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與書法》是2019年濟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文字與書法
- 作者:陳彬和
- 出版社:濟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8836674
《中國文字與書法》是2019年濟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文字與書法》是2009年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彬和。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1931年初版的《中國文字與書法》重新配圖編印,它以史為經,從甲骨文、金文、簡牘、帛書、碑刻墓誌、造像、題銘、磚瓦、刻帖、墨跡到篆刻,上自商周甲骨文、下迄清末民初書家的經典作品都有收錄。作者從文字源流,書體沿革,...
書法藝術,是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不同時期的書法藝術都表現著不同特定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價值取向。中國的書法藝術興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 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
書法文化,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中,沒有任何其他文字的書寫,像漢字的書寫一樣,最終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源遠流長。文化概況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法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
《漢字與書法》是2009年12月1日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鈞。本書介紹了有關漢字的筆畫、筆順、結構和書體、源流及書法欣賞等知識,並且提供了描摹、臨帖等各種練習方法。內容簡介 《漢字與書法(漢英對照)(套裝共2冊)》內容簡介:中國書法傳統上一直被認為是用毛筆書寫漢字、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藝術...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
中華文化小史·中國文字與書法 《中華文化小史·中國文字與書法》是2019年濟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民族文字與書法寶典》是2001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關東升。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曾在古代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他制和使用過一些民族文字,這引起古文字經過不同歷史年代的漢通後,現在已經停止使用。但它們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有關民族之間的關係,留下...
《漢字中國:漢字與書法藝術》是2015年3月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曉華。內容簡介 漢字和書法這兩個中華民族的精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書法離不開漢字的構造和發展規律,書法因漢字而產生,並因以漢字為表現形式而獨具魅力,漢字又因書法藝術的傳承與演繹而更加精彩。《漢字中國:漢字與書法藝術》從漢字的...
楷書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後定型的字型,行書一般被認為是它的快寫體。但實際上它們是一母同胞,行書可能還早於楷書。它們的一些形式因素在隸變時已經出現,但直到東漢後期才逐漸凝聚成一種字型。東漢永壽二年(公元156年)陶瓶題字、熹平元年(公元172年)陶瓶題字、光和年陶瓶題字、永元四年陶瓶題字,尤其是寶雞市...
論文論點常被引用,多篇論文提要被收在《中國語言學年鑑》里,許多成果被收入《古文字詁林》和《殷墟甲骨文集成》之中。圖書目錄 總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漢字、書法的發展軌跡 第二節 漢字成為書法藝術的原因 第二章 漢字的字型演變與書法藝術 第一節 古文字與書法藝術 第二節 今文字與書法藝術 第三章 ...
中國先秦伏羲氏時期,就產生了文字。考古學家論證是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預測吉凶禍福,故稱"卜辭"。但其已具備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等。殷周時期,鑄刻在鐘鼎彝器上的銘文即金文又稱"鐘鼎文"廣泛流行。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為"小篆",也稱 "秦篆",所謂篆書,其實就是...
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主要分為“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古往今來,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書寫規律...
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稿》是聖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經三千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十一世紀我國就產生了書法藝術,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筆書寫然後契刻的,有的刻後還用毛筆填朱或填墨。在漫長的歲月中,漢字演變經過了甲骨、篆、行、草、楷各個發展階段,出現了眾多的流派和書家。湧現了王羲之、顏真卿、懷素這樣偉大的書法家,流傳下數以萬計的千古不朽的...
這本《漢字與書法藝術》(作者楊燕君、俞伽)是其中一冊。圖書目錄 引言 天雨粟,鬼夜哭——倉頡造字 藥鋪里的驚世發現——甲骨文 烈火熔鑄的文字——金文 首次統一的標準化文字——篆書 刑徒佐隸的變通產物——隸書 實用主義的完美體現——草書 中國書法藝術審美的兩極——“二王”的流婉與魏碑的壯美 “二王”...
《漢字與書法文化》是1999年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淦銘。作者簡介 姚淦銘,蘇州吳江人。1984年於南京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蘇州鐵道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人文分院副院長。從事文字、音韻、訓詁、書學理論、王國維學術及中國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百餘篇,另有《〈禮記〉譯註》、《王國維文集》...
《漢字與書法藝術》是2009年9月1日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燕君、俞伽。內容簡介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豐富的內涵,不僅充分表現出以華夏文化為中心的統一性,而且有著非常明顯的多民族特點。中華文化的統一性,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刻,即使是在多次的政治紛亂...
書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秦朝時期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 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
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華夏審美人格心靈世界,並以其特立獨行源遠流長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書法藝術的輝煌流程反映出的不只是感官上賦予人們的美感,更多的還有書藝思維的邏輯運動中所產生的藝術哲學,也就是人們常言的書法美學,中國有句古話:“字里有乾坤:“,...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有感於全國文字的繁雜和書體的不一,於是提出“書同文”,文字統一,書體統一。秦始皇命令擅長書法的李斯去做這項工作。因此小篆又被稱為“秦篆”。另有一個原因是為了改變原先那種彎彎曲曲的筆劃線條,整理出一種筆畫勻整,便於書寫的新字型。小篆的制定是中國第一次有系統的將文字的書體標準化...
而李志敏先生對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國書法的方向。”一筆書 今草又稱“一筆書”,張懷瓘說:“(草)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世稱一筆書者,起自張伯英。”《書斷》所謂“一筆書”是指今草在創作過程中,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映帶連屬,顧盼多姿...
從字的大小上看,最大的是浙江跳山摩崖,字大過尺;最小的是“陽三志”,題字三四分見方。另外,殘石、漢代竹簡的墨跡也都非常真實地表現了漢隸的筆法和風格特點。中國書法發展到隸書,進入了革新的階段。小篆和定型的隸書相較,字形由狹長變為扁方,筆畫由勻稱的弧筆變為粗細結合、筆姿險峻的直筆,曲折處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