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性金融的異化與回歸研究

中國政策性金融的異化與回歸研究

《中國政策性金融的異化與回歸研究》是一本王偉,張令騫編寫,由中國金融出版社 在2010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政策性金融的異化與回歸研究
  • 作者:王偉,張令騫
  •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12-02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緒論,前言,

基本信息

作者:王偉,張令騫著 叢書名:金融發展理論前沿 ISBN:978-7-5049-5501-2 出版日期:2010-12-02 字數:299 千字 頁數:295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內容簡介

在現代金融體系中,客觀上存在著兩大相互對稱、平行、並列與互補的基本金融中介,即商業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是國家保障社會經濟領域中強位弱勢群體金融發展權和金融平等權的特殊制度安排。這不僅是一個自然歷史規律,也是一個經濟金融規律。然而,近年來,由於對科學政策性金融理論的認知偏差,不僅影響了我國政策性銀行改革發展的科學決策,而且導致政策性金融發展的異化及其結構性失衡。可以說,當今中國的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銀行已處於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刻和歷史轉折點,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有許多基本而重大的問題亟待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整頓梳理和體制重構。
本書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政策性金融子課題的研究成果,採用描述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結合國外經驗和中國實際,沿著“科學政策性金融理論的正本清源→政策性金融制度長期存在的理論依據與中國的現實意義→中國政策性金融異化的現狀、原因及後果→當今中國政策性金融改革發展中三大基本問題(政策性銀行轉型、開發性金融理論與實踐、政策性金融市場化運作)的理論辨析→中國政策性金融體制重構的政策路徑與對策”的研究思路,對中國政策性金融理論與實踐中亟待正確認識與解決的突出矛盾問題,進行了全面審視、深刻反思和系統剖析。政策性金融制度與政策性銀行等制度承載體也不同,政策性銀行無論如何改革,也絲毫不影響政策性金融制度的永存性、永恆性。所以,我們應該堅信、堅持科學的政策性金融理論。本書不僅豐富了金融發展與政策性金融理論研究的內容,有助於推進政策性金融學學科建設,而且對於指導我國政策性銀行與政策性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改革及科學決策,實現政策性金融可持續發展,也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王偉,博士後,研究員,遼寧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碩士生導師並協助指導博士生,主要研究金融發展與政策性金融制度、比較金融。曾在《金融研究》、《財貿經濟》、《國際金融研究》、《上海金融》、《金融與保險》、《農業經濟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轉載)50多篇專業論文,在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4部學術專著,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等4個省部級科研項目(課題),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參研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科研成果獲得多項獎勵。
張令騫,經濟學博士,經濟師,現供職於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棗莊市分行,研究方向:農村金融、政策性金融。已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參研完成中國金融會計學會重點課題“金融企業所得稅管理——基於銀行業的研究”等多項。

圖書目錄

緒論

1 引言
1.1 問題的提出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架構與方法
1.4 主要創新之處
2 科學政策性金融理論的基本內容
2.1 政策性金融制度的科學內涵與特有功能
2.2 政策性金融制度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理論依據
2.3 中國政策性金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的客觀必然性異化論
3 中國政策性金融的異化及其表現
3.1 異化的含義與中國政策性金融的異化問題
3.2 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總量、結構相背離
3.3 資源配置的巨觀與微觀主體、巨觀與微觀目標相背離
3.4 政策性金融的宗旨任務與其綜合實力相背離
3.5 政策性金融的公共性與市場性相背離
3.6 政策性金融的資金缺口與其財務自動補償機制相背離
3.7 國家對政策性金融的全力支持與適度監管相背離
3.8 國家和社會的實際需求與政策性金融的改革方向相背離
4 中國政策性金融異化的原因分析
4.1 國家職責的缺位與越位
4.2 市場化思維的引導與路徑依賴
4.3 理論的弱化與扭曲
4.4 制度的嬗變與背離
4.5 認識的誤區與誤導
4.6 內部人控制與利益集團博弈
5 中國政策性金融異化的後果
5.1 中國政策性金融異化後發展的方向不可控
5.2 對金融發展的負效應
5.3 對經濟發展的負效應
5.4 對國家與社會發展的負效應
6 開發性金融理論與實踐的辨析
6.1 開發性金融理論的形成與爭論
6.2 所謂開發性金融的理論剖析
6.3 開發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的地位及功能比較
6.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金融理論創新與社會責任
7 政策性金融“市場化運作”辨析
7.1 市場化與市場化運作的含義
7.2 市場化運作是政策性金融的經營手段,而非目的和最高原則
7.3 中國金融體制改革中的市場化悖論
7.4 重提金融企業的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
8 中國政策性銀行轉型問題辨析
8.1 中國政策性金融制度變遷
8.2 中國政策性銀行轉型問題的討論與辨析
8.3 對我國現行政策性金融體制效率的評價回歸論
9 中國政策性金融體制重構及職能定位
9.1 構建中國政策性金融體系的基本原則和框架
9.2 加強政策性金融法制建設
9.3 建立政策性金融科學評價體系
9.4 變更政策性金融外部監管體系
9.5 完善政策性金融的風險補償機制
9.6 動態調整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
9.7 政策性金融業務應由專門機構來承擔
9.8 現存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能定位
9.9 新建一批亟須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10 國外政策性金融的實踐:考察分析與經驗借鑑
10.1 國外政策性金融的考察分析
10.2 國外政策性金融運作的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參考文獻
圖索引
表格索引

