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百強縣

工業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導力量,是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的關鍵著力點。

基本信息,統計特徵,存在問題,

基本信息

為全面了解我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課題組在相關部門指導下,參考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的《工業運行質量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借鑑國內外有益經驗,構建了包括基礎條件、運行績效、發展活力3個要素和14個具體指標的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並根據全國1719個縣(市)的統計數據測算出各縣(市)工業經濟發展水平綜合指數,排名前100名的縣(市)即2014年全國工業百強縣(市)。課題組對全國工業百強縣(市)作了統計分析和部分實證調研,報告如下:

統計特徵

(一)工業百強縣(市)分布廣泛,以東部地區為主 2014年工業百強縣(市)分布於19個省份,其中,山東23個,浙江19個,江蘇12個,河南8個,福建、遼寧各7個,內蒙古、湖南、河北各4個,陝西、湖北各2個,安徽、新疆、天津、四川、山西、江西、吉林、廣東各1個。山東、江蘇和浙江領先優勢明顯,排名前四位的工業百強縣(市)均位於江蘇,山東擁有工業百強縣(市)的數量最多。東、中、西部地區工業百強縣(市)分別占總數的74%、18%和8%。
(二)發達縣(市)工業化、城鎮化與信息化聯動發展
綜合指數位居前10名的崑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常熟市、晉江市、紹興縣、神木縣、準格爾旗、瓦房店市、龍口市,反映工業化水平的工業增加值占地區GDP的比重這一指標均達到50%以上。反映城鎮化水平的城鎮化率這一指標絕大部分超過50%,甚至達到70%以上,其中,排名前4位的有3名屬於蘇州市,預計該市202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85%以上。反映信息化水平的寬頻普及率也均具有較高水平。
(三)與主體功能區劃分基本一致
我國工業百強縣(市)的發展水平與國家及省市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基本一致。90%的工業百強縣(市)均屬於優先開發與重點開發區域,排名前十位中有6個屬於優先開發區域;而屬於限制開發區域的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相對靠後,多集中在70-100名之間,50%的限制開發區域縣(市)排名在90-100之間。

存在問題

(一)工業舊常態正在被打破,工業新常態有待形成
近年來,縣域工業經濟的舊常態正逐漸被打破,而質量效益型的工業發展新常態有待形成。從工業增速來看,全國多數縣域工業經濟增速面臨較大幅度下滑局面;從工業行業結構來看,高污染、高能耗的行業發展受到限制甚至被淘汰,而創新型、高技術行業發展仍步履蹣跚;從工業增長動力來看,多數縣域工業經濟仍然依靠投資拉動,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尚未形成;從工業管理體制來看,抓審批、抓項目等政府主導型工業管理理念、體制仍占有較大席位,“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簡化有效的核准備案流程,健全的劣勢企業退出機制等現代工業管理體制尚待形成。
(二)結構性矛盾突出,縣域工業發展後勁不足
整體來看,縣域工業主導產業主要分布在勞動力和資金密集的冶金、石化、建材、機械和裝備製造等傳統領域,“兩高一資、重型結構”問題突出;重點產業大部分處於產業鏈低端,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業比例小;產業鏈條短、資源利用層次低;工業產品科技含量低且趨同化嚴重,造成企業之間惡性競爭和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及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新經濟成長點的培育還有待加強。“傳統低端、高新不強、新興勢弱”導致縣域工業發展後勁不足。
(三)受市場及要素約束,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
受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市場需求普遍不旺,工業產品價格低迷,企業訂單大幅滑落;勞動力供給不足使用工成本不斷攀升,企業經營成本上升趨勢明顯,成本壓力持續加大。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留人困難,用工缺口問題依然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未解決,一些縣市的銀行抽貸行為更加劇了工業企業資金鍊緊張斷裂風險。工業用地緊缺,大氣污染治理、壓縮過剩產能等政策倒逼也對縣(市)項目建設和園區建設的制約作用越來越明顯。面臨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縣域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普遍面臨較大困難,一些曾經被稱為“製造業”大省的企業甚至連續出現關停和倒閉現象。
(四)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威脅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對工業百強縣(市)的統計中,有近一半縣(市)屬於資源型地區,資源型產業在其縣域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普遍在50%以上。這些縣(市)長期依賴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獲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繁榮,然而,由於其一直沿襲傳統的發展模式也即通過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和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發展工業,造成經濟效益低下、資源能源過度消耗,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大部分資源型縣(市)的發展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效率低下、環境污染以及資源耗竭等問題,不僅影響到縣域經濟總體實力的提升,而且嚴重威脅到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