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農紅軍布告》
- 住作者:朱德
- 文集:《朱德選集》
- 發布時間:一九三五年五月
《中國工農紅軍布告》是以朱德總司令的名義在冕寧發布的中國共產黨關於民族問題的基本主張。主要內容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一九三五年五月)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軍閥,壓迫彝人太毒;苛捐雜稅...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司令部紙質布告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司令部紙質布告現收藏於雅安市博物館。此展品寬61.5厘米,高38.5厘米。長方形紙質。木刻做版,背面為藍色暗花紋,布告加蓋有直徑為10厘米的圓形紅色印章,印章退色較嚴重,字跡模糊。布告共16行,縱讀,楷體,共120個字。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譴隊政治部布告,縱34.6,橫23.8 厘米。概況 詳情 1934年11月4 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七軍團在江西德興縣重溪與方誌敏領導的閩浙贛蘇區的紅十軍合編成紅十軍團,對外仍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譴隊。原七軍團改編為第十九師,原紅十軍改編為第二十師(後第二十師改編為第二十、...
本軍當以漢奸賣國賊論罪。工農商學兵聯合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賣國賊!抗日民族戰爭萬歲!自由平等與領土完整的新中國萬歲!特此布告。總司令彭德懷 總政治委員毛澤東 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 人物簡介 宋哲元(1885――1940),山東樂陵人。當時任國民黨政府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出處...
"布告以紅四軍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共同署名,"朱毛紅軍"的名聲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傳開。由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就這樣踏上新的征途,向著廣闊的贛南地區進軍了。鬥爭仍在繼續 紅四軍主力撤離了井岡山,第三次反"會剿"不久也遭到失利,湘贛邊界的鬥爭依然在進行,井岡山"工農武裝割據"的烈火併未因此而熄滅...
平江起義成功後,中共平江縣委和起義部隊召開了慶祝勝利大會,成立了平江縣蘇維埃政府;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下轄第13師,彭德懷任軍長兼師長,滕代遠任軍黨代表兼師黨代表,鄧萍為參謀長,同時建立中共紅5軍委員會,鄧萍任書記。轄第1、第4、第7團和特務連、迫擊炮連、重機槍連,共2500餘人。當時,紅5...
7月29日即鉛印出版《紅軍日報》,在紅軍報刊中,它是第一張鉛印的大報。至8月4日紅三軍團撤退止,共出版六期。具體出版時間是7月29日、7月30日、7月31日、8月2日、8月3日、8月4日。前三期為一大張,後三期為一張半,報頭沒有編號,只寫日期。該報內容、編排順序為:第一版,大字刊載紅三軍團布告,...
兩項決定分別以通告和布告形式,在當月10日出版的《工農報》上公布。 根據《方誌敏年譜》記載,在1933年1月10日出版的《工農報》上,出現了數條關於方誌敏出席活動的訊息。如1932年12月26日,他以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兼財政部長身份,主持召開財政部蘇區各縣、區財政部長聯(席)會;29日,又召開了蘇區各縣對外貿易處主任聯...
1935年10月,紅15軍團政治部秘書長程坦,在給官兵講解布告時想到,如果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些軍紀條文編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詞,更便於紅軍官兵牢記。於是,他與任宣傳科科長的劉華清商量,借用鄂豫皖蘇區流行的歌曲《土地革命已經成功了》的韻律,完成了《紅色軍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由於歌詞易記、旋律...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出發宣言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司令部、政治部布告 中共鄂豫皖省委關於創造新蘇區新的革命根據地的決議草案 原中共鄂豫陝省委關於西征北上會合陝甘紅軍之決定經過向中央的報告 四、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同中央紅軍勝利會師 中央政治局、中革軍委為中央紅軍北渡長江轉入川西指示紅四...
1929年6月,東江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宣布成立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古大存任總指揮。活動在贛南、閩西的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高度重視廣東東江革命武裝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1929年10月,毛澤東、朱德、古大存等七人聯合發表了東江革命委員會《關於公布執行土地政綱的布告》。古大存堅定地提出以八鄉山為中心建立...
在廣泛的民眾基礎上,著手建立齊齊哈爾黨組織,他首先在《民報》社內發展黨員,然後吸收進步教師、學生加入組織,到10月即已發展黨員20餘人,鑒於形勢的變化,王復生加強了黨的組織建設,設宣傳、行動、調查二部分工協作,對白光社一劇團注重演戲宣傳而放鬆黨的別項工作的傾向及時作了糾正他還及時把中國工農紅軍從陝北...
1935年5月,中央紅軍進入大涼山冕寧地區彝民區,紅軍總司令朱德發布《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布告寫道:“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在成立冕寧縣革委會大會上,朱德講話中又提到“長征”一詞。這是最早見到使用“長征”一詞。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西北的達維、懋功地區會師。中革軍委機關...
為正確宣傳和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朱德發布了《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宣傳紅軍宗旨,揭露反動派的黑暗統治,號召彝漢人民團結起來,打倒軍閥。5月19日,中央紅軍派出以劉伯承為司令員、聶榮臻為政治委員、蕭華為民眾工作隊長的先遣軍,準備借道彝民區,搶先渡過大渡河。5月22日,蕭華與紅軍總部工作團團長馮文彬一道,率領紅...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 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1934年7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布告(第一號)(1934年11月7日)江西省革命委員會行動政綱(節錄)(1927年9月)中共江西省委赤字通告(第十一號)——關於宣傳鼓動工作的任務與方針(節錄)(1929年3月)中共江西...
