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志寧夏卷

《中國戲曲志寧夏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寧夏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戲曲志寧夏卷
  • 作者: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寧夏卷》編輯委員會
  • ISBN:7-5076-0107-2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6年10月
  • 編纂人員:荊乃立、李凝祥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從劇種、劇目、音樂、表演、舞台美術、演出場所、演出習俗等方面記述了寧夏地區戲曲事業的發展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中國戲曲志 寧夏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戲曲志編輯部
《中國戲曲志·寧夏卷》編輯委員會
《中國戲曲志·寧夏卷》編輯部
撰稿人
圖片
賀蘭山岩畫
北周琉璃扁壺樂舞
鎏金銀壺戲劇故事細部
北周鎏金銀壺戲劇故事浮雕
秦腔《三對面》(趙守中飾包拯)
秦腔《鴻雁傳書》(王志傑飾王寶釧)
秦腔《痴夢》(馬桂芬飾崔玉蓮)
秦腔《評雪辨蹤》(楊覺民飾呂蒙正)
秦腔《周仁獻嫂》(鐘新民飾奉承東)
秦腔《破洪州》(馬桂芬飾穆桂英,徐九如飾楊宗保)
秦腔《打神告廟》(馬桂芬飾敫桂英)
秦腔《苟家灘》(趙守中飾王彥章)
秦腔《殺狗勸妻》(鐘新民飾曹母,劉惠貞飾焦氏)
秦腔《教學》(鐘新民飾何為貴)
眉戶劇《成雙成對》
越劇《霓裳恨歌》
隆德曲子
固原曲子(開場)
京劇《三岔口》
京劇《紅娘子》
京劇《除三害》
京劇《趙家樓》
京劇《乾元山》
京劇《杜鵑山》
京劇《十八羅漢斗悟空》
降龍羅漢
伏虎羅漢
拤珠羅漢
托鏟羅漢
長臂羅漢
穿雲羅漢
飛鈸羅漢
護經羅漢
開心現佛羅漢
指天劃地羅漢
脫老換少羅漢
胖羅漢
瘦羅漢
高羅漢
矮羅漢
長眉羅漢
醉羅漢
睡羅漢
姚剛
卻克
武成黑
龍鬚虎
辛環
先蔑
雷震子
牛毛
紂王
樂毅
屠岸賈
白起
《長安闈》之王莽
《鬧天宮》之溫天君
《滿江紅》之金兀朮
《火燒余洪》之餘洪
《牧虎關》之高旺
《戰宛城》之典韋
《封神榜》之龍鬚虎
《將相和》之白起
《封神榜》之聞太師
《鼎盛春秋》之米南適
《鬧龍宮》之北海龍王
《鬧天宮》之李靖
越劇《霓裳恨歌》
京劇《三打白骨精》
越劇《霓裳恨歌》人物造型
京劇《賽駝以後》
西夏宏佛塔木雕舞像(賀蘭)
唐石刻墓門胡旋舞圖(鹽池·摹本)
北魏墓樂俑(彭陽)
北周李賢墓鼓樂圖(固原)
北魏漆棺舞蹈圖(固原)
吳忠人民劇場
涇源影劇院
中寧影劇院
中衛劇院
銀川東方紅影劇院
