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卷)

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卷)

《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卷)》是1995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ISBN:9787506517874
  • 頁數:600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09
  • 裝幀:平裝
目錄
上卷目錄
緒論
第一編 東北淪陷
(1931.9.18~1932.12)
第一章“九 一八”事變前的國內外形勢
第一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格局
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及其矛盾衝突
(一)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二)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
(三)國際裁軍會議
二、十月革命與共產國際的建立
三、世界經濟危機和國際法西斯主義的興起
第二節 日本的軍國主義及其侵華戰略
一、日本軍國主義及其大陸政策的形成
(一)軍國主義的歷史傳統
(二)大陸政策的形成
(三)早期侵華活動及其在東北的殖民勢力
二、日本的國防方針與侵華作戰計畫
(一)國防方針的制訂及修改
(二)侵華作戰計畫
(三)東方會議及《田中奏摺》
三、日本國內危機與法西斯勢力的崛起
(一)日本國內危機加劇
(二)日本法西斯主義的崛起
四、日本的對華戰爭挑釁
第三節“九 一八”事變前的中國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二)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與北洋軍閥統治
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展
(一)五四運動
(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
三、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一)國民黨改組與第一次國共合作
(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及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
四、新軍閥的統治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繼續
第二章 日本發動“九 ・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及其
國際反響
第一節 日本發動“九 一八”事變
一、製造輿論,擬定計畫
二、擴充軍備,加緊部署,頻繁演習
三、挑起事端,尋找藉口
(一)“萬寶山事件”
(二)“中村事件
四、“九 一八”事變爆發,大規模武裝入侵開始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與東北淪陷
一、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民族投降主義方針
二、張學良執行蔣介石不抵抗的命令,絕大多數中國
軍隊不戰而退
三、日軍占領東北全境
(一)奪取江橋,侵占黑龍江
(二)侵占錦州,攫取遼西地區
(三)侵占哈爾濱,攫取東三省特區
第三節 日本炮製偽滿洲國
一、《中國問題處理方針綱要》的出籠
二、拼湊偽省政權與成立“自治指導部”
三、策動溥儀到東北
四、偽滿洲國的建立與“日滿議定書”的簽訂
(一)“建國會議”與“建國運動”
(二)溥儀粉墨登場
(三)“日滿議定書”及密約
第四節 日軍侵占中國東北後的國際反響
一 蘇聯在道義上同情與支持中國
二、美、英、法等國的兩面政策
三、國聯決議及李頓調查團
(一)國聯決議與執行情況
(二)李頓調查團及其報告書
第三章 中國軍民的抗日鬥爭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號召和領導抗日
一、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作出決議,揭露日本侵略
號召人民抵抗,推動國內抗日運動
二、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派出幹部並領導
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第二節 東北軍民的抗日鬥爭
一、東北軍部分官兵奮起抗日
(一)馬占山領導江橋抗戰
(二)黃顯聲等指揮軍警阻敵侵錦
(三)李杜、丁超等部在哈爾濱外圍襲擊日軍
二、東北義勇軍的興起及抗日鬥爭
(一)遼寧地區的抗日義勇軍
(二)吉林地區的抗日義勇軍
(三)黑龍江地區的抗日義勇軍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
(一)磐石游擊隊(南滿游擊隊)
(二)東滿游擊隊
(三)珠河游擊隊(哈東遊擊隊)
(四)密山游擊隊
(五)寧安游擊隊
(六)湯原游擊隊
(七)饒河游擊隊
(八)巴彥游擊隊
第三節 全國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
一、學生、工人和各界團體的抗日救亡運動
(一)各地學生的愛國行動
(二)工人階級的抗日活動
(三)各界人民團體的抗日救亡活動
二、民族資產階級、國民黨左派及部分軍政人員與
海外僑胞的抗日救亡活動
(一)民族資產階級的愛國行動
(二)國民黨左派及部分基層組織和軍政人員的
愛國行動
(三)海外僑胞的聲援與捐助
第四章 “一 二八”淞滬抗戰
第一節 日本製造“一・二八”事變,中國第19路軍
奮起抗戰
一 日本蓄意製造“一.二八”事變
二、中國第19路軍奮起抗擊
三 淞滬抗戰經過
(一)日軍進攻閘北,慘遭失敗
(二)日軍進攻吳淞,又遭失敗
(三)日軍進攻廟行、江灣,再遭失敗
(四)日軍登入占領瀏河,第19路軍退守第二防線
四、全國各界對第19路軍抗戰的支援
(一)中國共產黨和上海人民的支援
(二)各界同胞的支援
(三)海外華僑的支援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的對日妥協政策和上海停戰協定
的簽訂
一、國民黨政府的對日妥協政策
二《上海停戰協定》的簽訂
三、全國人民反對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鬥爭
第一編小結
第二編 救亡高潮
(1933.1~1937.7.6)
第五章 日本擴大侵略,中國軍民進行長城、察哈爾抗戰
第一節 日本侵華的新步驟及中國國民黨政府的內外
政策
一、日本擴大侵華戰爭的新步驟