1928年4月2日,由周逸群、賀龍、賀錦齋等領導的桑植起義正式發動。賀龍指揮工農革命軍一舉殲滅守城團防武裝,奪取了縣城。接著,建立了桑植縣革命委員會,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四處張貼《工農革命軍布告》,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和工農革命軍的宗旨。周逸群率一部轉移到鄂西的石首,組織中共鄂西特委,領導洪湖地區的...
對內,教育指戰員了解和尊重彝民的民情風俗,嚴守紀律,做到秋毫無犯;對外,發布告,貼標語,向民眾宣傳,講明共產黨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解釋紅軍的性質和任務。根據中央的精神,陸定一撰寫了一份布告,以紅軍總司令朱德的名義發布,布告全文如下:“布告詩”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夷人貧民,都是兄弟骨肉...
冕寧是革命老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冕寧,建立了紅軍入川後的第一個革命政權——冕寧縣革命委員會,第一支革命武裝——抗捐軍,在這裡朱德總司令在《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中首次提出了“長征”概念,也是在這裡劉伯承與小葉丹“彝海結盟”。2023年,冕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40140萬元,同比增長6...
北上抗日宣言發布地石峰見證了我黨我軍最高高舉全民族抗戰其中和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中流砥柱的光榮歷史。2014年9月8日,石峰村支書吳金興致信習總書記,後得到國家信訪局回信鼓勵;2016年,原石峰村民多次致信習總書記,反映了有關情況在得到習總書記的關心和重視後,2016年10月22日早7時許央視《布告里的長征...
這些勝利大大鼓舞了邊區工農民眾的鬥爭熱情,紅色區域各項工作迅速順利地開展,出現了全面復興的局面。這一形勢使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驚惶不安,到處張貼告示,懸賞捉拿黃公略,賞金不斷升級,由一萬元、五萬元增加到十萬元。何鍵還兩次派人到湘鄉挖黃公略的祖墳,把黃公略祖父、父親的屍骨運到長沙,丟進湘江。1929年...
等;抗日戰爭時期的《危害軍隊及妨害軍事工作治罪暫行條例》、《 抗屬離婚處理辦法》、《 陝甘寧邊區動員潛逃及逾期不歸戰士歸隊暫行辦法》、《八路軍軍法條例》、《處理偽軍組織人員辦法》等;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中國人民解放軍懲辦戰爭犯罪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
1934年12月10日,發布《什麼是紅軍》的政治傳單,申明了紅軍的性質和任務。12月20日,發布《關於商業政策問題》的布告,申明蘇維埃政府的商業政策原則是保證貿易自由,保護個體經商者和小商販的正當權益,促進物資商品的流通。1935年1月9日,發布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為占領鎮安縣告民眾書》,號召民眾組織自己的...
俘虜1名,余敵倉皇出逃,共繳獲長短槍10餘支,子彈數百發,銀元、紙幣600元,接著又進軍南橫港大地主(朱心田)家,朱心田家人早已聞聲逃之夭夭,8月10日上午,暴動隊伍在朱心田庭院臨時設立了農民暴動指揮部(升起了中國工農紅軍旗幟),宣布成立泥城蘇維埃政權,並以(工農紅軍二十二軍第一師的名義張貼布告),...
1933年1月17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委員會發表宣言,提出在停止進攻紅軍區域、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武裝民眾等條件下,願和國內任何軍隊訂立抗日作戰協定。同年5月,馮玉祥與吉鴻昌(共產黨員)、方振武等合作,在日寇攻打熱河、長城各口相繼告急的情況下,回響號召,和共產黨合作,在張家口建立了察...
共產黨在“八德會”的活動和影響下,使國民黨反動政府驚恐萬狀,到處張貼布告,要“絞死向光煊、活捉劉岱池”,並懸賞通緝。由此可見,共產黨員在“八德會”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掩護紅軍轉移 1930年8月15日,四川工農紅軍第三路游擊隊在王家鄉西樂坪休整時,遭到國民黨陳蘭亭部和各路反動團閥的圍剿,大多數...
經三灣改編,隨毛澤東進入井岡山,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一團特務連黨代表、第四軍第十一師三十一團營黨代表、第二縱隊黨代表。積極建立軍隊基層的共產黨組織,實行民主制度,尊重愛護士兵,反對軍閥作風。1929年底參加中共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被選為4軍前敵委員會委員。1930...
紅軍一入城,即打開了縣獄釋放了被關押的民眾,把布告和標語貼在大街小巷,向居民們宣傳自己的主張。縣城居民也很快消除了疑慮,逃離者隨之陸續返回。商號照常開張、學校照常上課。而且小販們看到紅軍和藹可親,買賣公平,還爭著和紅軍做生意。有些居民熱情地幫紅軍殺豬宰羊。楊得志團長特意買了梨子,招待隨後入城的...
1935年4月20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三兵團主力在軍團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的率領下經興仁龍場、三道溝進入普安泥堡。白天,紅軍向民眾宣傳中國工農紅軍是打富濟貧的軍隊。並張貼布告,同時在泥堡街上院牆、民房板壁上寫下“王家烈不打倒,貴州人民不得了”、“反對王家烈猶國才抽丁當兵”等標語。見春耕下種...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而進行的革命戰爭。又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4~1927年,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大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合作下曾經取得很大勝利。然而,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汪精衛...
1936年1月至1937年10月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青年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閩西南抗日討蔣軍第三分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至1936年10月)。1936年10月至1937年8月任中國工農紅軍閩西南抗日討蔣軍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任中共閩粵贛邊省委青年部部長。1937年11月任閩粵贛邊省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