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史:先秦卷

中國文化通史:先秦卷

《中國文化通史:先秦卷》是2009年7月1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化通史:先秦卷
  • ISBN:9787303098620
  • 頁數:439頁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7月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章節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通史:先秦卷》講述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積澱與創遣。中國文化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活樣法,同時也蘊含著她的情感、智慧和民族精神,數千年來,歷風雨而不衰,遭浩劫而彌堅,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已提供了不竭的生命源泉,成為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蹟,是我們今天應當加以批判繼承的珍貴文化遺產。

章節目錄

緒言
第一章 中國文化的起源
第一節 中國境內直立人創造的文化
一、元謀人及其文化遺物
二、藍田人及其物質文化
三、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四、金牛山人及其文化
五、其他直立人的文化遺存
第二節 中國境內早期智人創造的文化
一、華北地區早期智人的文化
二、東北地區早期智人的文化
三、南方地區早期智人的文化
第三節 中國境內晚期智人創造的文化
一、南方地區晚期智人的文化
二、北方地區晚期智人的文化
三、東北地區晚期智人的文化
第四節 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多元的發生和發展
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
二、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
三、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第五節 向文明邁進
一、權力的出現和壟斷
二、英雄時代的兼併戰爭
三、大禹治水和國家的建立
第二章 華夏文化和三代興亡
第一節 從野蠻到文明
第二節 三代變遷和華夏文化的形成
一、夏商時期的氏族封建和巫術神權文化
二、周代的宗法封建和禮樂文化
三、春秋戰國地主封建的發展和華夏文化的成熟
第三節 華夏文化對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的促進和先導作用
一、三代文化對三代政治沿革的促進作用
二、三代文化對華夏民族形成的促進作用
三、華夏文化對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的促進和先導作用
第三章 從神本走向人本
第一節 夏商巫史文化的宗教特徵
第二節 周初敬德思想對神權政治的修正
第三節 春秋民本思想的發展
第四節 戰國人治思想和集權思想的深入
第四章 三代夷夏文化的承襲、交融和影響
第一節 夏文化與中原龍山文化和二里崗早商文化的承襲、疊壓關係
第二節 商對四方的開闢及與周邊部族的文化交流
一、商的“四土”
二、商對周邊地區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 西周、春秋疆域的擴大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一、西周、春秋疆域的擴大和區域文化的形成
二、西周、春秋時期華夏文化對四邊文化的影響
第四節 戰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及對四周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
一、“冠帶七國”——華夏多民族國家形成的前夜
二、戰國時期華夏文化對四邊的影響
第五章 文字的創製和發展
第一節 漢字的起源
第二節 漢字的性質和結構
第三節 先秦漢字形體的演變
一、商系文字
二、西周春秋系文字
三、六國系文字
四、秦系文字
第六章 “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哲學思索
第一節 三代天道觀的發展和春秋時期的儒墨“顯學”
一、孔子的哲學思想
二、墨子的哲學思想
第二節 戰國諸子的哲學思想
一、儒家
二、道家
三、法家
四、《易傳》
五、名家
六、陰陽家
七、雜家
第七章 政治層級和血緣層次同構的倫理、宗法
第一節 禮制與大小宗
一、宗法制度與禮制等級
二、爵祿制度與禮制等級
三、宗法與禮制等級的破壞
第二節 父死子繼與兄終弟及
一、商代兄終弟及到父子相繼的發展
二、周代父子相繼制與立貴原則的實踐
第三節 儒家的倫理觀
一、儒家倫理思想的來源
二、孔子和戰國儒家的倫理觀
第四節 諸子的倫理和宗教觀
一、老莊的倫理思想與宗教觀
二、墨子的倫理思想與宗教觀
三、陰陽五行家的宗教觀
第八章 官學到私學的發展
第一節 史前的社會教育及學校的萌芽
一、史前教育的特點
二、學校的萌芽
第二節 夏、商、周的官學
一、夏代學校的產生
二、商代學校的發展
三、西周的學校及其教育制度
第三節 春秋戰國私學的興盛
一、孔子辦私學
二、墨家的私學集團
三、儒家思孟學派的教學活動
四、荀子的教學活動
五、《大學》、《學記》對古代學校教育的論述
第四節 齊國的稷下學宮和法家的教育主張
……
第九章 奠基階段的史學
第十章 衣被百代的多彩文學
第十一章 原始、神秘、高超、輝煌的民族藝術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學最早的探索
第十三章 三代風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