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散文研究

中國散文研究

《中國散文研究》是2011年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慶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散文研究
  • 作者:陳慶元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ISBN:978755061085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古代散文研究取得的成就是有日共睹的,可喜可賀。我本人認為中國散文研究,還有許多值得注意的領域,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是散文文體學的建構與研究。當前,中國體學研究仍然採用西方的“四分法”,散文是並列於小說、戲劇、詩歌的一種文體。但是由於漢字書寫的特殊性,以及中國的文學傳統的源遠流長和豐富性,“四分法”似不能完整地映出中國文學的全部風貌,例如“賦”這一在漢魏六朝很風行的文體(北朝人甚至還有不會賦不能算是文學家之說),句式整齊,押韻,如果按照當下文體論的概念,似乎更加接近詩然而,當代任何一部古代詩歌的選本,我們見不到“賦”的蹤跡,而在古代散文的選本中卻不時有它的身影。我們再翻翻《昭明文選》,這部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文學總集,昭明太子按體把它分成近四十類。除了詩、騷之外.其他文體似乎都是“散文”。但是,同樣都是散文三十多類的劃分,絕不是蕭統的“無事生非”、“無事找事”,據李善所注,每一種文體都由來自,都有它的根據。研究《昭明文選》除了詩、騷之外的文體,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散文文體研究的一項內容。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昭明文選》文體的研究已經出現許多很好的研究成果;們很高興,漢魏六朝文體學的研究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成果,中山大學何詩海博士的新著《漢六朝文體與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就很有代表性。

圖書目錄

前言
十年來先秦散文研究巡禮
古代散文史的撰述立場與研究方法
古代散文界說之總檢討
以“精神”作為根本,推進散文理論建設
試論先秦散文與詩歌文體兼容的“原型”形態
論先秦諸子經解體
論殷墟甲骨刻辭“王占曰”之文的文體特徵
春秋散文體類概說
 ——以事務文類為例
《左傳》藝術風格探奧
《晏子春秋》在先秦散文中的獨特地位
《春秋事語》史論之言簡論
從“有說乎”審讀戰國“說”體之特徵
 ——兼談宋玉賦於戰國說體向賦體轉變過程中之地位
《中庸》釋義
《莊子》和漢抒情賦的“士不遇”主題
論漢初莊學接受的類型與特點
漢代奏議的進諫藝術
漢代的罪己詔
“朕甚憫焉”與“戴盆何以望天”
 ——《史記》成書的哲學啟示
司馬遷對人性惡的揭露與批判三題議
《史記》“西楚”的地理空間廈文化分區意義
《史記·匈奴列傳》的歷史書寫初探
劉向《列女傳》女性類型的認知特徵
中國占代散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
骨鯁與風骨
 ——建安散文風格論
六朝地記的興盛、影響及其評價
論漢魏六朝碑文的功能拓展和形式新變
《桃花源記》對後世記體文的影響
論陶淵明散文的人格美、人情美、人性美
《恨賦》、《別賦》四題
“選論”初探
劉勰《文心雕龍》中的奏議文體論
論唐宋文之爭
中唐古文運動與“攘夷”無涉
高屋建瓴 大義微言
韓愈《送董邵南序》發微
論宋人對韓愈“文以明道”的接受
國內所見和刻唐宋八大家選本敘錄
宋代理學視域中的韓愈道統
 ——以《原道》為中心的考察
制從長慶辭高古
 ——兼論元、自與古文運動之關係
論李商隱文章的“駢中運散”與晚唐文章韻發展
孫樵與晚唐古文的發展困境
橫行四海,高步出群
 ——韓熙載《江北行止》析論
晚庸至北宋時期古文發展中“韓、李”並稱的文化意蘊
語錄體與宋代詩學
宋代制文的文體特徵和文學性
歐陽修記類文中以《易》立意舉隅
試析宋代散文對《春秋》義法的吸納
 ——以尹洙、歐陽修為例
宋代散文與小說關係論略
北宋碑記文的發展
 ——以歐、蘇為討論中心
北宋文壇對“元和、長慶風格”之接受及其意義
《岳陽樓記》的政治文化背景
歐陽修史學的宋代評價
歐陽修“人情說”與平易文風
目 錄
淺談歐陽修文論的兼容性
歐陽修的六一風神與為政風流
歐陽修《與高司諫書》發覆
論蘇軾史論散文的文化價值
關於蘇軾的兩篇佚文
 ——兼論《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對蘇文研究的價值
正名·諫諍·德音
 ——蘇軾《石鐘山記》之山嶽巡禮與困境隱喻
行雲流水
 ——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的散文與書法藝術
黃庭堅散文創作方法論
葉夢得與福州
李彌遜在閩宦跡略考
 ——以《筠溪集》中之散文為考察中心
論劉子暈對孔盂民生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讀《渭南文集》表箋文札記
《觀瀾文集》及其對唐宋派形成的影響
淺論周必大散文“雄深博雅”的主體風格特徵
試論駢文對宋代慢詞的沾溉
金朝“借才異代”期的散文創作
金元碑誌體散文的文化價值考察
 ——以道教人事為中心
元代文章家姚燧的人品與文品
明代學記文的集體形態及其超穩定性特徵
八股文名目論考
 ——關於“時文”、“前場”與“入口氣”
《蔣務本先生墓志銘》的文學史料價值
羅念庵文章觀初論
論王士性散文的時空形態
九仙山麓數片石 綠玉齋中萬卷書
 ——徐通《綠玉齋記》略論
徐勃《荔奴述》與林古度《荔奴傳》
法與神:唐宋派古文理論的兩個重要範疇
屠隆《婆羅館清言》禪之觀照簡論
袁宗道的小品藝術特徵論析
湯顯祖的散文理論與創作
開中西合璧的寓言創作之路
 ——談李世熊的《物感》
清初時文與古文的關係
清代初前期文人對歐陽修古文的評價
 ——從艾南英到方苞
氣與道俱 斯文斐然
簡論林雨化先生的古文觀及其創作成就
學術與文學的共生
 ——論儀征派“文言說”的推闡與實踐
漢宋調和的學術背景對嘉道時期桐城派發展的影響
論《粵西文載》祠廟碑文
汪琬《灌園圖記》之倫理意涵
《金農行書尺牘冊》考釋
瞿鴻機散文論略兼及占代某些散文文體的傳承問題
媒體文化與中國近代散文的新變
王國維“六代之駢語”析論
從《古文辭通義·總術篇》看前人治古文之學的方法和主要見解
集句文初論
《自由談》擬體諧趣文與占代散文文體對照研究:
古代散文研究的當代傳播境遇
金門古代散文文獻整理與研究
 ——以金門碑刻為例
近十年古文在馬來西亞的傳播與研究概況
古代散文研究的新成果
 ——推介《中國古代散文藝術二十四講》
《北京賦》序
武夷山中國古代散文同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