前言

古今中外都始終存在著關乎國計民生的強位弱勢群體,也都離不開政策性金融有力、有效的支持,政策性金融實踐活動一直持續存在和延伸著。這不僅是一個歷史規律,也是一個經濟金融規律。研究這一活動有著一般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和堅實的理論依據及現實意義,具有深刻的基本經濟學和金融學含義以及客觀必然性。政策性金融與一國所規定的政府職能和所處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是國家保障社會經濟領域中強位弱勢群體金融發展權和金融平等權的特殊制度安排。所以,否認政策性金融就等於否認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應有的職能作用。政策性金融只是做商業性金融做不到的金融業務,而一般不做商業性金融能做到的金融業務。
政策性金融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絕不僅僅是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種暫時性的例外和權宜之計。它的產生、存在與發展有著更為深刻的經濟金融與社會根源,它是資源配置主體和資源配置目標錯位與失衡的必然結果,是市場性與公共(產品)性、財政性與金融性、微觀性與巨觀性、有償性與無償性、直接管理與間接管理、市場缺陷與政府干預的巧妙結合與統一。政策性金融制度在從根本上和整體上最佳化了一國巨觀經濟調控體系的同時,也從根本上最佳化了一國的巨觀金融調控體系,凸顯了“一石二鳥雙最佳化”的制度功能。政策性金融在貫徹與實現國家巨觀經濟金融戰略、社會發展戰略、對外經濟金融戰略和政治與外交戰略目標,維護國家資源安全、經濟安全和提高國家國際競爭力等方面,比商業性金融更為直接、更為強有力,從而也更為有效。這也就是各種形式的政策性金融制度承載體在世界各國得以長期存在,並日益發展壯大的深刻原因。
從我國的國情來看,中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處於經濟轉軌、轉型與趕逾時期,生產力水平不夠高,市場經濟不夠完善,人口眾多,區域差異大,經濟發展不均衡。這種國情需要持續不斷的、巨額的政策性資金代表政府的意願加以扶持和發展的行業或領域不勝枚舉,其政治效益、社會效益遠遠大於經濟效益。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社會主義中國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需要更為實力強大的政策性金融,中國的政策性金融不是如何轉型的問題,而是深化政策性、擴大扶持領域及業務範圍廣度和深度、增加新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完善政策性金融體系等問題。另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也需要政策性金融,通過政策性金融的活動,彌補市場競爭帶來的社會福利損失,促進產業經濟、城鄉經濟、區域經濟、經濟與社會、國內經濟與對外開放的協調發展,以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尤其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包括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長期性、“三農”問題的長期性、城鎮化過程的長期性、市場建設過程的長期性以及金融全球化過程的長期性等,則決定了政策性金融將長期存在。
我國政策性銀行及政策性非銀行金融機構組建十多年來,在貫徹落實政府的產業政策、區域政策、“三農”政策、對外政治經濟政策等方面,為國家的經濟改革和發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業績,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來,對科學政策性金融理論的錯解、誤解乃至曲解,不僅嚴重影響、誤導了決策層的科學決策,使得當前政策性銀行改革發展的目標、方向及思路模稜兩可和舉步維艱,而且導致我國政策性金融發展的結構性失衡,主要表現在立法失衡、監督失衡、區域失衡、產業失衡、機構失衡以及政策性銀行的業務行為缺位和越位並存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續發展,也使得決策層不得不作出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的政策主張。另外,國內有些人基於西方市場化理念和對國外經濟金融理論的濃厚情結與認知,(腳註①剛剛卸任的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也不得不說,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使他對市場經濟及市場化內涵有了重新認識。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不久前在英國劍橋大學的演講中指出,真正的市場化改革,絕不會把市場機制與國家巨觀調控對立起來。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也告訴中國,在堅定不移地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必須重新對市場化改革的內涵進行定義、反思和探討。)對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政策性金融實踐活動和業務及現有的政策性金融機構視而不見,以為國外沒有提出“政策性金融”一詞,所以中國也不應該有,現有的政策性銀行也應該統統市場化,即“轉型”異化為商業性金融機構或自己獨創的所謂“綜合性開發性金融機構”。當然,創立於20世紀80年代的政策性金融理論和邊緣交叉性的政策性金融學科,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制度創新。