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1年,《中國抗感染化療雜誌》創刊,為季刊。
2003年,刊期改為雙月刊。
2006年,更名為《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
2012年1月,開始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2014年12月,正式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是以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與合理套用抗菌藥物為主要內容,以醫院內醫、藥、微生物檢驗以及從事抗感染藥物研究的各種專業人員為對象的專業雜誌。雜誌主要刊載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診斷研究:包括細菌、支原體、衣原體、分支桿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抗感染新藥臨床評價;細菌耐藥性監測、細菌耐藥機制研究;醫院感染防治;抗感染藥體外、體內藥效學研究;抗感染藥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抗感染藥藥理等實驗研究;感染性疾病診治臨床經驗、病例分析、個案報導等內容。
人員編制
據2019年2月雜誌官網顯示,《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第四屆編輯委員會有編委61人、特聘外籍編委5人,設名譽主任編委5人、主任編委1人、常務副主任編委1人、副主任編委7人、編輯部主任1人。
學術交流
2005年6月30日—7月2日,第六屆全國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療會議在上海世博會議中心召開,會議由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感染與化療學會、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和《中國抗感染化療雜誌》共同主辦。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9年2月8日
中國知網顯示,《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共出版文獻2769篇。
據2019年2月8日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共載文2412篇,基金論文617篇。
收錄情況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被荷蘭醫學文摘資料庫(EMBASE)、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CA化學文摘(美)(2014)、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中國藥學文摘、中國藥學文摘資料庫等收錄,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影響因子
據2007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期刊指標檢索結果顯示,《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影響因子已達1.121,在同學科48種期刊中排名第2位。
據2011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發布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影響因子為2.364。
根據《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2013》統計結果,《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核心影響因子為2.172,在全部1989種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6,在感染性疾病學、傳染病學期刊中排名第1。
據2019年2月8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總被下載444043次、總被引28855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3.246、(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857。
據2019年2月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被引量為22568、下載量為142854;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來源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3.7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24名。
榮譽表彰
2003年12月,雜誌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
2008年12月,雜誌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2008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2011年12月,雜誌被評為2010年度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11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2014年9月,雜誌被評為第三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文化傳統
投稿內容應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書寫工整規範,必要時做統計學處理。投稿須附單位推薦信,如系科研基金項目,則須註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等,寫清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學位、職稱及主要研究領域,工作單位、地址、郵政編碼、信箱和聯繫電話(手機),及通信作者和聯繫方式,勿一稿多投。
稿件格式要求5號宋體字,1.5倍行距,Word排版。
(註:更多要求請詢問官網)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 |
| |
| |
| 金少鴻、劉又寧、陸權、羅文侗、倪語星、沈志祥、萬謨彬 |
| |
社會評價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為抗感染領域內各種重要學術研究、臨床經驗和科技信息等的探討與交流提供了園地,必將在提高我國抗感染化療的學術水平,促進國內醫藥事業的發展和國際間交流與寫作等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張文康)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的創刊,將對傳播科學信息,培養醫藥科技人員,指導合理套用抗菌藥物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原上海市副市長左煥琛)《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的出版將有利於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診治和治療水平,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同時對於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亦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原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長王衛平)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在傳播醫學科技成果,提高醫療質量,培養醫學人才,促進國際醫學交流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張元芳)
“該刊能夠堅持正確的辦刊路線和方針。正確執行保密、著作權、專利等規定。報導內容符合刊名所屬範疇。實用性較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導向性。編輯的規範化和標準化較好,紙張、印刷、裝訂精美,總體評價優良。”(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科技期刊管理辦公室組織資深編審專家對科技期刊進行審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