固原劇院
隆德影劇院
吳忠影劇院
西吉影劇院
檀板
月琴
嗩吶
清代鹽池道情手抄本
序言
凡例
目錄
綜述
圖表
大事年表
劇種表
志略
劇種
秦腔
花兒劇
隆德曲子
鹽池曲子
銀川曲子
銀川道情
固原曲子
鹽池道情
中衛道情
寧夏眉戶
中衛秧歌
京劇
越劇
昆弋
河北梆子
山西梆子
淮劇
劇目
十八羅漢斗悟空
十二把鐮刀
九江口
九件衣
九連珠
九華山
九蓮燈
人間天上
三世仇
三伏馬天武
三關排宴
三百塊響洋
三岔口
三里灣
義和團
義犬乳孤
大上吊
大考文
大賜福
大家喜歡
大順春秋
大嫂賣扁食
小二黑結婚
小放牛
小保管上任
下揚州
火燒余洪
火里桃花
雙官譜
雙接爹
六國拜相
六盤山
六盤曙光
山海關
五雷陣
王小過年
仁義匾
天河配
中國魂
文化鋼盔
風攪雪
月梅亭
專諸刺僚
打子
打瓜園
打麵缸
打乾隆
石門寨
石佛洞還願
北天門
玉鳳簪
玉堂春
龍占海
滅北齊
弘光一年
盧禿子招親
尼姑思凡
葉香盜印
四蓮夢
包媒
平地風波
寫狀
邊塞晨曦
東窗記
讓場
劉秀拌罐
劉海打柴
伐子都
殺四門
殺廟
殺狗勸夫
那台劉
成雙成對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回漢支隊
西吉灘
瓜女婿叫丈母
陰功傳
安安送米
孫安動本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孫臏下山
伍員逃國
百寶箱
紅布條
紅色衛星鬧天宮
紅燈計
紅姑娘
紅娘子
紅旗爐
紅旗譜
團結頌
竹林會
醫卜篇
窮人恨
陸文龍
佘賽花
武大郎之死
武松
武松打店
杜康醉劉伶
杜鵑山
走雪山
走娘家
勞動英雄王科
李子榮站店
李三娘推磨
李雙雙
李彥貴賣水
扶餘國主
評雪辨蹤
宏碧緣
汴梁圖
陳琳與寇珠
孝廉卷
報復樓
張三背板凳
張連賣布
花亭相會
夏桂飄香
楊月拜年
忠義圖
金鳳擒龍
金沙灘
金積堡
金雞姑娘
金琬釵
魚水緣
魚腹山
征東海
孟姜女
河伯娶妻
責任
周仁獻嫂
周文送女
奔向光明
岳雲
櫃中緣
牧羊圈
臥虎溝
夜襲新豐
鬧龍宮
賣老婆
斬經堂
苟家灘
抱琵琶
范仲禹
除三害
秋江
將軍志
鋼誤
鐘馗嫁妹
賀蘭花
昭君和番
扁擔歌
春滿山村
查路條
珍珠塔
重圓鏡
荒灘新顏
狐狸鬧書館
狐狸送子
看女
項梁打柴
黑女子玩花燈
敵後尖刀
鐵弓緣
鐵血英豪
鐵釘床
鐵冠圖
鐵面無私包龍圖
海舟過關
海瑞馴“虎”
破洪州
梁秋燕
撿柴
秦晉之間
秦瓊發配
桃花淚
烙碗計
康熙訪寧夏
乾元山
害相思
梵王宮
盤夫
清宮恨
教學
黃金台
黃河陣
澠池關大戰
望月樓
梅女扇
曼蘇爾
鴻雁傳書
紫金冠
紫霞宮
蕭夫人
朝陽溝
葵花鏡
焚綿山
善惡圖
惠風扇
韓湘子度林玉女
謝瑤環
鋸大缸
錯中錯
搬水船
新櫃中緣
賽駝以後
裴航遇仙記
算卦
醉打山門
醉寫
劈山救母
瞎子逛燈
燕子箋
燕莊號角
霓裳恨歌
音樂
聲腔與腔調
樂隊與樂器
劇種音樂
表演
腳色行當體制與沿革
表演身段和特技
劇目選例
舞台美術
化妝
服裝
砌末道具
舞台效果
機構
科班與學校
班社與劇團
票房與業餘劇團