因此,可以說,目前的中國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銀行已處於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刻和歷史轉折點,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有許多基本而重大的問題亟待撥亂反正、整頓梳理。這也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經濟學家賈康曾主持研究過開發性金融課題(2005、2006),近年來他通過各種媒體,不斷呼籲要重視政策性金融問題。不久前,他鄭重提出了“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建立和發展中國政策性金融體系”,建議要“抓緊研究,特別是在當前有壓力的情況下研究:如何在中國建立和發展政策性金融體系。”(腳註②賈康:《建立和發展中國政策性金融體系不容迴避》,載《今日中國論壇》,2009(4)。)在第二屆中國金融發展高級論壇學術會議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套用經濟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廈門大學鄭振龍教授、武漢大學葉永剛教授等諸多金融專家,也明確支持並勉勵作者要堅持研究政策性金融。既然古今中外都存在著政策性金融的制度供求,既然國家如此迫切需要有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政策性金融也就有研究的必要性,尤其在當前刻不容緩、迫在眉睫。所以,深入系統地探究和建立健全政策性金融科學理論體系,剖析現實問題並指導中國政策性金融實踐的健康發展,具有很大的理論價值與迫切的現實針對性。
本書在對我國政策性金融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撥亂反正和正本清源的基礎上,探究並依據科學的政策性金融理論,深入全面地剖析了當今中國政策性金融發展中面臨的三大基本問題(政策性銀行轉型、開發性金融理論與實踐、政策性金融市場化運作)以及中國政策性金融異化的現狀、原因及後果;進而,在對中國政策性金融的實踐進行審視、反思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中國政策性金融體制重構的政策路徑與對策。
第一,對科學政策性金融理論進行了系統分析和概述。包括:政策性金融制度內涵及界定標準和特殊功能;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與制度承載體的關係;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政府財政、金融政策、開發性金融等概念的理論區分;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的理論依據和中國政策性金融長期存在的客觀必然性。結論是政策性金融制度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中國政策性金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政策性金融應該在,也必將在中國長期存在。所以,我們應該堅信、堅持科學的政策性金融理論,政策性銀行無論如何改革,也不應該背離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的初衷和宗旨,始終不能偏離科學政策性金融理論的正確軌道,必須堅持政策性金融質的規定性。
第二,提出並系統深入地研究了當今中國政策性金融的異化問題。從中國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總量和結構相背離,資源配置的巨觀與微觀主體、巨觀與微觀目標相背離,政策性金融的宗旨任務與其綜合實力相背離,政策性金融的公共性與市場性相背離,政策性金融的資金缺口與其財務自動補償機制相背離,國家對政策性金融的全力支持與適度監管相背離,以及國家和社會對政策性金融的實際需求與其改革方向相背離等方面,說明了中國政策性金融已經發生了異化。從國家在政策性金融發展中的職責缺位與越位同時存在,市場化思維的引導與路徑依賴,政策性金融的理論弱化與扭曲,制度的嬗變與背離,認識的誤區、誤導與偏見,內部人控制和利益集團的博弈等方面,分析了中國政策性金融異化的原因。從政策性金融異化後其發展的方向不可控,政策性金融異化對金融發展、經濟發展、國家與社會發展的負效應等方面,指出了政策性金融異化的後果。
第三,從金融科學研究的嚴謹性、準確性和理論邏輯性的角度,科學分析了開發性金融的一般內涵與外延。在此基礎上,對目前熱炒濫用的所謂“開發性金融”進行了理論剖析,並對開發性金融理論對科學政策性金融理論的不當替代和故意曲解進行了辨析,比較研究了開發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的關係。同時,探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金融理論創新與社會責任的關係。我們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開發性金融本身,而在於個別政策性銀行通過故意混淆開發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來達到轉型為追逐自身利潤最大化的商業銀行或開發性商業銀行這一最終目的,並為其提供理論支撐和服務。事實上,開發性金融,如同農村金融、中小企業金融、住房金融和進出口金融一樣,是出於某種方便或需要,從金融機構或金融業務的服務對象或服務領域的角度而作的某種劃分,它並不是金融基礎理論或基本實踐中的一種基礎性、規範性的標準劃分。開發性金融同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彼此既不對稱也不平行,更不並列,更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與發展階段;國家信用是一切政策性金融的共同特徵,並不是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的獨有特徵,也不可能是開發性商業性金融的特徵。
