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共識型決策:“開門”與“磨合”(中國式共識型決策)

中國式共識型決策:“開門”與“磨合”

中國式共識型決策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式共識型決策:"開門"與"磨合"》通過收集大量政府公報、檔案、報告等資料,並對參與中國新醫改決策過程的官員、政策專家、有組織利益團體代表進行深度訪談,《中國式共識型決策:"開門"與"磨合"》用抽絲剝繭的方式梳理、分析了新醫改政策形成的全過程,從而深度探究了中國中央政府如何制定重大公共政策。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式共識型決策:"開門"與"磨合"
  • 作者:王紹光 樊鵬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322頁
  • 開本:16
  • 定價:39.00
  • 外文名:The Chinese Model of Consensus Decision·Making a case Studv of Healthcare Reform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0176246, 7300176240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用了近四年的時間,順利出台了一部充分體現公益性、符合中國國情的醫改改革方案,被廣泛評價為一次巨大的成功。回顧這次醫改政策形成的全過程,不僅在中國重大公共政策的歷史上史無前例,即使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也是不多見的。要解釋這種成功,就不能把它視為偶然現象,而應把它看做中國決策模式的產物。問題是,迄今為止,對中國決策模式的系統性研究很少;即使有,也是外國學者多年前完成的。他們對當年中國決策模式的概括未必準確;哪怕準確,對日新月異的當下中國也不可能適用了。王紹光和樊鵬專著的《中國式共識型決策(開門與磨合)》的著眼點就是探究當今中國重大公共政策的決策模式。

作者簡介

王紹光,1954年生於武漢,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講座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長江講座教授,重慶大學高等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著名政治學家。1982年獲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康乃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1990—2000年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政治系。已出版中英文專著與合著約三十本,包括《民主四講》、《祛魅與超越》、《安邦之道》、《中國國家能力報告》、《分權的底限》、《人間正道》、《波蘭尼的與中國的大轉型》等。
樊鵬,1980年生於山東鄆城,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2010—2012年,受中宣部委派前往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掛職,實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200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檔案系,獲管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獲政治學博士學位。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言
中國政府的決策模式吸引海內外廣泛關注
醫療改革是各國政府普遍面臨的決策難題
中國新醫改為研究中國決策機制提供了良機
思路、著眼點與信息來源
第二章 醫療改革的時代背景
計畫經濟時代的醫療衛生體制與成就
改革開放時期醫療領域的市場化改革
2002年以來醫療衛生領域的危機與轉機
新農合的啟動與政策拐點的出現
“非典”危機對醫療改革的影響
社會範圍內對醫療體制的大討論
第三章 新醫改政策制定的基本進程
政策制定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政策議程的設定(2006年6月之前)
第二階段:備選方案的設計和選擇(2006年7月—2008年2月)
第三階段:最終方案的內部醞釀(2008年3月—2008年9月)
第四階段:政策的公開徵求意見(2008年10月—2009年11月)
第五階段:政策的最後出台(2008年12月—2009年3月)
政策制定的參與結構
第四章 普通民眾對政策過程的影響
普通民眾的主動支持和參與
決策者對民意的匯集與吸納
醫改啟動初期對民眾意見的匯集與參考
政策醞釀階段對民眾意見的匯集與吸納
公開徵求意見階段對民眾意見的匯集與吸納
小結
第五章 政策研究群體的參與和影響
中國政策研究機構的基本情況
民間政策研究機構
學術部門下屬的政策研究機構
黨政部門下屬的政策研究機構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下屬的政策研究機構
參與醫改決策過程的主要政策研究機構
政策議程設定階段的參與
備選方案設計階段的參與
政策內部醞釀階段的參與
公開徵求意見階段的參與
政策最後出台階段的參與
政策研究機構參與政策制定的基本渠道與方式
通過正式制度渠道參與醫改政策制定
主動創造條件影響醫改政策制定
小結
第六章 有組織利益團體的參與和影響
國內利益團體參與醫改政策制定的基本狀況
國內醫藥零售行業有組織利益團體
國內醫藥生產企業有組織利益團體
國內商業保險公司有組織利益團體
國內公立醫院院長、醫師方面有組織利益團體
國內利益團體影響醫改政策制定的基本渠道與方式
直接協助決策者進行政策醞釀
利用與公共傳媒合作表達意見
組織召開各種類型的研討會
資助研究機構形成政策方案
行業協會領袖向決策者建言
向決策部門有組織“上書”
向部際協調機構和最高決策者“上書”
通過“兩會”代表委員向決策部門施壓
通過全國工商聯向決策部門反映意見
國外相關利益團體對醫改政策制定的影響:以RDPAC為例
組織使命及利益整合功能
基本組織結構與日常運作
影響政策制定的方式與渠道
對政策制定產生的影響
小結
第七章 政策制定部門的參與和影響
決策部門及其職能分配
政策制定部門內部意見形成的流程
意見的內部醞釀
意見的徵詢協商
內部意見的整合
政策制定部門內部意見形成的方式
對社情民意的匯集分析
對系統內部意見的吸納
對行業協會意見的吸納
通過實地調研了解情況
政策制定中各部委之間的“底下溝通”
“底下溝通”的必要性與有限性
“底下溝通”的基本形式
“底下溝通”的原則策略
小結
第八章 部際意見的協調與總體方案的整合
中央體制中的“協調難”及其根源
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
統籌協調方案起草工作
推動實現“外堂”溝通
針對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開闢渠道聽取各方意見
整合方案上報中央審議
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
中央直屬政策研究和諮詢機構的部際協調功能
向最高決策者獨立提供決策參考
對政策進行文字審議和政治把關
小結
第九章 最高決策者的作用
凝聚改革共識,引領決策方向
控制決策步驟,深化改革進程
開闢獨立渠道,匯集真實民意
利用決策機制,集中拍板定案
小結
第十章 結論
“開門”型參與結構
“磨合”型互動機制
“共識型”決策模式
“共識型”政治體系
附錄 訪談信息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