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對新時代文化傳承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系統研 究,中國社科院組織編寫本書。
全書共7章、3個附錄,3餘萬字,以“走向全面繁榮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主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 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遵循,著眼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系統總結新時代黨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 內容摘要 論的傳承與創新、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理論探索,系統總結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強國建設、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增 強中華文化軟實力的實踐成效與經驗,展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前景。
緒論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一 夯實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基
二 “兩個結合”是推動中華文化興盛和文明轉型的必由之路
三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旗幟和靈魂
四 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第一章 守正創新: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偉大飛躍
第一節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 回答時代之問:從容應對思想文化領域的各種風險挑戰
二 回答歷史之問:破解中華文明現代轉化的古今中西之爭
三 回答未來之問:為當今世界貢獻典範性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第二節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內涵
一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創新觀點和實踐要求
二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創性貢獻
三 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建設領域的體現
第三節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歷史意義
一 指引新時代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二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第二章 根深葉茂: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
第一節 “第二個結合”是新時代重大理論創新
一 提出“第二個結合”的過程
二 提出“第二個結合”的首創性意義
第二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輝煌成就
一 “第二個結合”為“兩創”提供理論指引
二 新時代以來在“兩創”中取得的思想理論成就
三 在偉大的人民文化實踐中推動“兩創”
第三節 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特性,開創中華文明現代形態
一 維護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樹立文化自信、歷史自信
二 激發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開闢理論和實踐的新局面
三 鞏固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捍衛多元一體的統一國家
四 發揚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開創民族、宗教、外交新格局
五 彰顯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奠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根基
第三章 賡續文脈: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第一節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未中斷
一 百萬年人類史見證人類在東方的連續演化
二 一萬年文化史奠定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基礎
三 五千多年文明史凸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第二節 歷史文化遺產和文化積澱具有極高的文明價值
一 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物質載體
二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見證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
三 深厚的文化積澱凝結中華文明智慧精華
第三節 重大文化工程項目取得輝煌成就
一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深化對中華文明根脈的認識
二 “考古中國”完善對中華文明形態的認識
三 文化遺產和文物保護取得新成就
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整體性推進
五 地方志編修首次完成省市縣三級全覆蓋
第四節 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成果豐碩
一 紅色文化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 紅色文化的保護傳承賡續革命傳統
三 紅色文化的弘揚傳播唱響主旋律
四 紅色文化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鮮明底色
第四章 譜寫輝煌: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全面繁榮
第一節 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全面加強
一 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全面加強
二 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
三 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的引領全面加強
第二節 文化事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全面增強
三 文化體制改革成果突出
第三節 文藝創作和文化生產全面繁榮
一 文學創作百花齊放
二 戲劇和演藝創作佳作迭出
三 電影和電視劇生產全面豐收
四 美術與音樂作品創作成果豐富
五 優秀網路文化產品影響巨大
第四節 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躍上新高度
一 公共文化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 公共文化服務政策體系更加成熟完備
三 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成果豐碩
四 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格局全面形成
第五節 文化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一 文化產業發展成績喜人
二 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日益健全
三 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持續向好
四 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相互交融不斷深化
第六節 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系統性效應凸顯
一 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助力產業雙向賦能
二 文化創意產業助力製造業競爭力提升
三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賦能
四 文化消費創新升級助力國民生活方式升級
第五章 科技賦能:建設高水平的數字文化中國
