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的早期組織

中國工人的早期組織

中國工人的早期組織是指五四運動前中國工人的組織形式。此時工人的階級意識還沒有形成,在制度上,我國也沒有良好的工會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人的早期組織
  • 外文名:The early Chinese workers
發展過程,封建性的組織,早期組織的發展,總結,

發展過程

早期的中國工人由於缺乏階級覺悟,不懂得建立自己的階級組織。為了在複雜的社會和嚴酷的鬥爭中,能夠有所依靠和求得生存,他們大多參加到了各地流行的封建性的行會和各種秘密結社之中。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封建性的組織逐漸解體,自發性的工人組織不斷發展。工人組織包含越來越多的工人階級民眾組織的成分。

封建性的組織

早期工人、業主與行會
行會是在封建社會晚期商品經濟有了較大發展的條件下,城鎮手工業者和商人為了限制競爭,壟斷市場,把持業務,排除異己,維護同行利益,而按行業和多數業主的不同籍貫分別建立起來的組織。它們選有行頭、會首、建有會館、公所一類機構,定有嚴格行規,辦有同行公益事業。
起初的行會兼有同鄉、幫口的性質,業主與僱工混合,工商補分。同時他們還是封建政府控制工商業的機構。領導權操縱在官方手中。所以可以說,最開始行會不能說是工人的組織,而只能被稱為工人加入的組織
到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封建經濟的解體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各地行幫組織逐漸發生了變化,業主與僱工分別設立行會,被分別成為“東家行”和“西家行”;一些主要有來自不同地區的工人、苦力建立的行會,在許多工人集中的城市、礦區和水陸碼頭上流行起來,如上海各業工人中的本地幫、淮揚幫、安徽幫、寧波幫、紹興幫。
僱工的行會的幫派性質漸強,並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工人組織。與此同時業主方面的行會後來逐漸演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同業行會。
早期工人與秘密結社
早期工人參加的秘密結社多是清代初期在下層民眾中建立發展起來的。參加的成分很複雜,多數是城鄉勞動者、無業游民和地主階級的部分下層任人物。起初,他們多以“反清復明”、“除暴安良”等為口號相號召,目的多是反抗滿族地主階級的統治和封建官府的壓迫。因為與官府相對抗,所以必須嚴格保守秘密。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秘密結社的首領大多與官府妥協,甚至明里暗裡相互勾結,社這些組織逐漸變成了有少數首領把持的封建流氓集團和黑社會勢力。
鴉片戰爭前後,這類組織在南方最為流行的是青幫、紅幫、哥老幫、三合會等。在北方有安清道友,大刀會,紅槍會等。其中青幫開始是在南北運河承辦漕運的工人和其他人員中發展起來的,後來在上海等地吸收各業工人、遊民和各界人士,成了上海最大的流氓集團。
利弊
早期工人參加上述各種封建性的組織,在謀求和保障職業、遭到外人欺壓或遇到意外困難等情況時,有的可能得到一定的幫助和救濟。但是,多數時候,這些組織對工人實行了封建性的壓迫和剝削,模糊了工人的階級團結,不利於工人運動的發展。

早期組織的發展

資產階級創立的組織
辛亥革命以後,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爭取工人的支持,以工業團體、工界團體等名義,在一些地方的工人中進行過組織活動。
如1910年,湖南資產階級立憲派人物,經官方批准建立了“湖南總工會”,規定該會以“研究工學、改良工藝、倡導工業和挽回權利、裕國民生計”為宗旨。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在這方面也採取了積極的態度。1909年,孫中山曾指派革命黨人,先後在香港、廣州建立了“中國研機書塾”、“廣東機器研究公會”等組織,吸收機器業的場主和工人參加,以後演變為廣東機器總會和國民黨右派控制的機器公會。
雖然它們或多或少給工人提供了幫助,並且為以後工會的管理提供了經驗,但是由於其宗旨是反映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要求,大多有名無實,在工人民眾中的實際影響不大。
自發創立的組織
隨著工人自發的經濟鬥爭的發展,同時受到政黨宣傳的民主共和的影響。有些地方的工人開始突破原有的行幫、會黨的束縛,產生了一些自發的職工組織和團體。
如,在上海,先後建立有繅絲女工同仁會、江南製造局的製造工人同盟會、與商務印刷管印刷所的工界青年勵志會和集成同志會等。在武漢,先後有漢口租界的車夫同益會、漢陽兵工廠的同業同盟會等。在長沙,先後建立過鉛字印刷公會和湖南印刷工會等。
儘管還不是名副其實的公會。但是由於這些組織主要是由僱傭工人組成的,活動中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職工民眾的切身要求,所以也或多或少地具有了一些工人階級民眾組織的成分,可以稱為工會組織的萌芽。

總結

早期的公會組織加強了工人之間的聯繫,為之後階級意識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更重要的是,由於特殊的時代背景,沒有期間經歷的種種苦難,工人無法擁有反抗壓迫的不屈精神。
可以說早期的工人組織是的五四運動的前提,促進了中國共產主義的蓬勃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