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合山丹培黎學校(1941-1951)史料彙編(2020年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工合山丹培黎學校(1941-1951)史料彙編(2020年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工合山丹培黎學校(1941-1951)史料彙編》是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況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合山丹培黎學校(1941-1951)史料彙編 
  • 作者:況鷹
  •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 裝幀:精裝
  • ISBN:9789888622245
  • 售價:HKD138.00
內容簡介
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國際友人路易·艾黎在絲綢之路甘肅山丹創辦了工合山丹培黎學校,先後救助了約四百多名無家可歸的戰災難童和貧困農民孩子。如何讓這些孩子們在極度邊遠貧困環境下生存是擺在艾黎面前的頭等大事,他決定自力更生開展自救。他從美英等國募集了大量資金和現代化設備,吸引了三十多位外籍專家、工程師、技師、畜牧師、醫生、護士等專業技術人才來山丹志願工作,創辦了20多個由孩子們自己經營的現代化小型生產企業,其中包括地質調查測量、墾荒造田、引水工程、農場、牧場(引進優質種羊改良當地品種)、煤礦、柴油和蒸汽發電、機械加工(包括翻砂、模型、鍛造、機加工等車間)、燒磚和石灰、紡線織布、縫紉、陶瓷、造紙、皮革、糧食加工、日用化工、汽車運輸、氣象觀測等。生產的產品全部免費供給孩子們吃、穿、住和學習需求。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成為新中國建設有用之才,艾黎採取半工半讀方式,讓...(展開全部) 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國際友人路易·艾黎在絲綢之路甘肅山丹創辦了工合山丹培黎學校,先後救助了約四百多名無家可歸的戰災難童和貧困農民孩子。如何讓這些孩子們在極度邊遠貧困環境下生存是擺在艾黎面前的頭等大事,他決定自力更生開展自救。他從美英等國募集了大量資金和現代化設備,吸引了三十多位外籍專家、工程師、技師、畜牧師、醫生、護士等專業技術人才來山丹志願工作,創辦了20多個由孩子們自己經營的現代化小型生產企業,其中包括地質調查測量、墾荒造田、引水工程、農場、牧場(引進優質種羊改良當地品種)、煤礦、柴油和蒸汽發電、機械加工(包括翻砂、模型、鍛造、機加工等車間)、燒磚和石灰、紡線織布、縫紉、陶瓷、造紙、皮革、糧食加工、日用化工、汽車運輸、氣象觀測等。生產的產品全部免費供給孩子們吃、穿、住和學習需求。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成為新中國建設有用之才,艾黎採取半工半讀方式,讓他們半天在生產中掌握技術,半天在課堂里學習文化,在做中學,學中做,把孩子們培養成既有技術又有文化、手腦並用的實用技術人才。除此以外,艾黎還用相當大的精力幫助當地貧困農民發展經濟,改善生活。他領導開辦了絲綢之路中國西北唯一一所為當地貧困農民免費治病的現代化小型醫院,幾百公里外的蒙藏牧民也慕名而來。為200多名當地貧困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他們還經常邀請或接待當地或路過的西北地方官員和漢蒙藏等各民族貧困農牧民參觀培校的農、牧、工業小型企業和醫院,積極傳播現代工業文明。 在艾黎和中外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工合山丹培黎學校短短几年發展成為戈壁沙漠中聞名中外的一片綠洲,吸引了大批國內外人士前來參觀考察,其歷史影響力至今猶存……1988年3月,鄧小平同志親自為艾黎等國際友人題詞:“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永垂不朽!”2019年8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考察甘肅途中曾專程參觀了她的校史展覽館。 中國工合山丹培黎學校(1941—1951)是路易·艾黎一生最重要的歷史貢獻,是國際友人在異國他鄉艱苦落後的西北地區帶領中國貧困青少年艱苦奮鬥消除貧困的人間奇蹟,是民國時期西北地區鄉村建設最成功的案例和西部開發的先鋒之一,是近代絲綢之路上以扶貧濟困和傳播現代工業文明為主要內容的東西方文化交流活動,是中國工合運動最寶貴的歷史遺產。它包含的範圍遠遠超出職業教育範疇,是中國近代鄉村建設史、西部開發史和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中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況鷹,其祖父曾參加抗戰工合運動,擔任陝西漢中一家紡織合作社主席。父親曾先後在工合雙石鋪、蘭州、山丹培黎學校生活工作學習七年,擔任過工合山丹培黎學校監事會委員和消費合作社經理。從2009年起,開始研究路易·艾黎和中國工業合作社運動及工合山丹培黎學校歷史。閱讀了大量歷史書籍,採訪了三十多名工合培黎學校學生和熟悉艾黎人士,錄製了一百多小時的錄音資料,多次實地考察了艾黎三、四十年代生活工作的地方,蒐集、整理、研究了大量第一手的檔案文獻和民間史料。曾應邀在紐西蘭、北京、蘭州等地學術研討會上發布研究成果。在著名社會科學網站《中國社會科學網》發表兩篇研究成果。被國內三家機構聘為特邀研究員,並作為研究學者應邀兩次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有關紀念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