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巨嬰

中國式巨嬰

巨嬰,無國界差異。顧名思義,指成年性嬰兒的貶義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式巨嬰
  • 外文名:Chinese giant baby
  • 所屬領域:社會現象描述
  • 出處:《巨嬰國》
  • 提出人:武志紅
概念,特徵,起源,反思,育人,

概念

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可稱為巨嬰。巨嬰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其中最主要的兩個特質:
一是“全能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是一種非常有殺傷力的病態。它導致一個人把全世界都當成自己的所屬品,不能平等對待別人,甚至不把其他人當作生靈,這種心理其實是嬰兒早期都會存在的一種心理,它在教育學中被叫作“自我中心化”。
二是“偏執分裂”,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想像世界,脫離現實。有巨嬰心理的人一方面內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卻很脆弱。內心的牢固是為了保護其脆弱,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質疑,一旦受到質疑就會強烈牴觸;不能接受非自己預期的對待,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陷入憂鬱;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內心就會破碎。
只有擁有這兩種特質的成年人,才能被稱為巨嬰心理。

特徵

依賴、自私、“媽寶男
武志紅先生的最新力作《巨嬰國》這樣解釋到:依賴、自私、脾氣大,而當嬰兒成長為成人,心理狀態卻還處在母嬰共生 、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狀態下時,就被江湖人稱“巨嬰”、“媽寶男”。

起源

“泛濫成災”的母愛
每一個“巨嬰”背後,都是“母愛泛濫”的結果。毫無疑問,每個父母都愛孩子,然而就是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讓孩子從小到大,一次又一次,被媽媽充滿母愛的刀,雕刻成後來脆弱、依賴、沒擔當、沒主見的模樣。母愛如天,一切包辦,“控制型父母+沒限度的嬌養=一個一輩子無法斷奶的巨嬰”。

反思

自己有沒有在培養“巨嬰”?
“我不允許孩子離開自己,一旦離開,就會茶飯不思,這算不算共生心理?”
“寶寶總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什麼事情都要我們聽他的,稍不順心就脾氣暴躁,以後一直這樣全能自戀可咋整?”
“孩子總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可每次成績稍微差一點就沮喪灰心,長此以往,我該如何守護他偏執而脆弱的性格?”
不妨仔細回想,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和這些媽媽有著同樣的問題。如果有,不妨去檢討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認真想想你在把孩子往哪個方向培養,認真想想,無形中,是否就把孩子往“巨嬰”路上推了。

育人

放心,放手,放下姿態,不讓孩子成“巨嬰”!
孩子的成長就像大樹的長成。一圈一圈的年輪,都是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其需要面對的問題、學習的內容、經歷的體驗。我們究竟該怎樣做才不會讓孩子淪為“巨嬰”?
1.放心:養孩子不用形影相隨
上帝給我們一個任務,讓我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孩子像蝸牛一樣晃晃悠悠,且走且成長。我們需要付出的,是愛與陪伴,但是指引並非形影相隨,教育並非代替他行走,我們不必完全奉獻自我,更無需寸步不離。相較於影子般的伴隨,成為彼此病態的共同體,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懂界限、知進退、不急不躁、學會放手的母親。
他需要時,扮演好一個母親的角色,以身作則,讓孩子在你身邊學會為人、處事;他獨立時,溫柔地放手,得體的退出,天高任鳥飛,只要讓他知道你愛他。
總之,育兒這場仗,太過緊張,你就輸了。
2.放手:孩子的智慧在他自己的手上
“巨嬰”的誕生離不開父母的溺愛,很多家長抱怨帶娃真累,實則是剝奪了孩子的獨立能力,無意中就把孩子培養成了“巨嬰”。
人們總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卻很少人意識到,身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大肆潑墨,而恰恰是該給孩子多一些留白,讓他們自由發揮。這人生的留白里,沒有你的思想、你的意志、你的過分干預,卻又在不經意間讓孩子知道怎樣和自己相處、和別人相處、和自然相處,讓我們的孩子帶著愛,更加從容的長大、成人。我們常說對孩子是永遠放不開的愛和牽掛,但其實“最好的疼愛,是手放開”。
3.放下姿態,育兒先育己
為人父母者,最愛犯的錯誤就是自以為是,固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陳舊理念,覺得自己是從小長大一路過來的,教育孩子決不成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