二、國民黨政府繼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
第二節 榆關戰鬥與熱河棄守
一、長城、察哈爾抗戰的序幕――榆關戰鬥
(一)榆關戰鬥前的態勢
(二)榆關戰鬥經過及失利原因和影響
二、熱河棄守,張學良被迫下野
(一)榆關失守後的形勢
(二)熱河淪陷
(三)張學良被迫下野
第三節 長城抗戰及其失敗
一、熱河淪陷後的中日兩軍態勢
二、長城東段各口及其附近的鏖戰
(一)長城東段各隘口的爭奪戰
(二)長城東段南側的作戰
(三)長城以南冀東的作戰
三、長城抗戰的影響與教訓
第四節 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
一、國民黨政府屈辱求和
二、締結塘沽城下之盟
三、國內外輿論抨擊《塘沽協定》
第五節 察哈爾抗戰和福建事變
一、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崛起
(一)抗日同盟軍的醞釀
(二)抗日同盟軍的正式成立
二、民眾抗日同盟軍的抗日鬥爭
(一)加緊準備出師抗日
(二)進行察東戰役
三、馮玉祥出走與同盟軍失敗
(一)馮玉祥被迫出走
(二)同盟軍的奮戰與失敗
四、福建事變
第六章 日本加緊蠶食華北、內蒙,中華民族危機加深
第一節 日本策動華北自治和內蒙獨立
一、日本侵略華北的早期策劃
二、日本分離華北政策的形成和實施
(一)各種侵略華北方案的出籠
(二)天羽聲明――一日本獨占華北的宣言
(三)廣田的偽善外交與國民黨政府的妥協
(四)多田駿聲明一日本分離華北政策的代表作
三、日本分離內蒙的侵略政策
第二節 日本對華北主權的逐步攫取
一、張北事件、察東事件與《秦土協定》
(一)張北事件
(二)察東事件
(三)秦土協定
二、河北事件與《何梅協定》
(一)河北事件
(二)何梅協定
三、“華北自治”事件
(一)豐臺事件
(二)香河事件
(三)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四、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
五、偽“蒙古軍政府”的成立
第三節 日本對華北的經濟掠奪
一、對華北的經濟情報調查
二、對華北的經濟掠奪
(一)經濟掠奪計畫
(二)掠奪華北資源
(三)控制華北交通命脈
(四)建立經濟掠奪機構――興中公司
三、“自主幣制”、走私與特別關稅
(一)“自主幣制”
(二)白銀走私與武裝走私
(三)冀東特別關稅
第七章 救亡運動高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一、“八一宣言”和瓦窯堡會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
路線的確立
(一)“八一宣言”的發表
(二)瓦窯堡會議和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
的策略》
二、積極開展各階層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一)繼續組織和領導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
(二)對東北軍、西北軍的工作
(三)對華北及其它地方實力派的工作
(四)爭取國民黨愛國民主人士和愛國將領的工作
三、逼蔣抗日方針的提出與實施
第二節 中國工農紅軍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
解放戰爭的歷史轉變
一、紅一方面軍的東征
二、紅一方面軍的西征
三、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準備對日作戰
第三節 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漲
一“一二・九”運動
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進一步高漲
三、綏遠軍民抗日和全國援綏運動
第四節 國民黨內部的分化
一、國民黨內抗日反蔣勢力的興起和英、美派同親日派
矛盾的激化
二、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五節 西安事變
一、張學良、楊虎城實行兵諫逼蔣抗日
二、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和努力
三、蔣介石接受六項條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第六節 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
一、中國共產黨向國民黨提出五項要求、四項保證
二、國民黨召開五屆三中全會,轉變其內外政策
第八章 日本對東北的殖民統治與東北抗日游擊
戰爭的發展
第一節 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
一、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是偽滿洲國的太上皇
(一)對偽滿政權的政策
(二)加強對偽滿政權的實際控制
二、日本在東北的暴力統治
(一)建立暴力統治機構
(二)實施暴力統治手段種種
(三)滅絕人性的細菌戰實驗
三、日本對東北經濟的統制與掠奪
(一)操縱東北的經濟命脈
(二)實行經濟統制與資源掠奪
(三)奴役勞動與殘酷壓榨
四、日本在東北的文化統治與奴化教育
(一)法西斯文化專制政策的實施
(二)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推行
(三)封建意識和宗教迷信的利用
第二節 東北人民革命軍的建立和抗日
游擊戰爭的發展
一、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的建立與
南滿游擊區的擴大
二、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的編成與
東滿游擊區的發展
三、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的成立與北滿哈東遊擊區
(二)尋求歐美列強的經濟援助
(三)改善中蘇關係
第十章 日本法西斯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準備
第一節 日本法西斯體制的確立
一、“二・二六”事件與軍部法西斯化
二、廣田內閣與準戰時體制
第二節 擺脫裁軍會議的約束及日德的勾結
一、廢除華盛頓海軍條約
二、《日德反共產國際協定》的簽訂
第三節 制訂全面侵華戰爭計畫
一、早期的侵華作戰計畫
二、《帝國國防方針》和《用兵綱領》的修改
三、《國策基準》的制定
四、1937年度侵華作戰計畫
第四節 擴充軍備,加強部署,頻繁演練
一、增加軍費
二、擴充軍隊
三、掠奪和儲備戰略物資
四、加緊工業的軍事化和武器裝備生產
五、增加在華駐屯軍
六、頻繁的現地偵察和軍事演習
第二編小結
附:大事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