第一節 數字文化中國: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
一 前瞻創新:面向數字文化新形態
二 數字文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戰略方向
三 政策驅動:數字文化邁向新征程
第二節 數位化呈現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
一 數位技術助力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二 數字還原與虛擬再現賦予文化遺產新生命
三 虛擬沉浸式互動技術推動觀光方式革命
四 雲展覽開啟中華文化傳播新模式
五 數字文博文創成為“兩創”新動能
第三節 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促進產業升級
一 文化領域數位技術套用走向深度數位化
二 傳統文化業態數位化轉型加速推進
三 數字文化產業成為文化產業核心力量
四 數字文化產業智慧型化走在國際前沿
第四節 數字文化產業激發文化創新活力
一 數字文化產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二 數字文化消費提升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三 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帶動實體經濟和文旅產業發展
四 建設面向2035年的數字文化產業強國
第六章 時代華章:人民文化實踐的主旋律與新交響
第一節 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文化實踐
一 人民文化實踐唱響時代樂章
二 人民文化實踐的內涵
三 人民文化實踐增強“四個認同”
第二節 新時代大眾新文藝高度繁榮
一 大眾新文藝高揚人民文化主體性
二 大眾新文學彰顯人民民眾文學創造力
三 大眾影視產品“主流化”體現新時代文化自信
四 “新國潮”高度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審美時尚
第三節 人民文化實踐蓬勃發展
一 傳統表演藝術獲得新發展
二 地方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
三 民眾文化活動成為基層文化建設主體內容
第四節 大眾新媒介文化進一步彰顯人民主體性
一 網際網路新媒介造就大眾創作、全民分享的文化形態
二 原創視頻平台:當代中國的“全息影像”
三 動漫遊戲文化:青少年網路冬粉社群的“中心文本”
四 社交網站:美好生活方式的“線上景觀”
第五節 新時代民族民間文化繁榮發展
一 文化傳統的儀式性回歸
二 民族民間文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 民族民間文化推動鄉村振興
第七章 有容乃大:在文明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第一節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構建全球文明新秩序的新理念
一 文明交流互鑒引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走向世界
二 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第二節 以新話語新形式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一 非遺傳播助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世界
二 創新方式加強對中國共產黨的宣傳闡釋
三 傳播技術變革激發傳統文化活力
第三節 對外文化貿易持續高速度增長、高質量發展
一 對外文化貿易活力日趨提升
二 著作權貿易依託數位化創新發展扭轉逆差
三 休閒娛樂類文化產品與服務進出口市場多元、廣闊
四 文化產品加工製造貿易及文化產業投資優勢顯著
第四節 數位技術全方位創新中外文化交流內容與形式
一 數智化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全面創新
二 數位技術架起通向世界各國文化的橋樑
三 數字文化出海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
第五節 文明交流互鑒漸開新局
一 雙邊多邊交往渠道日益拓展
二 人文交流引發全球情感共鳴
三 科教文衛體對外交流全面繁榮
專題報告一 2023年中國居民文化發展滿意度報告
一 中國居民文化發展滿意度研究概述
(一)中國居民文化發展滿意度研究背景
(二)文化發展滿意度的基本內涵
(三)文化發展滿意度指標體系的具體構建
(四)本報告的核心觀點
二 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三 中國居民的文化價值觀與文化內容偏好
(一)中國居民的文化價值觀特點
(二)中國居民文化內容偏好分析
四 中國居民的文化活動參與現狀與特點
(一)中國居民整體文化活動參與的現狀與特點
(二)中國居民網路文化活動參與的現狀與特點
五 中國居民對文化供給渠道的滿意度
(一)中國居民對社區公共文化場所和活動的滿意度
(二)中國居民對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的滿意度
(三)中國居民對市場文化服務供給的滿意度
(四)中國居民對自企業文化服務的滿意度
六 中國居民對文化供給結構的滿意度
(一)中國居民對當前文化構成的滿意度分析
(二)中國居民對當前文化傳播的滿意度分析
七 中國居民對文化功能的滿意度與發展建議分析
(一)中國居民對文化功能的滿意度分析
(二)中國居民對未來文化發展的建議
八 研究結論與展望: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走向全面繁榮
專題報告二 中國文化發展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一 指導思想和基本理念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理念
二 評估指標體系設計說明
(一)設計依據
(二)設計原則
(三)設計步驟
(四)評估主體
(五)評估對象
(六)評估範圍
(七)評估周期
(八)評估程式
三 評估指標體系內容闡釋
(一)評估模型
(二)指標解釋
四 評估指標體系說明及展望
(一)指標說明
(二)未來展望
專題報告三 新時代人民文化實踐網路熱詞熱度研究報告
一 研究意義
(一)新時代中國文化在人民維度的發展軌跡
(二)數位化時代人民文化實踐的影響因素和內在邏輯
(三)彰顯人民文化實踐主體的活力度和創新性
二 “人民文化實踐”熱詞篩選方法
(一)依據人民文化實踐的內涵與構成圈定範圍
(二)以各平台熱搜和熱度數據切入“熱詞”收集
(三)“熱詞”資料庫構建與詞頻分析
三 熱詞熱度的構建與分析方法
(一)“熱詞”測評資料來源
(二)熱詞熱度指標體系
(三)熱詞熱度擬合方法
四 從數據中發現的人民文化實踐發展啟示
(一)民眾對新時代重要文化理念的認可總體呈現日益上升的發展態勢
(二)主旋律文化深入人心,與日常生活有機融合形成新時代高品質文化生活
(三)熱詞熱度映射下新時代人民文化實踐的新變化
專題報告四 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發展報告
序言
一 凝心鑄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一)高舉思想旗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傳播中心地位更加彰顯
(二)弘揚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善之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三)提升文明程度,建設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最好的城市取得顯著成效
二 熔鑄古今:打造具有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歷史文化名城
(一)中軸線申遺保護生動詮釋中華文明獨特氣韻
(二)堅持“老城不能再拆了”,實現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
(三)統籌推進三條文化帶建設,形成歷史文化遺產連片成線的整體保護格局
三 以文化人:為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出首都貢獻
(一)“大戲看北京”“演藝之都”引領精品創作,勇攀新時代文藝高峰
(二)堅持高標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引領全國
(三)彰顯人民主體性,著力提升全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四 創新驅動:文化產業提質增效賦能新時代首都發展
(一)“雙向賦能”激發產業活力,數字新興業態實力雄厚
(二)打造文化產業園區品牌,實現產城聯動發展
(三)創新生產供給,場景化、體驗式消費漸成主流
(四)文旅深度融合,賦能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 首要視窗:發揮“雙奧之城”優勢推進文明交流互鑒
(一)充分利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核心承載地優勢,向世界展示新時代自信包容的大國風範
(二)搭建講好中國故事的全球性平台,讓世界更好感知和讀懂中國
(三)提升文化貿易質量和水平,提高文化交流的廣度與深度
結語 創造新時代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