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曲藝》是2014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庚,陶鈍,沈彭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戲曲、曲藝
- 作者:張庚、陶鈍、沈彭年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 頁數:161 頁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0091240
- 叢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
《中國戲曲、曲藝》是2014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庚,陶鈍,沈彭年。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
戲曲藝術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部分包含的精神,審美情趣,人格魅力,悲劇藝術等等,作為文化的觀念層面,構成某一種文化特色的價值體系。戲曲對於中國文化,意義尤其重大:不僅一般地形成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而且最終鑄成中國文化的...
清代地方戲主要是根據歷代演義、小說改編而成的。另外,也有根據雜劇、傳奇、話本、曲藝等形式改編、移植的。清代地方戲的題材可分為歷史戲、婦女戲、愛情婚姻戲、公案戲、神話戲和詼諧小戲以及無法歸類的戲。其中,歷史戲有《如意鉤》、...
魏良輔,字尚泉,江西南昌人,流寓於江蘇太倉南碼頭。為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音樂家、戲曲革新家,崑曲(南曲)始祖。對崑山腔的藝術發展有突出貢獻,被後人奉為“崑曲之祖”、在曲藝界更有“曲聖”之稱。湯顯祖 (1550—1616),中國...
黔劇,流行於貴州省的地方劇種,由曲藝“文琴”發展而成,主要以揚琴為伴奏樂器,地方特色濃郁。劇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19] 滇劇 滇劇,流行於雲南及四川、貴州部分地區的地方劇種,形成於清末民初。由外來的絲弦、襄...
中國戲曲、曲藝 《中國戲曲、曲藝》是2014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庚,陶鈍,沈彭年。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是1981年9月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戲曲曲藝詞典類工具書。《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第一部戲曲、曲藝專科辭書, 共收詞目五千六百餘條,近一百萬字。 ...
豫劇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傳承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已成為河南很有影響的戲曲劇種。豫劇在生成和發展時期,汲取了崑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聲腔劇種的藝術因素,同時廣泛吸收河南民間流行的音樂、曲藝說唱和...
常德絲弦是流行於洞庭湖一帶的民間曲藝,以揚琴、琵琶、三弦、京胡、二胡等弦樂器為伴奏樂器,故稱“常德絲弦”。常德絲弦源於明代江、浙一帶流行的時調小曲。明清之際,攜伎往來貿易的商賈將這些時調小曲傳入常德,與常德方言融合,逐漸...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黃梅戲條目為:“黃梅戲,戲曲劇種。舊稱‘黃梅調’。流行於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區,源於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1959年,由安徽省文化局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戲曲選集》序中寫道:“黃梅戲源於湖北...
基於加強中華優秀傳統藝術保護與推廣的目的,《戲曲》選取了戲曲這個優秀傳統藝術形式,力求表現其藝術的精髓,展現其經過成百上千年選擇與沉澱下來的豐富的內容與形式。將這些優秀文化藝術的特質呈現給廣大讀者,更希望通過它讓世界對中國有...
劉旭編著的《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為叢書之一,生動介紹了先秦、秦漢時代的戲曲,宋金雜劇、宋元南戲、恢弘元曲、明代戲曲、清代戲曲等曲藝藝術。《中國古代戲曲藝術》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
中國戲曲音樂是在中國民族音樂百花園的土壤中繁衍發展起來的,它與古典歌曲、民歌、曲藝音樂、民族器樂等音樂門類一樣,共同創造出絢麗多彩的中國民族音樂。比起前者,它的內涵及外延,形式與內容,風格與色彩,集中的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的...
《中國戲曲文化》是2007年時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蘭。本書旨在向廣大讀者展一不一個豐富多彩的中國戲曲世界,作者整理出尚有記錄的戲曲劇種三百四十多個、曲藝曲種一百四十多個,並將不同的戲曲種類分為形成與發展、音樂與唱腔、...
在角色行當的劃分中,各個地方戲的稱謂有別,《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及經典劇目賞析》則以京劇的稱謂為主。在下篇的唱段譜例的選取時,限於篇幅,只對一些劇目進行了介紹,並未附曲譜。圖書目錄 上篇中國戲曲基礎理論 第一章中國戲曲概述 第...
1959年平湖花鼓戲演出隊成立,隸屬於縣曲藝團,活動至“文化大革命”時結束。1979年成立花鼓戲小組。至1987年,平湖花鼓戲藝人僅剩一人。平湖花鼓戲後繼乏人,瀕臨失傳。目前,平湖花鼓戲已引起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正積極進行搶救性挖掘。 [...
這是一本介紹中國戲曲文化的專著,作者周育德,出版於1995年,此書曾獲文化部第一屆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作品介紹:中國戲曲是一種蘊含極為豐富的文化現象。用當今時髦的話說,它是一個普遍聯繫的信息系統,或者說它是一個“場”,...
2019年10月8日,為期一周的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閉幕。7天時間共吸引了近19萬人進園博園“看戲”。22處演出空間,23個戲曲劇種及曲藝節目,65家專業院團、社團,2300多名演職人員,370餘場戲曲及周邊藝術表演,為民眾和戲迷奉上節日傳統...
把握地方戲的生存狀況與發展趨向,我們還可以看到地方戲在兩個不同層面上的追求,這就是“從無到有”和“從有到優”。“從無到有”是指從民間歌舞小戲或曲藝的基礎上來建設地方戲,“從有到優”是指以崑曲、京劇的范型來完善地方...
同時,廣州、佛山等地結合實際,制定並實施《廣州市進一步振興粵劇事業工作方案》《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促進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佛山市粵劇曲藝傳承發展計畫(2017—2020年)》等。2018年12月,教育部認定華南理工大學粵劇傳承基地...
北京曲劇,唯一在北京這塊土地上誕生的北京地方戲曲劇種。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十年代初,是由魏喜奎為首的一代老藝術家創立的一個新興的劇種。由單弦牌子曲及北方民間曲調發展而來的戲曲劇種,原稱曲藝劇。發展 1949年4月,北京曲藝藝人...
它的產生體現出即墨地區人民的藝術創造力,也為中國的戲曲歷史增添了閃光的一頁。新中國成立以後,柳腔藝術全面提高和拓展,不僅能演出傳統劇目,還能演出現代劇目,而且還能演出武戲。其傳播地域也不斷擴大,不僅在膠東半島,而且還到了河北...
2004年,她作為中國京劇第一人,首次將美妙的京劇旋律唱響世界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開歷史之先河。2017年12月29日,李勝素憑藉交響京劇《楊門女將》獲得第十屆中國金唱片獎戲曲、曲藝類最佳演員獎。2022年9月10日,參加《...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用專門章節介紹文南詞,內容包括劇種沿革、唱腔分類與結構、演唱風格與語言音韻、伴奏形式、板式曲牌和唱腔等。《安徽戲曲音樂集成》刊發了文南詞音樂簡介。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收錄了“文曲戲”條目。《中華舞蹈志》對...
2006年10月,河南曲劇入選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上,河南曲劇參與其中。簡介 劇種 河南曲劇是一種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河南及湖北西北部。前身為曲藝“河南曲子”,於1926年經地攤、高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