所以,目前熱炒的所謂“開發性金融”,實質上是巧取豪奪的“掠奪型金融”,是金融制度體系中的一種暫時性的例外和一種特殊的金融形式及機構而已。這種“開發性金融”通過採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手段,以達到向商業銀行轉型的目的,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商業性金融經營目標。開發性金融理論則是為自身繼續從事商業性業務而避人口舌的“理論創新”,個別政策性銀行向商業銀行的所謂“成功”轉型即證偽了這種開發性金融理論本身。事實上,“開發性金融”只是個別政策性銀行為了達到向商業銀行轉型的目的,而推出的一種權宜之計和臨時性的制度安排,難以持久與可持續發展,因為在享有國家信用及其他顯性、隱性的政府優惠政策待遇之下,既經營政策性業務,又從事競爭性盈利的商業性業務,理論上不合邏輯,實踐中也會擾亂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進而會繼續成為眾矢之的。反之,在轉型為商業銀行而不能再享受國家信用等優惠待遇以後,如果繼續地主要經營政策性金融業務,則有悖於商業性金融的經營原則,充其量只能稱為模範履行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商業銀行。所以,開發性金融僅僅是市場經濟發展和金融制度體系中的一種暫時性的例外和一種特殊的金融形式及機構而已。從開發性金融的功能來看,鑒於開發性金融包括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和開發性商業性金融兩類,相應地,開發性金融也就同時具有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和商業性金融的功能,即具有金融的所有功能。這樣,這種“開發性金融”就可以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無所不做,開發性金融也就儼然成為金融的一般代名詞了。
第四,在對市場化與市場化運作的不同內涵進行理論界定的基礎上,運用行為金融學理論與方法,對國內的政策性金融市場化運作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從理論邏輯、商業道德、社會責任和金融改革系統觀的角度,對國內過度濫用政策性金融市場化運作的深層原因和後果等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理論探究。我們認為,“市場化”及“市場化運作”或“商業化運作”的提法都沒有錯,問題的關鍵在於開發性金融倡導者為了達到不受任何限制地經營不同性質、不同類型的金融業務的目的,最終實現向利潤最大化的商業銀行轉型的目標,斷章取義、偷梁換柱、各取所需地熱炒濫用“市場化運作”,將政策性金融的“市場化運作”與開發性金融的市場化、商業化轉型混為一談,將“市場化”與“運作”割裂開來,將市場化運作的手段與政策性金融的根本性質、宗旨和目的割裂開來。市場化運作是政策性金融的重要原則,但不是政策性金融的最高原則。作為政策性金融本義的“市場化運作”原則,只是政策性金融微觀經營、運營、操作管理的一個基本準則和要求,但市場化運作原則必須依賴於、服從於、服務於國家法律或者法規對政策性金融自身基本性質、宗旨、職能定位與定性這一最高原則。
第五,在分析我國政策性金融制度變遷的基礎上,對政策性銀行的轉型問題進行了討論,從制度的角度對中國現行政策性金融體制效率進行了評價,提出了評價中國政策性金融制度以及政策性銀行是否應該轉型的九條原則。事實上,我國的政策性銀行才成立和運作十年有餘,尚未成型,何謂“轉型”?在中國政策性銀行轉型問題上我們沒有從全局的角度和廣闊的視角來審視中國的經濟金融環境,而是把精力集中到如何轉型的問題上來,在實際操作中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到底是否應該轉型”這樣一個前提,從而造成了中國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與客觀經濟金融環境的“錯配”。我們認為,應該在充分認識科學政策性金融制度理論與我國長期存在政策性金融業務的現實需求這一基本國情和經濟金融環境的前提之下,進一步地改革、發展和完善並儘快定型現有的政策性銀行和其他非銀行政策性金融機構,建立健全中國政策性金融制度體系。
第六,從增強中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自履約機制與重構中國政策性金融體系兩大方面,全面系統和具體深入地研究了中國政策性金融體制重構及職能定位和理性“回歸”的政策路徑,並通過對國外政策性金融的考察分析,總結出國外政策性金融的發展趨勢和實踐經驗,有針對性地對中國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若干意見。
本書也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學發展觀視角下中國金融體制結構性失衡調整的重點對策研究”的子課題研究成果。本子課題是在項目總主持人白欽先教授的總體設計和指導下完成的,無論是研究架構還是內容觀點,白教授都提出了許多精闢而深邃的見地。本書具體由子課題負責人王偉博士後擬定研究提綱並進行了前期專題研究;張令騫博士結合自己從事十多年政策性金融實際工作的經歷,從歷史的角度對中國政策性金融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審視與反思,以政策性金融學博士學位論文的形式作了進一步的系統深入研究。本書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由王偉研究員修改完善和統撰而成,白欽先教授審閱定稿。
本書旨在為繁榮我國的政策性金融事業和推進政策性金融學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拋磚引玉,但由於水平和條件有限,書中錯誤與不足在所難免,真誠地希望金融界同人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真正地體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