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文化十八講》是2008年11月1日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張茂澤 。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思想文化十八講
- 作者:張茂澤
- ISBN:9787224086782
- 類別:社會文化
- 頁數:354
- 定價:29.00
-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01日
- 裝幀:膠版紙
- 開本:16開
- 版次:第一版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思想文化十八講》主要內容:儒家經典之一的《禮記?禮器》說:“天道至教。”明代大儒、心學大家王陽明則直說:“道即是教。”《禮記》和王陽明所說的這一些話,都揭示出中國古代儒家宗教思想理想的“聞道”、“知道”、“求道”、“行道”的基本特點。
將“道”理解為人的本性,給人超越現實世界的種種局限提供了深刻的形而上根據。正面看,人性和“道”為一的思想,可以給每一個現實的人超越現實,上達無限,以致與天合一,成為聖人(或佛或神仙等)一種最理想的、最典型的、真正的人,提供永恆的信念支柱,給以無限的自信心。
目錄
前言
引言
第一講 課程的內容和意義
一、課程主要內容
二、中國宗教概況
三、美國宗教概況
四、宗教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五、宗教在人類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講 宗教的定義
一、國內流行的通俗解釋
二、宗教的科學定義(從人的經驗角度看)
三、宗教的人學定義(從人的本質、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角度看)
四、宗教的神學定義(從“天”的高度看)
第三講 祖先崇拜
一、祖先崇拜的基礎
二、原始社會的祖先崇拜
三、夏朝的祖先崇拜
四、商朝的祖先崇拜
五、周朝的祖先崇拜
六、祖先崇拜的原因
第四講 儒家的“天命”觀
一、儒家“天命”觀的淵源
二、孔子的“天命”觀
三、孔子“天命”觀的特點
四、墨子的“非命”論
五、孔子“天命”觀對古代中國人信念的影響
六、儒家“天命”觀的神學化
七、儒家“天命”觀的形上學化
八、儒家“天命”觀的意義
第五講 陰陽五行說的宗教化
一、陰陽說
二、五行說
三、“五德終始”說
四、“五帝”崇拜
五、太一神
六、董仲舒“天人感應”論
第六講 道教
一、道教概況
二、道教的淵源
三、道教的產生
四、道教的發展
五、道教的興盛
六、王重陽與全真道
第七講 佛教的傳入及其中國化
一、佛教概況
二、佛教傳人中國
三、佛教的流傳
四、佛教的中國化
五、佛教思想的中國化
第八講 中國佛教宗派
一、唐代佛教繁榮的條件
二、三論宗
三、天台宗
四、唯識宗
五、華嚴宗
六、禪宗
七、其他主要佛教宗派
八、中國佛教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
第九講 信仰及其產生
一、信仰的定義
二、信仰是天人合一的綜合表現
三、信仰產生的路徑
四、人性信
五、缺乏——信仰產生的事實的前提條件
六、缺乏感——信仰產生的心理原因
七、信念和信賴——信仰自覺與建立的標誌
八、自信心和滿足感——信仰的功能
第十講 信仰的發展
一、信仰發展的理性原因
二、本能信仰
三、迷信
四、理智信仰(信念)
五、理性信仰(信念)
六、“天”的信仰
第十一講 中國古代關於“信仰”的觀念
一、古代漢語中“信”字的五種意義
二、古代漢語中“仰”字的意義
三、“信仰”的意義
第十二講 “神”是什麼
一、認識“神”概念意義的方法
二、“超人間超自然”的意義
三、人們所意識到的“神”
四、“神”概念的定義
第十三講 神存在的證明
一、討論神存在問題的意義
二、證明神存在的方法
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對神存在的樸素論證
四、本體論證明
五、現象論證明
六、墨子對鬼神存在的證實
第十四講 中國古代關於“神”的觀念
一、“神”是“道”的人格化
二、“神”(“天”)的地位
三、中西“神”論的異同
四、對“天”(“神”)的理性理解
五、古代中國“神”(“天”)論的特點
第十五講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神學
一、周人對殷人“上帝”觀念的改造
二、先秦儒家對周人天人關係觀念的理性改造
三、王充對兩漢宗教思想的批評
四、宋明理學家以“道”、“拒神怪”、“絕神奸”
第十六講 中國古代宗教文化的特點
一、中國古代宗教文化的一般特點
二、“道”的信仰占主導地位
三、“敬道”禮儀
四、墨子“天志”“鬼神”思想的世俗功利化
五、“神道設教”
六、中國古代宗教文化特點的意義
第十七講 培育和弘揚宗教精神
一、外來宗教中國化的限度
二、中國文化宗教化的限度
三、賀麟論“宗教精神”
第十八講 信仰與誠信
一、信仰與誠信的關係
二、出現了“誠信”問題
三、何謂“誠信”
四、“誠”是誠信的基礎
五、誠信的辦法:從我開始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