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名家文庫:鮑家聲文集》是2014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鮑家聲、中國建築文化中心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建築名家文庫:鮑家聲文集
- 外文名:Collected Works of Bao Jiasheng
- 作者:鮑家聲 中國建築文化中心組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329 頁
- ISBN:9787560988573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本書是了解鮑家聲學術成果的資料匯總。可以供建築設計人員參考使用。主要介紹了鮑家聲老師的規劃設計、住宅設計、圖書館設計、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學術成果。
圖書目錄
第一篇規劃設計
1高層建築設計若干問題
2城市的發展與新型建築的探索
3美國現代建築的新特點
4傳統居住街區改造更新設計探索
5建築學科面臨的挑戰
6從粗放型走向集約型的規劃設計——“上海市復興城”高強度高容量開發中的規劃設計對策
7可持續發展與建築的未來——走進建築思維的一個新區
8城市化,路在何方?
9一個空間細胞再生效益及其啟迪——我的高效空間工作室設計
10舊建築,新生命——建築再利用思與行
11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一位池州籍城建專家的進言
12開放建築的探索
13建築思考與探索——我的建築之路
14觀演建築設計中的思考與體驗
15建築創作的回歸
16建築體系構想與實踐
17低碳經濟時代的建築之道
第二篇住宅研究
1人民住宅人民建—關於支撐體住宅建設的構想
2住宅建築的新哲學和新方法——“SAR”的理論和實踐
3住宅建設的一種新構想
4一條住宅建j發的新途徑——關於套用SAR理論和方法的一些構想
5支撐體住宅規劃與設計(上)
6支撐體住宅規劃與設計(下)
7大量性住宅建設的目的和手段
8大量性住宅新探索——無錫支撐體住宅建設
9城鎮住宅建設新模式
10高效空間住宅設計效益談
11更新觀念,擴大視野,著眼未來,精雕細刻——2000年城鄉小康住宅示範工程規劃設計思考
12走向適應市場的開放住宅——商品住宅的特點及其設計理念
13生態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探討
14合理、開放、高效、超前——南京月牙湖小區獲獎套型設計兼談住宅套型設計
1560年走向世界的中國住宅研究
第三篇圖書館建築研究論文
1江蘇新醫學院圖書館設計
2圖書館建築調查與設計探討
3縣級圖書館規模調查與探討
4試談現代化圖書館設計的若干問題
5敢問路在何方——中國圖書館建築的現狀與未來
6開放的建築,開放的未來——安徽銅陵財貿專科學校圖書館設計
7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圖書館建築
8現代圖書館建築開放設計觀——圖書館新的建築設計模式
9“模組式”圖書館設計初探
10圖書館建築發展趨向與設計對策
11百年之途(圖),三十年之行——圖書館建築研究與實踐
12圖書館建築求索——從開放到回歸
第四篇建築教育研究論文
1建築教育思想與建築教學改革——建立有南工特色的建築教育體系
2我國建築教育加強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
3我國建築教育與建築教育評估
4近年來中國高等學校建築教育
5精心培養茁壯成長——1993年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綜合評介
6不能抱著“30年傳統”走向21世紀——東南大學建築系1995年教學工作會議大會發言
7談建築系的學科建設——系慶七十周年感
作者簡介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序言
記得我公開發表的第一篇學術文章是《肉類聯合加工廠設計》,刊於1958年南京工學院建築系創辦的《城鄉規劃》內部刊物上,那是因為1958年我國開展教育改革,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學校開門辦學,高班學生要走出校門參加社會生產實踐。當年我在讀大學五年級,學校將我們全班60餘人安排到設計院,我與另外7名同學分到徐州市建築設計室(今徐州市建築設計院)參加實踐工作,要求設計要“一竿子到底”。我們分別安排在勘察組、建築組、結構組、設備組及概預算組,並實行輪流換崗。我在建築設計組時,接受做一個江蘇邳縣肉類聯合加工廠工程設計,並要我主持這項工程(設計室人少,建築設計人更少),對此工程我一無所知,只好向實際學習。我們就去南京、蚌埠肉類聯合加工廠去參觀學習,詳細了解豬從豬舍趕出,經專用通道經電麻、上架、屠宰、切割、清洗直到送進冷藏庫的整個生產流程和設備,並與廠方人員交談,了解對廠房設計的要求,回來後著手設計,從工藝設計到建築設計一竿子到底。最後施工建成(據了解此房現還在使用)。第一篇文章寫的就是參加這個工程設計的體驗和認識,可以說這是我的處女作;1961年江蘇省建築學會召開建築風格研討會,我寫了一篇《試論建築風格》一文,被選在大會發表,這是我第一次登上學術研討會講堂,也是我學術活動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大學校的開端;1964年北京市政府召開了北京市長安街規劃設計全國研討會,邀請了全國著名的大學和設計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南京工學院委派以楊先生(楊廷寶教授)為首的老、中、青三結合的4人代表團參加了這次研討會,我有幸作為青年教師跟隨楊先生參加了這次盛大、隆重、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另兩位是潘谷西和鐘訓正兩位先生),我第一次見到了國內建築學界的大專家、大學者,如梁思成教授、陳值院長,趙琛院長等中國第一代建築大師們,也認識了設計北京十大國慶工程的有名的建築師,如張鎛、張開濟、林樂義等中國第二代建築師們。參加這次研討會是我步入國內學術界的一個起步;1979年我被公派到香港巴瑪唐納設計事務所參加南京金陵飯店設計,開始接觸到境外的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們,1982年公派赴美國MIT做訪問學者,有機會參加了一些國際性的學術活動,直到1985年應邀到德國漢堡參加了城市住宅規劃與設計國際研討會,並做了主題發言,這些是我逐步步入國際學術活動的初始歷程。1985年我擔任南京工學院建築系主任,比較重視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因此有機會、有條件從個人參加學術活動到單位組織學術活動,1986年籌辦了全國第一屆建築教育思想研討會,1987年舉辦了城市住宅規劃設計國際研討會……在我任系主任二屆七年多時間內,幾乎每年都籌辦1~2次學術研討會,1992年卸任系主任後,創辦了東南大學開放建築研究與發展中心,也籌辦了一次開放建築國際研討會;在我主持全國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十餘年的時間內,每年也都至少舉辦一次全國性的建築教育研討會……組織和參加這些學術會議,也就逼著自己思考一些問題,逼著自己總結一些問題,逼著自己多去學習一些東西,最後逼著自己要寫一點東西,這本冊子收集的文章,就是一點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