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業發展關係研究

中國工農業發展關係研究

《中國工農業發展關係研究(1949-2003)》共四章節,內容包括國家工業化的若干問題、傳統工業化階段的工農業發展關係(1952—1978)、工農業互利發展階段的工農業發展關係(1979—1992)、工農業市場化階段的工農業發展關係(1993—2003)等。《中國工農業發展關係研究(1949-2003)》給供相關學者參考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工農業發展關係研究
  •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 頁數:198頁
  • 開本:16
  • 作者:高軍峰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工農業發展關係研究(1949-2003)》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高軍峰,河南洛陽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專業法學博士,許昌學院副教授,中原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先後主持、參與9項國家級、省部級社科課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參編3部,代表性著作有《新中國高考史》和《中國工農業發展關係研究(1949—2003)》。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國家工業化的若干問題
第一節工業化的概念
第二節工業化階段與工業化的初始階段
一、國外學者關於工業化階段的劃分
二、國內學者關於工業化階段的劃分
第三節中國工業化的初始階段
一、工業化的初始階段是“以農養工”的階段
二、工業化初始階段是經濟結構發生轉變的階段
三、中國工業化初始階段的階段性特徵
第四節關於中國工農業發展關係的內涵
一、國外學者關於工農業發展關係的論述
二、國內學者關於工農業發展關係的研究
三、研究中國工農業發展關係的理論框架
第二章傳統工業化階段的工農業發展關係(1952—1978)
第一節工業化戰略決定下的方針政策和制度安排
一、確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發展戰略
二、處理工農業發展關係指導方針的演變
三、政策設定和制度安排
第二節傳統工業化階段的“以農養工”
一、黨對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的認識
二、農業為工業提供的資金積累
三、“以農養工”對工農業發展關係的影響
第三節“以農養工”條件下中國工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以農養工”造成中國工農業經濟的畸形結構
二、農業勞動力轉移的嚴重滯後
三、市場機制在社會經濟領域的缺位
第三章工農業互利發展階段的工農業發展關係(1979—1992)
第一節黨對工農業發展政策的調整
一、對農業發展政策的調整
二、對工業發展戰略和政策的調整
三、對經濟體制的改革調整8
第二節對工農業互利發展階段工農業互利性的分析
一、工農業互利發展階段的工農業經濟結構
二、工農業互利發展階段的“以農養工”
三、工農業互利發展階段工業對農業的支持
第三節工農業發展的各種比例關係
一、工農業發展速度和工農業生產率比例的失衡
二、國氏收入積累率對應的城鄉居民消費水平
三、在國氏收入和總產值方面I農業部門間的比例關係
四、對工農業發展面臨問題的分析
第四章工農業市場化階段的工農業發展關係(1993—2003)
第一節工農業市場化階段黨對工農業發展政策的調整
一、對農業發展政策的調整
二、對工業發展政策的調整
三、對工業化發展戰略的調整
第二節工農業市場化階段工農業的發展關係
一、對工農業發展關係的認識
二、工農業市場化階段的工農業經濟結構
三、工農業市場化階段的工農業發展比例關係
第三節工農業發展關係面臨的問題
一、工農業部門資源配置比例的嚴重失調
二、工農業發展關係的“以農養工”
三、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差距加大
四、工農業經濟成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
第四節工農業發展關係從“以農養工”向“以工哺農”過渡
一、影響國民經濟向“以工哺農”過渡的雙重因素
二、國民經濟向“以工哺農”過渡的政策安排
三、實施大規模“以工哺農”政策的戰略機遇期
四、保證實施“以工哺農”的國民經濟能力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