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左翼文學編年史

中國左翼文學編年史

《中國左翼文學編年史》是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大明。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左翼文學編年史
  • 作者:張大明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8月
  • 頁數:109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9747353 
  • 叢書名: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左翼文學指的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文學。本書以編年的形式,以豐富、全面、系統、準確的史料為根據,講述中國左翼文學發生髮展的歷史。時間跨度從1920年到1932年,這期間左翼文學經歷了從醞釀、發展到高潮,到遭到國民政府鎮壓跌入低谷,再因形勢變化再次崛起的過程。本書內容豐富,涵蓋左翼文學的創作、理論批評、文學翻譯作品,社團、思潮流派、運動、論爭,甚至新書廣告,包羅萬象

作者簡介

張大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信息

序一(桑逢康)
序二(黃淳浩)
開篇說明
上篇 革命文學(1920~1927年末)
本篇要略
本篇正文(1920~1927年末)
對勞動階級要有十二分的同情建設第四階級的詩歌
高爾基
文學與馬克思主義
布爾什維克與文藝勞農俄國的文藝
《國際歌》漢譯
《中國青年》及《民國日報》附刊《覺悟》上的急進聲音
佛理契的藝術社會學
安德列耶夫《紅笑》
蔣光慈《無產階級革命與文化》
蔣光慈新詩《新夢》
列寧《托爾斯泰與當代工人運動》首次被輸入中國
沈雁冰《論無產階級藝術》
“五卅”是一塊界碑
譯介《蘇俄的文藝論戰》普列漢諾夫首次被介紹到中國
蔣光慈《少年飄泊者》《鴨綠江上》
托洛茨基《文學與革命》
郭沫若自稱從1924年起就已經成了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革命與文學》:我們現在所要求的文學“是表同情於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寫實主義的文學”
評魯迅《吶喊》
列寧《論黨的出版物與文學》被譯介到中國
蔣光慈《哀中國》
郁達夫《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文學》
革命文學的倡導者、創造者陸續匯聚上海
彭家煌、魯彥、胡也頻、劉一夢、段可情、許傑、柯仲平、華漢等的創作
茅盾《幻滅》發表
魯迅論革命文學
茅盾《魯迅論》
丁玲發表處女作
本篇結語
中篇 普羅文學(1928~1929年秋)
本篇要略
本篇正文(1928~1929年秋)
《創造月刊》第1卷第8期恢復出版兩種版本預示與魯迅的聯合失敗
郭沫若:無產階級文藝是傾向社會主義的文藝
蔣光慈論葉賽寧和“謝拉皮翁兄弟”
《太陽月刊》創刊太陽社成立
蔣光慈《現代中國文學與社會生活》,自詡他們這批新作家是“被革命潮流所湧出”,“自身就是革命”
錢杏邨書評開篇
楊邨人、孟超、劉一夢、蔣光慈、樓建南等的小說創作革命+戀愛的類型
《泰東月刊》:“革命的文學家,到民間去!”
魯迅譯青野季吉論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
茅盾不同意蔣光慈關於“新作家”“舊作家”之說
茅盾《動搖》發表
彭家煌、羅黑芷、魯彥、臺靜農、胡也頻
錢杏邨《革命的故事》:初期普羅文學的典型特徵
後期創造社《文化批判》創刊進行“偉大的啟蒙”挑起“革命文學”論爭
只有“昨日的文學家”才講究藝術技巧
解釋新詞語
魯迅說文藝並非“革命的先驅”,文藝與政治時時在衝突中
葉靈鳳性心理小說《鳩綠媚》
魯迅譯《小約翰》
《創造月刊》第1卷第9期出版
蔣光慈《關於革命文學》:革命文學應當是反對個人主義的團隊精神的文學
丁玲發表《莎菲女士的日記》
日本平林初之輔論生產力的發展與文學藝術生產的關係
郭沫若詩集《前茅》《恢復》出版
《文化批判》第2號出版
成仿吾《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打發他們去!》《全部的批判之必要》
