四、 李煜:“壯老不同,功用則異”_435
第四節 宋元時期的書法心理思想_437
一、 蘇軾:“豁然心胸,略無疑滯”_438
二、 郝經:“其書法即其心法也”_439
三、 鄭杓的書法心理論_444
第五節 明清時期的書法心理思想_446
一、 孫承澤注重神采勁秀 _446
二、 宋曹從學習角度論書法創作心理_447
三、 傅山:“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_450
四、 馮班:“書法無他秘,只有用筆與結字耳”_453
五、 姜宸英:“超越古今者,皆由其神明獨妙”_455
六、 笪重光對書法運筆著力的論述_455
七、 鄭板橋:“骨不可凡,面不足學也”_456
八、 梁巘:“執筆功能十居八”_457
九、 錢泳:“一鉤一點皆有義理”_459
十、 朱履貞論書法學習六個要素_460
十一、 包世臣的書法心理思想_463
十二、 周星蓮與劉熙載論書法創作動機_465
第六節 近現代書法心理思想拾遺_466
本章小結_467
第九章 中國詩歌心理思想471
第一節 先秦時期的詩歌心理思想_474
第二節 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心理思想_475
第三節 唐宋時期的詩歌心理思想_476
一、 唐代的詩歌心理思想_476
二、 宋代的詩歌心理思想_483
第四節 元明清時期的詩歌心理思想_489
一、 元明時期的詩歌心理思想_489
二、 明清時期的詩歌心理思想_492
第五節 近現當代的詩歌心理思想_512
一、 近代的詩歌心理思想_512
二、 現當代的詩歌心理思想_519
本章小結_525
第十章 中國戲劇心理思想529
第一節 先秦時期中國戲劇的萌芽_531
第二節 漢唐時期中國戲劇的雛形_532
第三節 宋元時期中國戲曲的成熟_532
第四節 元明清時期的戲劇心理思想_534
一、 元代戲劇家紀君祥《趙氏孤兒》的悲劇意識_534
二、 元代戲劇家王實甫《西廂記》的衝突製造與語言藝術_535
心閒”論_613
三、 明清時期關於小說創作虛實問題的探三、 明代學者臧晉叔的戲曲二度創作論_537
四、 明末清初李漁《閒情偶寄》中的戲劇心理思想_538
五、 明末清初李玉的情緒宣洩論_543
六、 清代戲劇家洪升與《長生殿》的悲劇意識_544
第五節 近代的戲劇心理思想_546
一、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中的戲劇心理思想_546
二、 梁啓超: 戲劇是最能動人感情的藝術_549
第六節 現當代的戲劇心理思想_549
一、 林語堂的戲劇心理思想_549
二、 朱光潛論悲喜劇_551
三、 余秋雨的《戲劇審美心理學》_564
本章小結_597
第十一章 中國小說心理思想601
第一節 先秦小說論的文藝心理思想蘊含_603
一、 莊子的虛實觀對後世小說藝術思維的影響_604
二、 《左傳》《戰國策》《史記》對人物特徵化性格的刻畫_604
第二節 漢魏六朝小說論的文藝心理思想蘊含_606
一、 班固將小說看成民心、民情的反映_606
二、 《人物誌》《世說新語》對人物性格多樣性的關注_607
第三節 唐宋傳奇的“幻設”與“虛構”_608
第四節 明清小說論的文藝心理思想蘊含_611
一、 明清時期關於小說創作的“抒憤”論_611
二、 明清時期關於小說創作的“討_613
四、 明清時期關於小說人物性格刻畫的理論與實踐_615
第五節 近現代小說論的文藝心理思想蘊含_626
一、 梁啓超的“新小說”論及其文藝心理思想_626
二、 魯迅的白話小說論及其文藝心理思想_628
三、 潘光旦的人格自戀論_635
第六節 當代小說論的文藝心理思想蘊含_637
一、 王蒙關於小說創作“心閒”論與“虛構”論_637
二、 劉再復關於人物刻畫的“性格組合論”_639
三、 汪曾祺的“小說應有思想”_640
四、 錢穀融、魯樞元等的自卑超越論_641
五、 余秋雨的人生歷程論與深層心理論_643
本章小結_645
參考文獻_648
後記_656

作者簡介

燕良軾,湖南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師範大學文化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編委;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學科組入庫專家,湖南省重大決策諮詢庫專家庫成員。湖南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社會心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心理學會認定的心理學家。出版專著6部,主編、參編著作、教材超過25部,發表論文120餘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重點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課題多項,獲得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