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23軍第207團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23軍第207團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23軍第207團舊址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沃東村澳溪畔的澳柄宮,宮前大埕前有兩棵百年古榕,枝粗葉茂,蒼翠茂盛,樹下修有石欄桿,是村民納涼休閒的好地方。左邊一座與澳柄宮同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的澳柄橋橫跨於澳柄溪上,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古驛道沿澳柄橋南北延伸,當時這裡是平原通往廣業山區(今白沙、莊邊、新縣、大洋)的必經之路,為連線莆田、仙遊、永泰三縣的交通要道。早在1926年10月,莆田黨組織便在此建立中共澳柄支部,組建農會,發動民眾開展鬥爭,使澳柄鄉成為莆田革命活動的據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工農紅軍第23軍第207團舊址
  • 地理位置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沃東村澳溪畔的澳柄宮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中國工農紅軍第23軍第207團舊址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沃東村澳溪畔的澳柄宮,宮前大埕前有兩棵百年古榕,枝粗葉茂,蒼翠茂盛,樹下修有石欄桿,是村民納涼休閒的好地方。左邊一座與澳柄宮同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的澳柄橋橫跨於澳柄溪上,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古驛道沿澳柄橋南北延伸,當時這裡是平原通往廣業山區(今白沙、莊邊、新縣、大洋)的必經之路,為連線莆田、仙遊、永泰三縣的交通要道。
中國工農紅軍第23軍第207團舊址

歷史沿革

早在1926年10月,莆田黨組織便在此建立中共澳柄支部,組建農會,發動民眾開展鬥爭,使澳柄鄉成為莆田革命活動的據點。
1928年春,由於中共莆田縣委發動農民反抗煙苗捐的鬥爭遭到國民黨地方當局的壓制而陷於停頓,使中共莆田縣委領導人意識到沒有革命的武裝就不能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 縣委決定,由陳天章配合廣業區委負責組建莆田游擊隊。於是,陳天章、王紀修等在澳柄、東度、夾漈三個支部發動籌槍l0多支,吸收進步青年20多人為游擊隊員。1928年3月,在澳柄宮正式成立莆田第一支工農武裝隊伍,陳天章任隊長,黃經芳任指導員。從此開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鬥爭。
1930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羅明到莆田巡視後,決定派軍事幹部黃琬到莆田主持軍事工作,加強武裝鬥爭的領導。黃琬到莆後,把各地分散的游擊武裝集中到澳柄、東度整編。8月中旬,黃琬、陳天章、王紀修等根據莆田總行委的統一部署,在白沙東泉圓通寺召開軍事會議,宣布成立紅軍207團,首批報名參加紅軍的有50多人,黃琬為團長,陳天章為政委。同時決定在澳柄、東泉等有條件的鄉成立赤衛隊,以配合紅軍開展土地革命鬥爭。接著,紅軍207團和中共廣業區委在澳柄宮召開民眾大會,進行開展土地革命的宣傳鼓動。會後,紅軍和赤衛隊開赴澳柄鄉各村張貼革命標語,開展反霸鬥爭。
不料,當地地霸向城裡駐軍旅部報案,莆田駐軍旅部派一營部隊從澳柄嶺、東坑嶺和梧塘山三路圍攻澳柄鄉,其中一路堵擊在虎井村的赤衛隊,兩路合圍紅軍207團駐地澳柄宮。因寡不敵眾,澳柄反“圍剿”鬥爭失敗,黃琬受傷被捕,慘遭殺害。福建省總行委又從惠安調楊偉接任紅軍207團團長,陳天章仍為政委。為避敵鋒芒,楊偉等把整頓恢復後的紅軍隊伍帶到莆仙交界的黃龍一帶繼續開展斗霸活動。
1930年11月,中共莆屬特委決定把活動據點由澳柄鄉轉移到新縣外坑鄉。11月18日,紅軍207團改編為福建紅軍游擊隊第二支隊,張威任支隊長,王於潔任政委,陳天章任政治部主任。紅軍第二支隊成立後,在外坑各自然村發動民眾打擊地主、惡霸,實行土地革命,成立外坑鄉蘇維埃政府。12月底,外坑蘇區反“圍剿”失敗,撤銷了第二支隊,轉入隱蔽鬥爭。紅軍207團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給閩中和莆田的革命鬥爭帶來深刻的影響,也在莆田人民心中燃起了不滅的革命火種。
澳柄宮作為紅軍游擊隊駐地,在閩中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1999年,當地黨委在澳柄宮後面修建了紅軍207團舊址陳列館,展出有關紅軍207團的鬥爭史跡和珍貴的圖片資料,還有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炮、軍號、梭標、大刀以及伴隨紅軍風餐露宿的馬燈、草鞋等革命文物,豐富的內容充分展示了紅軍207團的鬥爭業跡。
澳柄宮於2009年11月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軍207團舊址陳列館與澳柄宮革命舊址連成一體,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莆田市委黨史研究室授為首批市級黨史教育基地,這裡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個理想的紅色旅遊聖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