馮乃超《藝術與社會生活》,李初梨《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全面闡述創造社關於革命文學的理論,“圍剿”魯迅
辛克萊“一切藝術都是宣傳”
龔冰廬工人小說
郭沫若離滬去日本,開始10年流亡生涯
托洛茨基《文學與革命》漢譯出版
錢杏邨《死去了的阿Q時代》
創造社和太陽社之間爭論誰最先倡導革命文學
《新月》創刊
魯迅發表《“醉眼”中的朦朧》,回擊創造社、太陽社的攻擊“革命文學”論爭全面展開
《文化批判》第3號出版
華漢首次發表小說《馬林英》
《太陽月刊》四月號出版
殷夫
華漢《文藝思潮的社會背景》
《文化批判》第4號出版
李初梨《請看我們中國的Don Quixote的亂舞》
洪靈菲《流亡》三部曲陸續出版
魯迅《文藝與革命》:一切宣傳並非全是文藝
《太陽月刊》五月號出版戴平萬、馮憲章、林伯修
蔣光慈譯愛倫堡的小說
《創造月刊》第1卷第11期出版說魯迅“無理取鬧”“要緊的是看你站在哪一個階級說話”
胡秋原《革命文學問題》、甘人、侍桁:對“革命文學”的另一種聲音
柳絮、毛一波等無政府主義派的文藝觀
《我們月刊》創刊我們社成立
潘漢年編《畸形》創刊
成仿吾離上海,經日本去歐洲
魯彥《黃金》、魏金枝《七封書信的自傳》、樓建南《掙扎》出版
茅盾《追求》發表
梁實秋的文學觀:文學是沒有階級性的,文學是天才的產物
《沫若詩集》出版
李初梨論普羅文藝批評的標準
魯迅譯《蘇俄的文藝政策》
蔣光慈《最後的微笑》
《太陽月刊》出版七月號後停刊中國還沒有無產階級文學
藏原惟人論新寫實主義
創造社彭康、馮乃超批判新月派
“革命文學”產生的背景
茅盾避難去日本
錢杏邨作家評論集《現代中國文學作家
杜荃(郭沫若)《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魯迅是二重反革命人物,不得志的法西斯蒂;梁自強:魯迅反駁創造社的文字是妾婦罵街;鄭伯奇:沒有算到魯迅會是我們的敵人
戴望舒詩《雨巷》發表
郁達夫再次解釋脫離創造社的原因認魯迅是“中國作家中的第一人”
魯迅:無產階級文學是最高的政治鬥爭的一翼,希望有切實的人來翻譯唯
物史觀的書
國民黨中人亟盼也有國民黨的文藝政策
局外人論革命文學
列寧《列·尼·托爾斯泰》首次漢譯
馮乃超橫掃一切
龔冰廬《炭礦夫》
李初梨《自然生長性與目的意識性》
時人以讀第四階級的文學為時尚
《大眾文藝》創刊
馮雪峰《革命與智識階級》論魯迅與革命
洪靈菲《轉變》出版許傑、杜衡、沈起予
魯迅《朝花夕拾》出版
太陽社創刊《時代文藝》
茅盾長篇論文《從牯嶺到東京》
列寧《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首次漢譯
巴比塞《高爾基訪問記》
柔石
丁玲、周毓英、塞克作品集
華漢《躉船上的一夜》
魯迅譯俄國雅各武萊夫的《農夫》
易坎人(郭沫若)譯辛克萊《石炭王》
華漢《暗夜》出版
茅盾的《蝕》具有“永久的價值”
魯迅譯《蘇俄的文藝政策·觀念形態戰線和文藝》
太陽社《海風周報》創刊
《北新》認為目前還沒有無產階級文學
魯迅譯《豎琴》:革命文學創作不畏懼血和污穢
戴望舒新詩《我底記憶》
《創造月刊》出版終刊號
約翰·里德
林語堂論魯迅:“青年叛徒們的領袖”
蘇俄柯甘論蘇聯文學
周揚
盧那察爾斯基論文學批評
戴平萬《都市之夜》
太陽社《新流月報》創刊
陳勺水論新寫實主義
沈端先(夏衍)文藝批評
錢杏邨力的文藝
日本岡澤秀虎作、陳望道譯《蘇俄十年間的文學論研究》
藏原惟人論普羅文學的內容與形式
馬克思、恩格斯論現實主義首次進入中國作家的視野
林伯修《1929年急待解決的幾個關於文藝的問題》
洪靈菲《在洪流中》
張天翼《三天半的夢》
魯迅譯《關於文藝領域上的黨的政策·俄國××黨中央委員會的決議》
《文學周報》出版蘇俄文學專號
魯迅論短篇小說
《社會科學叢書》要目
田漢《名優之死》
茅盾論《倪煥之》時下的革命文學只是標語口號式或廣告式的無產文學
《引擎》創刊
匈牙利瑪察論歐洲文學輸入中國
波格達諾夫《新藝術論》藝術有組織生活的功能
茅盾發表《虹》
魏金枝《父子》
中共中央文委成立
耿濟之譯蘇俄文學史
茅盾《野薔薇》出版
李守章《秋之汐》
太陽社、我們社、引擎社先後自動解散
蔣光慈去日本
郭沫若譯辛克萊《屠場》出版
蔣光慈《麗莎的哀怨》出版
梁實秋《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
中共中央直接關注“革命文學”論爭,指示結束論爭,籌建左聯
本篇結語
……
下篇 左翼文學(一)(1929年秋~1931年春)
下篇 左翼文學(二)(1931年4月~1932年底)
後記
本書徵用報刊目錄
本書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