協會與研究機構
演出場所
銀川關帝廟戲台
海寶塔寺戲台
真武廟戲台
承天寺戲台
高台寺戲台
報恩寺戲台
文廟戲台
中衛縣高廟戲台
龍王廟戲台
財神樓戲台
三皇廟戲台
娘娘廟戲台
城隍廟戲台
老君廟戲台
藥王廟戲台
東嶽廟戲台
高廟戲台
黑虎廟戲台
普濟寺戲台
福祿寺戲台
魯班廟戲台
小廟戲台
文昌樓戲台
觀音寺戲台
地藏庵戲台
武當山獅子廟戲台
陝西會館戲台
太汾會館戲台
平羅玉皇閣戲台
火神廟戲台
兩湖會館戲台
人民會堂
新民遊藝場小舞台
人民會場
月華舞台
滾鐘口戲台
省府禮堂
銀川劇院
吳忠市人民劇場
雲亭紀念堂
東方紅劇院
平羅縣小劇場
中寧影劇院
靈武劇院
青銅峽影劇院
固原劇院
吳忠市東方紅影劇院
吳忠市民眾劇場
紅旗劇院
吳忠影劇院
鹽池縣東方紅影劇院
大武口影劇院
新市區影劇院
中衛劇院
平羅縣影劇院
新城影劇院
紅蕾影劇院
西吉影劇院
寧夏工人文化宮劇場
石嘴山市第二工人文化宮
海原縣影劇院
隆德影劇院
涇源影劇院
六盤山影劇院
演出習俗
廟會戲
開光戲
堂會戲
壽慶戲
開業戲
開台戲
對台戲
壓台戲
勞軍戲
城隍爺出巡
敬莊王
迎社火
跳加官
打加官
掛紅
敬關帝
敬喜神
五仙壇
反串
十大班規
還願戲
特份子
官戲
喪葬戲
祈雨戲
放賭戲
集市戲
風攪雪
迎春戲
水牌
三通鼓
祭台
戲苑規矩
撒紅帖
開場喇叭
文物古蹟
賀蘭山岩畫連臂組舞圖
鹽池唐代墓門胡旋舞石刻圖
須彌山石窟樂舞圖
清代月琴
清代檀板
嗩吶
鼓架
賀蘭宏佛塔西夏彩繪木雕舞像
固原北周李賢墓壁畫鼓樂圖
彭陽新集北魏墓樂俑
彭陽新集北魏墓葬陶樂器模型
固原北魏漆棺畫舞蹈圖
報刊專著
鹽池道情手抄本
寧夏文藝
戲劇表演藝術集錦
寧夏戲劇
寧夏民眾文藝
寧夏民國日報
寧夏日報·文藝副刊
寧夏1982年文藝調演專刊
軼聞傳說
御封三絕
三泉殿和地攤戲
趙良棟其人
《玉鳳簪》的來由
“塞上江南”的來歷
由郭月樓到蓋玉亭
西馬營演戲遇上龍捲風
馬鴻逵三請易俗社
王子君牌桌賣月樓
康閻王的故事
錢森不演《抱火斗》
小王其昌
蓋玉亭帶一卡車行頭參軍
成人還需身成人
別忘了,你是個女的
誤女為男
李鳴盛隔牆偷藝
晚來的“狗”叫聲
一張照片
彭德懷支持組建銀川劇社
殷元和與厲慧良合演《三岔口》
屈效梅的魅力
趙滿瑞的“絕活”
八女伶之死
京劇武生為秦腔配演馬僮
姚以壯理髮
班世超骨折演完《泗州城》
楊覺民賣蘋果
趙守忠獨識“嫪毒”
諺語·口訣·戲聯
諺語 口訣
戲聯
傳記
小十二紅
李乾臣
蓋連仲
孫廣乾
王子君
李長清
魏鴻發
楊生華
王庚寅
王玉本
寧硯宸
王得勝
孫秀山
王喜承
劉宴奎
崔占山
梁連柱
張合堂
石子云
吳國賓
張貴榮
吳吉慶
王平藩
張好仁
樊富順
劉金聲
高富厚
康正中
李盛蔭
馬玉山
蕭正惠
宋占元
李俗民
張士宣
陳化禮
姚茂秦
王月樓
郭元汾
龔乃中
姚以壯
蔡寶華
趙文英
劉飛雲
附錄
戲曲會演、評獎名單
後記
索引
條目漢字筆畫索引
條目漢語拼音索引
十部文藝集成志書總監製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