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循環學會

中國微循環學會是從事微循環領域相關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國家一級學會。英文名稱Chinese Society of Microcirculation,簡稱:CSM,隸屬中國科技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微循環學會
  • 外文名:Chinese Society of Microcirculation
  • 簡稱:CSM
  • 隸屬:中國科技協會
學會簡介,學術交流,

學會簡介

本會是我國從事微循環研究的生命科學、醫學以及相關學科的科技人員與醫學工作者自願組成的、依法登記的公益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是聯繫微循環領域科技人員與醫學工作者的平台和紐帶,是一支推動我國微循環領域科學技術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
1993年,以修瑞娟教授為代表的我國四十多名微循環專家提出申辦請求,根據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羅乾同志的批示,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審查,國家科委批覆,經民政部登記,中國微循環學會於1993年8月30日成立。同年在泰安舉行了成立大會,由60位專家組成了第一屆理事會,並推舉時任國際微循環學會聯合會常委、亞洲微循環聯盟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微循環研究所所長修瑞娟教授擔任理事長。當時有會員280餘人。同年加入了亞洲微循環聯盟以及世界微循環學會聯合會。
1999年,在南京召開了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由69人組成的二屆理事會,修瑞娟教授當選為理事長。時有會員400餘人。修瑞娟教授領導的中國醫學科學院微循環研究所作為學會的掛靠單位,為學會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突出貢獻,帶領中國微循環領域研究進入黃金時代。
2007年6月中國微循環學會第三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由87人組成的第三屆全國理事會,詹啟敏教授當選理事長,修瑞娟教授當選名譽理事長,這次換屆新老更替幅度大,一大批朝氣蓬勃、富於開拓、銳意進取、努力攀登的青年學者進入了理事會。學會三屆理事會成立以來,在修瑞娟名譽理事長的親切指導和詹啟敏理事長的領導下,在學會各位領導共同努力下,學會工作取得了新進展,開拓了新的發展思路,積極籌備建立專業委員會,擴大了學會隊伍, 拓寬了中國微循環的研究領域,極大地充實豐富了學會的學術內涵。
鑒於詹啟敏理事長重任在肩,科研工作繁忙,由詹啟敏理事長提議並徵得學會主要領導同意,常務理事會2011年7月中國科協同意和民政部批准劉乃豐副理事長兼任學會秘書長主持學會日常工作,同時發文同意將學會掛靠單位轉移至地處南京市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這一重大決議充分體現了學會的改革創新精神, 體現了學會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遠見、魄力、膽識。學會秘書處依託掛靠單位組建後積極開展工作,在聯絡上級主管部門與理事,籌備會議,整理申報資料和學會事務等方面,富有成效。
學會現有會員近千名。學會成立以來積極組織國內外學術交流,1995年在北京主辦了第二屆亞洲微循環大會,2007年承辦了第十一屆國際人工血液大會,組團參加了第六屆(1996年,德國慕尼黑)、第七屆(2001年,澳大利亞悉尼)和第八屆(2007年,美國密爾沃基)世界微循環大會,組團參加了在曼谷、萬隆、馬尼拉和東京亞洲微循環大會。
中國微循環學會在年內即將召開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學會正面臨新一輪發展機遇,呈現廣闊的發展前景。

學術交流

學會成立後在國際學術交往中日益成熟壯大,逐漸顯現其不可取代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1997年,在修瑞娟理事長的帶領下,中國微循環學會全額出資5萬美元,由全國各地臨床和實驗研究的專家近40人組成了龐大陣容的中國微循環代表團,赴泰國曼谷參加了第三屆亞洲微循環大會,我國微循環學者共發表論文60餘篇,三名青年科研工作者獲得了大會頒發的青年研究者獎(共五名)。展示了中國微循環學會的組織能力和學術地位。
2000年,中國微循環學會又資助了12名中國學者參加了在印尼萬隆舉行的第四屆亞洲微循環大會,修瑞娟理事長針對日本學者挑起台灣問題的企圖,在大會閉幕頒獎儀式上嚴詞指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這次大會上,面對微循環研究迅速發展的形勢,修瑞娟在大會作了"建立亞洲微血管醫學"的主報告,為微循環學科領域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向。
2001年,學會資助了9名中國微循環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辦的第七屆世界微循環大會,2003年,參加了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五屆亞洲微循環大會。在這次會上,修瑞娟教授作了題為"蛋白質組學與微血管醫學"的大會主報告。2005年2月學會組團參加了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六屆亞洲微循環大會。修瑞娟在大會上作題為"微血管-蛋白質組學的關鍵靶區"的主報告,她將蛋白質組學與微血管醫學密切結合起來,為微循環的發展指明了新的前景。
中國微循環學會成立後,義不容辭的肩負起了組織全國的微循環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進行學術導向、壯大學術隊伍、發現培養後備人才的光榮使命,真正起到了核心和凝聚作用。就目前國內民眾對微循環的認知程度、對改善微循環在各種疾病的診斷治療、健康保健中作用的認識提高,充分說明了微循環學科的發展和影響對人民健康的作用和意義。
在國內的學術交流方面,學會充分發揮了領導和組織作用,每兩年一次的全國微循環學術大會成為推動微循環學術交流、臨床與基礎、各醫學專科之間交叉滲透的平台。1994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全國微循環學術大會。1997年在四川成都舉行了第二屆微循環全國學術大會,1999年在江蘇南京舉行了第三屆全國微循環學術大會並召開了第二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進行了換屆選舉。2002年11月在深圳舉行了第四屆全國微循環學術大會。經新近召開的學會常務理事會決定,2004年11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五屆全國學術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