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扶貧模式研究

中國扶貧模式研究

《中國扶貧模式研究》是2018年10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興東、楊林。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扶貧模式研究
  • 作者:胡興東、楊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671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中國古代社會治理中,貧困治理主要採用的是救濟式治理,主要通過義倉和民間鄉紳社會救濟兩種機制,如宋代國家和民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社會救濟制度。在救濟式扶貧時代,貧困治理主要是針對特定少數群體,且多由民間社會自發進行,國家並沒有形成針對性的系列反貧困政策和措施。中國政府針對特定地區、群體開展定向貧困治理是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的新現象。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國家開始針對特定地區(貧困縣、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群體(五保戶、婦女、兒童、殘疾人、人口較少民族)開展的貧困治理越來越深入,模式也日益複雜多樣。這構成了當前世界各國貧困治理中具特色的反貧困範式。在40年(1978-2017年)的貧困治理中,中國在扶貧工作上取得的成績是獨傲世界的,政府在貧困治理上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是世界各國政府中少有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7%,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高。”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的貧困治理形成了中國特色貧困治理模式。這種貧困治理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全面承擔貧困治理的各項工作,同時積極動員和吸收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扶貧。2016年,中國政府在總結過去近40年扶貧事業上取得的成功經驗時,認為中國扶貧工作的特點是“中國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通過‘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全社會共同參與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雖然,這種以政府全面承擔為主導的貧困治理存在各種問題,但在國家存在數量龐大的貧困群體、多種深度貧困區的時代,這種扶貧模式擁有的優勢是超過它產生的副作用的,成為優選的扶貧模式。

作者簡介

  胡興東,雲南臨滄人,博士、教授,現就職於雲南大學滇西發展研究中心,雲南大學法學院法律史學科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中國法律史中司法技術和法律形式、中國少數民族法制史中糾紛解決機制和地方法制史研究,近年同時研究中國扶貧和基層社會治理等問題。現已出版專著及參著15部,發表各類學術論文70多篇,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項目6項,獲省部級學術獎7項。代表著作主要有:《生存範式:理性與傳統——元明清時期南方民族法律變遷研究》(2005年)、《中國古代死刑制度史》(2008年)、《中國古代判例運行機制研究:以元朝和清朝為比較》(2010年)、《西南民族地區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13年)《治理與認同:民族國家語境下社會秩序形成問題研究》(2013年)、《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綱要》(2015年)、《宋朝立法通考》(2018年)等。
  楊林,雲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一帶一路”研究分會理事長,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學部委員,雲嶺學者,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雲南省中國西南地緣環境與邊疆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雲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
  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研究,曾獲全國高校科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兩次榮獲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先後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在《經濟研究》、《光明日報》等國家和省部級報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全文轉載。在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國家出版社出版專著3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