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和中國話的關係

《中國文和中國話的關係》是瞿秋白所著作品,出自於《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文和中國話的關係
  • 作者:瞿秋白
  • 作品出處: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國的漢字是社會發展史上的殭屍。中國文字和言語的發展雖然根本上是被一般的經濟政治條件所限定了,可是受著漢字的阻礙也就不少。漢字的最初的形式,所謂“古文”和“大篆”、“小篆”,本來是象形制度。可是,社會現象一天天的複雜,象形的辦法不夠用,就又添上許多指事會意的把戲,這仍舊不能夠解決實際上的困難,於是乎不能夠不採取所謂形聲、假借、轉注的方法。結果是拼音制度沒有成立,而象形制度可已經崩壞了。形聲等等的標明讀音的方法,說句俗話,其實就是所謂“秀才識字識半邊”。這雖然還不是拼音,而只是注音的辦法,可是象形制度已經被破壞了。後來中國字的增多的,極大多數甚至於全部都是用的形聲方法。《說文》序上就已經說:“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說文》上總共有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其中象形字二百六十四個,指事字一百二十九個,會意字一千二百五十四個,而其餘的都是形聲字。後來,唐朝有二萬六千多字,明末就有了四萬五千,《康熙字典》收了五萬六千多個字。《康熙字典》之後,一般人造的新字(俗字,例如“踩”,科學字,例如“鎳”等)又有好些。這些一天天多起來的字,極大多數是所謂“形聲相益”的形聲字了。不但如此,秦朝的程邈為了官僚皂隸的方便,把篆字改成了隸字,後來又有草書、楷書、行書、宋體刻板的印刷字。結果,更無所謂象形了:太陽變成了方的(日),月亮變成了長方的(月),“鳥”兒生了四隻腳,“”截掉了兩隻手臂……一般人的運用文字,大都用來代表說話的聲音,而不是用來代表事物的形狀的,例如上海人的申曲里造些“,”等類的字來代表fiao,fen的聲音,而沒有用“太大”去表示性交。
這證明,——上海人所謂撤爛污的辦法。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瞿秋白,江蘇常州人,生於1899年。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以新聞記者身份訪問蘇聯。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回國。在中共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的緊要關頭,主持召開黨的“八七”會議,反對右傾妥協,提出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主張。會後主持中央工作,犯過左傾盲動錯誤。1928年至1930年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共產國際主席團成員,1930年回國解決李立三冒險錯誤,並主持中央工作。在六屆四中全會上,遭受王明集團打擊,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與魯迅共同領導左翼文化運動,留下500多萬字的著作和譯著。1935年2月,被國民黨逮捕,6月18日從容就義,時年36歲。編者簡介陳鐵健,祖籍浙江紹興,1934年10月25日生於黑龍江安達,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8年吉林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1962—1965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近代史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後留所研究中國近現代史。著有《重評〈多餘的話〉》、《瞿秋白傳》、《〈多餘的話〉導讀》、《蔣介石與中國文化》、《綠竹水南集》、《書香人多姿》、《尋真無悔——陳鐵健八十文錄》,主編《中國新民主革命通史》(12卷)等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