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與中國文論

中國文化與中國文論

《中國文化與中國文論》分五章探討了中國的文學概念。內容主要有:人的價值與文的價值,人心與文心,人道與文道,人情與文情,人思與文思。當事情孤立地存在時,人們可以忽視它;但當相似的現象出現時,就值得我們深思了。為什麼涓子作、又名,劉勰為中國第一部體大思精的文論專著取名為?為什麼鄭思肖稱自己的作品為“心史”、劉熙載又說“文,心學也”?……如此多的現象將“心”與文學藝術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難道是巧合嗎?!我們不禁想追問:“心”與“人”在中國文化觀念中有著。一種怎樣的關係?“心”與中國文學藝術重神、尚味、求韻的發展狀況是否有某種聯繫?“心”在中國文論思想中的地位和意義如何?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化與中國文論
  • 出版社: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 頁數:299頁
  • 開本:32
  • 品牌:內蒙古維力斯教育出版社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分公司
  • 作者:曹順慶
  • 出版日期:2000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113813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與中國文論》由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人的價值與文的價值
第一節 沉重的群體功利
第二節 藝術走向教化
第三節 人的個體價值論
第四節 “樂”與“情”的藝術境界

第二章 人道與文道
第一節 儒、道兩家之“道”
第二節“道”與“文”
第三節 聖人——從道向人道、文道延伸的中介
第四節 文章之文與仁人之道
第五節 文道與日神、酒神藝術精神

第三章 人心與文心
第一節 文,心學也
第二節 動心、感物、起情
第三節 心總要術
第四節 以心傳心

第四章 人情與文情
第一節 “人,情種也”
第二節 情至不能已,氤氳化作詩
第三節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第四節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第五節 世總為情,情生詩歌

第五章 人思與文思
第一節 綜合之思與分析之思
第二節 人化與物化
第三節 理性與非理性
第四節 具象與抽象
第五節 囚籠與筌蹄——關於思、意、言的矛盾
後記

文摘

第三章 人心與文心
當事情孤立地存在時,人們可以忽視它;但當相似的現象出現時,就值得我們深思了。為什麼涓子作、又名,劉勰為中國第一部體大思精的文論專著取名為?為什麼鄭思肖稱自己的作品為“心史”、劉熙載又說“文,心學也”?……如此多的現象將“心”與文學藝術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難道是巧合嗎?!我們不禁想追問:“心”與“人”在中國文化觀念中有著。一種怎樣的關係?“心”與中國文學藝術重神、尚味、求韻的發展狀況是否有某種聯繫?“心”在中國文論思想中的地位和意義如何?
文學是人學,又不僅僅是人學,文學更是心學。創作衝動的產生、創作活動本身,以及文學的鑑賞活動,無不與人類自身的命運遭遇相關,又無不貫穿著“心”的運動。所以,在各種社會生活方式制約下的心靈世界,是藝術研究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領域。已深入民族文化底層的心理取向、精神追求和思維習慣等成為了文學研究的重大課題。目前,學術界已意識到文學研究如果不諦聽詩人心靈的吶喊,最終還是無法登入研究的奧區,並已在研究心態構成、廓清心靈現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對心靈世界的追尋不僅應當關注創造個體的心靈現實,而且還應當在理論的層面上認識“心”的內涵,探討它對中國文論思想所產生的影響。這是文學研究相互牽連的兩個層面。

後記

世紀末,是一個總結的時期,回顧20世紀,人們在沉思著流逝的歲月;世紀末,又是一個翹首的時刻,企盼21世紀的輝煌,人們在思考著將至的未來。
回首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我們應當總結什麼?我們能總結出什麼?翹首將來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我們應當思考什麼?我們能思考出什麼?這部著作,正是我與我的學生們的一些思考的軌跡,是我們迎接21世紀的一點小小探索。
21世紀,中國將走向世界;中國古代文論,也終將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衝突和交匯之中走向世界。作為世界上三大古文論體系(中國、印度、歐洲)之一,中國文論的歷史地位和理論價值,顯然沒有被世人(包括中國人自己)所認識和承認。當代中外學界,仍然對中國古代文論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得出了一些否定中國古代文論的錯誤結論。例如,在台灣,有人認為:我國文學,豐富含蓄;但對於研究文學的方法,卻缺乏系統性,缺乏既能深探本源又能平實可辨的理論。在大陸,有人一提到中國古代文論,便認為“零碎散亂”。這些都充分說明,要想讓中國文論真正走向世界,恢復其應有的歷史地位,首要的是“認識你自己”,即讓中國人真正認識中國古代文論的面目。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探索認識中國古代文論歷史地位和理論價值的路徑。這種探索,大約體現在這樣三個方面:其一是以西方文論為參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